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距离的介绍
人际交往距离的介绍
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人们的个体空间需求大体上可分为四种距离: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
人际距离具体体现在哪几个区域
1、密切距离,接近型(0.15米):为了爱抚、格斗、安慰、保护而保持的距离。
2、密切距离,较近型(0.15~0.45米):伸手可触的距离,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之间的距离;也是在拥挤的电车中人与人之间不即不离的距离。
3、个体距离,接近型(0.45~0.75米):能够拥抱或抓住对方的距离。对于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夫妻处于这种位置是自然的。
4、个体距离,稍近型(0.75~1.20米):这是双方同时伸手才能触及到的距离,这是对人有所要求时应有的一种距离。
5、社会距离,接近型(1.20~2.10米):这是超越身体能接触的界限,是办事时同事之间所处的一种距离。保持这种距离,使人具有一种高雅、庄严的气质。
6、社会距离,远离型(2.10~3.60米):这是为便于工作保持的距离,工作时既可以不受他人影响,又不给别人增添麻烦。
7、公众距离,接近型(3.60~7.50米):如果保持4米左右的距离,说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有许多问题或思想待解决与交流。
8、公众距离,远离型(7.50米以上):这是讲演时采用的一种距离,彼此互不相扰。
懂得了以上8种人际关系距离,你就能准确、顺利地判断出你与对方所处的关系与密切程度,就不要自己在心里费尽心思的揣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