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如何增进与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更新:2021-06-05 01:58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74

(1)多与孩子心理沟通

父母应耐心倾听孩子讲的话,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尊重孩子的一些权利(如玩、交友、隐私等),不以成人功利标准衡量和约束管制孩子,让孩子在有适当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疼爱之情,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感激和敬仰之情,这样孩子就能自觉自愿与父母相配合、协调,采取适宜行动来学习、做事。心理出现问题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不能与父母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
(2)寓学于乐
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已经缓慢萌芽、发展,但是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仍依据快乐原则行事。因此,
父母应设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把学的事情与玩的游戏巧妙结合起来,既顺应了孩子玩的天性,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许多父母把玩与学对立起来,看作两个不可调和的事项,要孩子玩就必然影响学;要孩子学就必然影响玩,不能两全。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父母以关心孩子前途命运为理由强制孩子学习、陪孩子学习、请家教辅导孩子学习、不许看电视、不许玩、交友等等,这些作法都以忽视和泯灭孩子玩的天性为代价,最终导致孩子厌学、逃学、反叛等可悲结局。这些无视孩子理发展现状和规律,一厢情愿拔苗助长的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应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寓学于乐,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对孩子的行为予以选择性指导孩子活动易受外在情境、内在好奇心等因素影响,但是是非辨别能力较差,难分好坏。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能一味迁就,凡事都好,也不能把孩子看作一无是处,
没有出息。行为、心理异常的孩子与父母的这两种极端态度有很大关系。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无论好坏都是习得的(本能行为除外)。儿童的好行为或坏行为在得到父母肯定、赞扬后都会巩固强化,在以后的活动中会再次出现。

下一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的家长寄语怎么写? 上一篇:为什么很多(心理)问卷调查的题干总是倾向于负面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