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如何才能让孩子克服社交障碍

更新:2023-12-04 07:55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如果孩子已经对社交有了畏惧情绪,那么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勇敢地走出去,与同伴交往,而不能迁就他,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对于可能存在“社交恐惧症”儿童的心理治疗,家庭和学校将承担十分重要的角色。 2、参与集体活动 有些孩子出生几个月后就开始有交往的愿望,会强烈地希望与同龄人交流沟通,这也预示着他们交往心理的萌芽。在生活中,父母也要让孩子尽早参与集体生活,而且要尽量创造这种环境。如果将孩子及时送入幼儿园,在集体生活中满足他们交往的愿望,可以使孩子的交际能力获得良好发展。 3、父母多关注孩子 这种孩子平时表现都正常,但当他们处于社交情境或集体生活中时,就出现异常反应,如怕见生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更不敢与人说话和交往、胆怯退缩、表情淡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有多种:有的属于气质性社交障碍,生性腼腆,胆小,好独处;有的属于挫折性社交障碍,由于某次社交情境中不愉快的经历。像这种社交性退缩的,一般多发生在独生子女身上,而家庭教养不当则是其主要原因。 4、榜样的力量 对不擅交际的孩子,父母要经常向他提供好的榜样。有研究表明,让一名善于交际的孩子充当模特,向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的孩子演示各种社会技能,如对别人微笑、分享行为、发起积极的身体接触、给以口头赞许等,结果,这种方法有效地增加了模特所演示的各种行为。研究者还发现,榜样与孩子越相似,效果就越好(例如充当榜样的孩子起先也是内向、退缩的孩子);对榜样演示的行为当场作出评价,提醒孩子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也会增强榜样演示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看电视、孩子跟别人一起玩等机会,发现这种榜样,向孩子作解释。 5、经常性的训练 有些社会交往技能是必须要教的,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去,怎样对同伴的友善行为作出回报,怎样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样给予同伴关心、帮助和同情等等,如果父母在这时教孩子应该说什么话,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经常向孩子讲述这些,比单纯让孩子模仿别人效果要好得多。 关于家庭教育方式,专家也做了不少研究,如果家长热情而态度鲜明地要求孩子遵守社会礼节所要求的各种规则,他们就往往能教育出懂规矩、善于和别人交往的孩子;相反,那些不大向孩子提要求、纵容孩子的家长,培养出的孩子往往是攻击性强、不受同伴欢迎的孩子,他们对别人提出的要求常采取对抗的态度。比口头讲述更好的一种方法是角色扮演。

下一篇:人际交往有什么规则吗 上一篇:社交礼仪有哪些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