赵鸿彬名医治病怎么样
赵鸿彬,中医学界“国宝级”名医,专著《中国食疗指南》,熟练掌握外语至少8种,6次组织国际世界语高级针灸班,事迹载入《今日中华》、《名人杂志》、《世界名人录》等刊物。
位于金边市普明街(130路)62号,即联合商业银行对面的中医国医堂里,每天一片拥 挤和忙碌。一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精神矍铄的老人亲自为民众义
诊,娴熟的手法, 忙碌的身影,令人感动而难忘,彰显着来自患家的敬重之情。近日 ,本报采访了这位老人,德高望重的名医–赵鸿彬教授。
融汇中西 针药并举
赵鸿彬,北京旅游学院食疗专业教授,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中国世界语协会医学会理事。出 生在山东的一个飘满药香的著名中医世家。到他这一代,已是第六代传人了。8岁学针灸,尽得家传真谛的他已青出于蓝。一口气便可以背诵数百个穴位。他在父亲 的严格督带下,熟读各家经典,年少时就跟随父亲出诊,耳濡目染中深得赵氏医学祖传真谛。
家庭的熏陶,让幼小的赵鸿彬倾力奉献于家传事业。他不但秉承家学,博览古今医书,他曾 花十几年的时间对人体几百个穴位的名称进行系统考证,并深入研究针灸的原理,最终掌握了200多种针灸的持针、进针、起针等技巧。几十年下来,经他治疗的 心脏病、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疑难病人,不计其数。
1955年,赵鸿彬有幸在学风严厉、名师云集的朱宪彝时代的天津医学院接受了5年严格 的西医系统化培训。并且更难得的是,天津求学期间,他有幸拜师中国著名针灸名家刘云鹤门下。他如饥似渴地在这里吸收着不同学派的滋养,成长壮大着。六代世 医的传承,刘老先生的点带教授,以及西医的正规训练,结合他自己的刻苦与聪慧,最终为他日后成就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
咀文嚼字 品味人生
毕业后赵鸿彬来到北京,就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繁忙的授课之外,他多年始终在国医堂出 诊,治病救人,学以致用。中医之道,在领悟二字。顿悟看似偶得,之前一定有上下求索而不得的积累过程。赵鸿彬凭借自己超强的记忆力和悟性,边啃古汉语,边 攻中医学。理论心得和行医实战互相印证,妙渗体会。随着这种日有所获的修炼,他不但逐渐领会了艰深的中医理论,而且还获得了对中国古汉字和整个传统国学文 化的深刻理解。
什么是”医”?他考证出,在古汉字中,”医”的上半部左侧指的是针灸,上半部右侧指的是按摩,下半部指的是药酒,即方脉。这使他一下子领悟了医学的含义,确立了”针药并行”的行医治疗原则。
什么是”慧”?他说,”慧”字上面两个丰,左边的丰指人的”德”,右边的丰指人的”才”
赵老说人们在考量一个人的才能时常说”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行事以德,是做人之根本;为政以德,是当官之要义。所以我们不管是从医,还是其他行业,都在做人,做人就要”德才兼备”,才能被社会认可。赵老的一番说,道出了他为人的是一种睿智,反映一种品格,一种境界。
仁爱之心 怀天下志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诊脉,赵老信手拈来,扶脉而知病情,这与他从少年时开始背脉经,三断戒尺的刻苦训练和多年妙渗积累密不可分。
在赵老数十载的行医生涯中,他用一颗仁爱之心,用他的仁医仁术帮助无数病人脱离苦海,使一艘艘搁浅的”生命之舟”重新驶上希望的航程。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昏迷半年,难以转醒。经赵老施针,3小时后苏醒,问好并说”你扎针怎么不疼呢?”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沈力之子吴楠,患牛皮癣20多年,多方治疗均无效果,经赵老之手施针,奇效顿生,病患痊愈。
–北京武警大学熊发启,患高血压和冠心病数十年,久治不愈。赵老治疗半年,血压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明显改善。
几十年基层实践经验,使他历练成为中西医结合、内外科兼修的全能医家。他精通中医内科,尤擅长对顽疾沉疴、疑难杂症的诊治。同时,他还深刻认识到,中医要与西医互取所长,互补所短。他认为,不管用什么方式、什么学说,患者康复才是终极目的。
一根银针,一剂中药,一颗仁心,是他的全部。胸怀天下志,这是他的宿命。
食疗先驱 乐教诲人
据了解,赵老自幼养成生活简朴的习惯,至今仍然如此。家庭一日三餐,坚持多吃粗粮,少食荤腥厚味。多年来,他的体重比较稳定,代谢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中医体系从《黄帝内经》提倡”医食同源”。吃什么好了呢?他说,首先要吃得健康,通过 合理饮食,防病甚至治病。因此,如何正确引导百姓食疗养生就有了现实和历史意义。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赵老自然责无旁贷,他亲自组织专家学者,总结国内外 学术成果,借鉴相关专业的教学经验,编写全套教材,设计教学课程。至今,他主编的《中国食疗指南》依然是食疗行业的经典之作。
授课之外,为了在民间推广研究成果,他还奔走北京、香港、广州等地进行食疗讲座。尤其给各地大饭店如昆仑饭店、国务院杏林山庄等进行的食疗讲座,让所有的厨师大获裨益。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赵鸿彬教授的课程包括中医基础、中医食疗、中医养生,中医诊断等。 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他有幸得遇名师指点。因此,现在他要把这份薪火相传的接力继续下去。他的课程,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中医庞大的理论体系他讲得条分缕 析,中医众多的方剂药名他给自创歌诀,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他的课就像他的门诊,永远是最受欢迎的。
触类旁通 外语天才
中医人士学习外语,总感觉格格不入。好的中医大夫,也确实鲜有人能熟练掌握外语的。但 赵鸿彬却是例外,他是学习语言的天才。早在赵老十几岁时,为了在更高层面上掌握西医理论和文化,好学的他开始学习英文。如同学习古文一样,他首先从文字学 入手,研究单词的词根构成,字义的传承转化,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可以快速掌握词句用法熟练听说,而且对英语语言所对应的文化特征有了深刻认识。他记忆单 词有很多自己的独门绝技,如自己总结的快速记忆4原则等。甚至他自己还总结起学习心得来:”英文单词100万,常用不过一两千。一词多义并不难,本意引申 有牵连。”
赵老介绍说,他去过很多国家,每去一个新的国家之前都会找到该国语言的录音带,每天听 半小时。学习了语言的常用词根后,他就开始进入记忆加速期。状态好时,一天可以记住300个单词!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到能熟练听说的程度,他平均只需要3 个月。屈指算来,他熟练掌握的外语至少8种,如英语、日语、西班牙语、波兰语等。
究竟他的学习方法有多么厉害。他信口拈来几个词,如同讲故事般说起:这样的学习才能够 触类旁通,这样的学习才可以形成长久记忆。比如你们出的报纸叫”news paper”那news是什么意思呢?n指北方的”north”、e指东方的”east”、w是西方的”west”、而s是北方的”south”。整个单 词中都有”东南西北”的意思,报纸本来是搜集四面八方的信息,当然是东南西北的事,中西通用,妙在其中。
悬壶济世 心系百姓
今年年近80高龄的赵老先生深爱着病人,据说至今仍每天坚持门诊,门诊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时每天诊治数十多号病人。外面有很多人许以重金聘请,都被赵老婉言谢绝。他常说,我心中还有余热,身体还有余力,只要病人需要,我愿为心爱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说”哪个地方最穷我就去哪里。”不久前从哥伦比亚回国,受他救助的很多病人哭泣相 送。也许,正是这种真情,让年近古稀的他依然乐此不疲。以一种孩子般的纯真,做着学问之事。以他这种执着和灵性,无往不利。他的身后,桃李追随,大女儿更 是作为国医堂主任继承着家传衣钵。这让赵老欣慰。
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热心为病人服务,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真心为病人服务,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数十年怀揣一颗不变的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就足以让数不清的患者感激他,千千万万的人敬佩他。
弘医海外 载誉五洲
为弘扬祖国医学,让中医药走出国门,自 1988年开始,先后6次组织国际世界语高级针灸班。深受欧美国人民和华侨的欢迎。最初授课人选成了组织者头疼的事。针灸大家中能熟练应用英语的少之又 少,何况世界语。最后经过多次甄选,邀请到赵鸿彬教授。赵老当时成了这个主讲人的不二人选。这个大型国际讲座在波兰举办3次,中国3次。作为我国用世界语 讲授针灸的第一人,赵老用多国语言,恣肆挥洒,将国学绝艺–针灸从医理到实用技巧,讲得精彩生动。每次他的惊艳亮相,都获得了明星般的轰动效应,国际世界 语报刊上也发文报道。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外国学员,可谓桃李满天下。这些学员回国后,成了推广中医针灸的实践家,为中医针灸术的世界普及做出卓越的贡献。 他还多次赴哥伦比亚、美国、苏联、沙特阿拉伯等国等国讲学和医疗。对祖国传统医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赵老一视同仁,悉心救治。由于医术精湛,就诊者络绎不 绝。最让人称道的是,大夫从没有收过任何一个病人的钱,完全是义诊。对此,他有个倔强的初衷:本人代表的是中国人,中国医生再穷,也不能落个贪钱的名声! 在哥伦比亚,每天为穷人义诊上百人,有一当地殷商因赵老治好其亲人,让赵老开条件定居在哥伦比亚,最后还是被赵老拒绝了,受他救助的很多病人哭泣相送。各 大报纸竞相报道,盛赞这个医德医术俱称绝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