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播中的受众逆反心理的书籍
一、关于传播中的受众逆反心理的书籍
《青少年心理学》
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进程及特点,除基本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外,内容涉及青少年的生理、认识、情感、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发展等重要方面,同时对于广受社会关注的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都进行了探讨,是一部集专业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
作者:
司继伟,东阳谷人,200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基础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8-2009赴法国普罗旺斯大学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认知心理学实验室作访问学者。现任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心理学系副主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山东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领域研究。先后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50篇;主编及参编《心理学与教育》《元认知发展与主体教育》《创造性研究手册》等著作或教材11部。
二、媒介创新与受众心理
定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东
受众接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关键是发觉受众心理已经有的的东西
比如麦当劳与模拟人生游戏合作
在游戏里推广自己,做广告
如一个公司说自己是美国第二大的出租车公司
这样就和最大的最著名的公司联系上了
掌握了受众心里的已经接受的品牌
受到很好效果
三、实际受众与实测受众
实测受众是指媒介经营管理者自己或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
四、新媒体时代如何解析受众
《受众分析》出版于1997年,距现在已经16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以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大大增强。此时的受众出现了与以往很不相同的特点。新媒体时代里该怎样认识受众,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根据自己的认识并结合麦奎尔关于受众维度的观点,来分析一下当前出现的一些受众现象。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涌入我们的生活中,受众选择性地使用这些产品,借用麦奎尔的观点,这“是受众利用这些媒介完成了搜寻者、浏览者、反馈者和对话者的角色”。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现在各行各业的商家利用新老媒体平台做广告,千方百计吸引受众,对受众的爱好和品位等进行多方调研,以此作为打造自己商品的依据。而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处于主动还是被动,很难测量。然而,不论受众对信息的接受是主动还是被动,接触媒体的受众规模正在变大。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许多偏远落后的乡村有了广播和电视;伴随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产品样式增多和产品价格降低使更多的人拥有了手机和电脑。从整个社会来看,受众的量都是在增长的。另外,受众接触媒体的时间也在增多。这时的受众,又表现出了一些质的变化。2012年由杨艾菁发起的“戒指换
五、如何理解“受众分化”?
刚好昨天看到一个解释该名词的文章,还比较详细
受众分化,即同样数量的受众注意力被分散到越来越多的媒介源中。受众分化的类型包括技术性分化、内容性分化和交互性分化。受众分化的核心内容是: ①社会结构具有多样性,是多元利益的复合体; ②社会成员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其态度和行为受群体属性的制约;③分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受众个人,对大众传播有不同的需求和反应;④在大众传播面前,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存在,他们在媒体接触、内容选择、接触和理解上有着某种自主性和能动性。
媒介的丰富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受众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所以受众分化是媒体必须面对的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媒体就必须用不同的内容来满足分化的受众的不同需求,比如台网的差异化购剧排播。
因为台网受众分化明显,为了迎合不同受众的需求,卫视针对较为传统的用户群,在剧集选择上继续沿用原先的保守牌,大量选用现实主义题材,演员多为知名度较高的演技派,进行规律性的排播;为了巩固年轻一代的流量市场,视频网站在题材选择上更追求独特性和新鲜感,抓住观众的吐槽心理和趋同心理,上线具有争议的电视剧,流量明星和演员颜值也是视频网站选剧时的重要标准。
在进入了“受众分化”的“窄播”时代,受众的选择余地更大,主动性更强,因此受众分化使得个人话语权得到提升,但同时也让社会分层进一步加剧,让社会凝聚力面临挑战。解释原文
注明:答案来自清博舆论公号
六、受众心理学里的“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是什么意思
有时是坏消息,当然比没有什么消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