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高考前一天心理辅导 考生和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更新:2024-05-20 13:50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一、高考前一天心理辅导 考生和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1、高考前几天考生都会非常紧张,都有可能出现头痛、失眠、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对于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学生首先要学会自我暗示,通过正确的自我暗示疏解压力。

2、考生要在考前树立自信心 ,在高考前一天,考生可以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或伸伸手,弯弯腰,摇摇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户外,看看云霞,听听蛙声。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这些,调节了心理,优化了情绪。

二、如何缓解学生高考压力和焦虑情绪

压力来自方方面面 学生自己的过高期望。一些本已竭尽全力才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快速进步感到一种潜在的威胁,害怕失败;同时,对生活中的坎坷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当学习稍有退步或生活中稍有挫折就感到力不从心、迷失自我。 家长的过高期望。有的父母总是喜欢以言语相逼:“考不上大学,就别进这个家。”有的父母以过分的关心施压,为了孩子能金榜题名,陪孩子挑灯苦读,送上牛奶、荷包蛋,跑前跑后,关心备至。当学生看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原本不轻松的心里又要载上一份“温柔”的压力,即沉甸甸的亲情。 学校考试的排名。通过考试成绩的排队,可以了解彼此间的差距。但是,排名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成绩较好的学生害怕自己稍不注意就会被其他同学赶超,而对成绩较差或考试失利的学生来说,则无异于雪上加霜,压力会更大。 学习计划难完成。许多学生到了高三,特别是在冲刺阶段制订了严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科往往有不确定的作业量,还有的学科会临时占用课外时间进行测验,导致计划严密的同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而感到焦虑、心烦等。 同学关系的疏远。高三阶段由于学习时间长、压力大,集体活动很少开展,有时自己遇到困难,很想向同学请教,但看到同学忙碌的身影又不忍心打扰。同学之间不再像过去那样随和、融洽,取而代之的是漠不关心。加上经常排名次等外在不良刺激,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不少学生感到人际关系冷漠,有压力也不能够向同学倾诉,从而使压力越来越大。 多种途径缓解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挖掘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但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同样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高三学生不妨试试以下几个缓解压力的策略: 欲胜人,先胜己。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呢?首先要正确看待自己,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否定自己;其次,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即使学习基础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

三、高考前50天上课听不进,晚自习不知干些什么,心神不定,想这想那,怎么办?

你好:所有考生都是这样的,为什么?就是因为考前的思想压力太大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压”。方法有:一是放松对高考结果的预期,把高考只当做一次经历,只看过程,不看结果,二是生活一定要有规律,以调整心态和提高效率为主,现在绝对不能太熬夜了,晚上22点之前一定休息,三是多父母交心聊天,多喝同学交流,四是饭后每天同父母去散步1小时,五是每天看新闻和娱乐节目至少1小时,能做到上述五点就能缓解的。

四、关于高考心态调整。

关于高考心态调整。 焦虑是考生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所以既不要过度地关注它,也不要逃避它,先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总之,一定要调整好心理状态。建议你去听听《高中考试发挥情商》课程的学习,你可以把一切影响考试发挥的非智力因素和情商因素统统解决!从而实现超水平发挥,拿到高分!

你将理解各种心理因素和心态等对临场发挥起到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学会运用情商应对考试,在考场上考出甚至超出自我水平。这才是最重要的。

五、高考讲座:《怎么面对压力》

面对高考,具备怎样的心态显得至关重要,眼界决定境界,态度决定高度。相信自己行,你就会朝着目标努力,结果就一定是心想事成;认为自己不行,做事就会犹犹豫豫,大打折扣,结果会很糟糕。面对崎岖陡峭的雪山高峰,不要有“山太高了,我过不去”的想法,要有“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态度;面对别人的成功,不要有“我不行”的想法,要有“我肯定行”的态度。请记住: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处理压力的最好方法是有针对使地采取步骤减少产生压力的情境。紧张的心理主要是学习效果不佳、对考试准备不充分引起的,那么,合理的学习行为和对考试的充分准备将有助于你缓解压力获得佳绩。

1、充分了解高考形势

不少考生埋头复习,不了解高考内容改革,不了解高考命题改革,不了解3+X的考试模式。他们认为只要把功课掌握好,就能考得好,就能发挥得好,这显然是不明智的,高考一张卷子不可能囊括所有考点,所以我建议每个考生都要反复地阅读与理解“考试说明”,把握住高考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对高考进行充分的准备。

2、合理的高考目标期待

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学习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心理的状况来分析自己的学习实力、学习潜能,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目标的确定应该适度,目标期待过高难以达到会使考生自己产生挫败感,失去自信,进而增加考试焦虑;如果目标期待太低则容易满足现有的学习水平,消磨考生的进取精神,使他们丧失斗志,影响潜能的发挥。

3、内心世界的减压——化压力为动力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考试,对进入状态关系很大。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考试,有助于进入状态。考生若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进入状态;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机会,就会以一种珍惜的心情对待;若把考试看成是如临大敌,就会紧张不安;若把考试看成是倒霉的事,就会心灰意懒。因此,在临考的前一个月,考生可以适当的看一看一些高考成功学子的感受,增强自己的成就动机,从内心中产生一种对考试的渴望,把考试压力化为应战的动力。

4、正确对待外来压力

家庭和社会对高考的过分关注,会使考生产生较大心理压力。考生如能正确地对待外来的压力,有助于自己轻装上阵。考试是考生自己的事情,别人的意见、想法正确的就接受。别人尽管出于好心,但意见并不一定正确,也没必要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考生只要是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地备战高考,就没有必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行为。

下一篇:浙江大学心理系的分数线去年是多少?我是浙江的今年我要高考。如果没达到专业的分就上不了了? 上一篇:刚踏进中考考场的心理描写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