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什么是思维方式?如何形成相对完善的思维方式?

更新:2023-11-24 15:25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如何形成相对完善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思想模式,它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对人们的言行、性格和心态产生引导性和调节性的作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使得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例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体现为变易论、阴阳矛盾论、中庸论。变易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阴阳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阴阳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庸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而西方人的思维则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认为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排中性强调一个事物要么对,要么错,无中间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叫分析思维,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折衷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进行逻辑分析。思维方式的差别与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有关,因而得出的结论、看法、态度都不一样。西方人更容易接受法治、中国人更倾向德治,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别常常导致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又导致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由此形成了一种制衡和制约关系。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即使是同样的事物,由于思维方式不一样,人们对它的判断和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当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达到相对的完善程度,即使是坏的事情也能够向好的方面转化,反之,原本是一件好事,可能会因为错误的思想和浮躁的心态弄巧成拙。《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指出:思维方式的完善程度是由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统一性决定的。其中,科学思维的依据是真实性法则;价值思维的依据是合理性法则;应变思维的依据是现实性法则。如果以科学思维为横轴,价值思维为纵轴,二者的统一能够组成关于思维的平面坐标,这个坐标是平面的,所以这样的思维属于二维平面思维。二维平面思维虽然能在抽象意义上达到主客体关系的统一,但往往是脱离现实条件的纸上谈兵。有些事情在道理上似乎讲得通,但在事实上不一定能够行得通,如果能够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基础上延伸出相应的应变思维,就会形成思维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是立体的,思维也就由平面转化为三维了,那么对问题的理解就会由抽象理解和纸上谈兵转向实事求是。一般来说,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在一个人的思维结构中不应该彼此分离和相互割裂,也不是机械拼凑,其隔离和分立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僵化和狭隘,其统一程度则决定思维方式的完善性程度。思维方式处于一维状态的人很容易 “认死理”、“钻牛角尖”;思维方式处于二维状态的人容易脱离现实条件,患纸上谈兵的毛病;只有思维方式处于三维状态,考虑问题就会很周密严谨,思维方式也变得相对完善。如果运用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分析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应变思维占有更多的比重,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中科学思维占有更多的比重。文化诊断学创立者曹政钧先生多次告诫读者:应变思维必须以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为基本前提,否则应变思维就失去了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依据。事实上,中国文化是倡导“圆通”的,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国人变得很“圆滑”。由“圆通”到“圆滑”仅仅一字之差,却导致了文化的本质差异。这一字之差,就是因为应变思维失去了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这两个基本前提的制约导致的。在全球化时代,中西文化的碰撞使我们对思维方式的完善性有了全新的理解。掌握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根本方法和主要内容,运用智慧曲线三维诊断模型,可以使思维方式不断的趋向完善。

二、提高思维的方法

1、与别人交流时,用简单的逻辑,

比如“如果、那么”,“因为、所以”,“A和B和C,都可以时,才能……”,再不行,就从前到后把所有的步骤列一遍,只顺序,不逻辑。就是一个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问题。

2、看些辩论赛,看小说,看电视剧......注意,在看的时候要时刻练习找茬,这才是逻辑锻炼的精华。

渐减你会发现越来越会找茬,逻辑能力也越来越强,可惜的是你将会缺少把一个个到处都是漏洞的小说和电视剧看下去的兴趣.

三、高阶思维能力用何种方式来提高

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蕴涵系列新型的教学设计假设。 高阶思维需要培养和训练。日常思维就像我们普通的行走能力一样,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高阶思维能力则像百米赛跑一样,是一种技术/方法上的训练结果。研究表明,运用探究、发现和研究型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发展需要高阶学习支持。高阶学习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模式的属性上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实践说明,小组协作学习、讨论、案例学习、角色扮演、项目研究、模拟性决策和问题求解学习活动等,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设计、反思高阶思维教学。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最有效方式,应当融合于具体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开设专门的、单独的课程。教师可以根据Bloom等人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特别是2001版),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处在低阶思维层次(记忆、领会等)还是处在高阶思维层次(评价、创造等)?教学是否期望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的情境?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是否要求学习者运用元认知和问题求解的技能?还可以检测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认知工具,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因为,其一,学习者只有充分投入高阶思维,才能正确有效地使用认知工具;其次,学习者要运用认知工具生成/产生新知识,必须充分展现创造性思维能力,完成相关的活动;其三,学习者使用认知工具时,必须通过复杂的思维解决问题和表征知识。 创设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认为,高阶思维的训练目标不是某种孤立的认知策略,而是一系列认知和元认知方法的整体性行为;教学设计是情境特定的、与课程内容相联系的,要求学习者利用和调节领域特定的知识;在现有的课程内容学习中,给学习者提供练习运用高阶思维能力机会;学习者应知道不同策略的应用条件;问题求解的任务应当有足够的难度才有“激发”的作用;强而适度的动机是高阶思维训练的一个关键性条件。 知识建构是学习者发展高阶思维的有效途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当社会的和认知的方法相互整合时,最容易产生学习行为或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学习者清晰地表达和自我解释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高阶思维是一种内部的和社会的过程,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学习情境中的对话在学习者内化知识的过程起重要作用;在学习者重构观点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提供了循环反复的对话或交流条件。研究表明,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知识建构教学法则主要有:学习者能集体承担建构知识的责任;学习者对集体性的知识建构能自觉自主,有求知的意志;对真实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知识建构;对权威性观点能建设性地批判使用;教学采用镶嵌式的和调适性的评价方法;师生/生生之间相互沟通,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精心设计高阶学习的问题/任务。对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来说,问题/任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可以分为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基本问题是指学科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基本概念,是指向学科核心思想和深层次理解的,能够揭示学科内涵丰富性和复杂性的问题。例如,“有机体是怎样适应周围而生存下来的?”等等。单元问题,是引导学习者探索基本问题的,比较具体和容易理解与操作的问题。它以单元教学/学习主题展开活动,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例如,与上面的基本问题相对应,单元问题是“同50年前相比,现在的教育公平性,是提高了还是退步了?”等等。 问题设计,是指围绕学科基本概念而进行的学习任务设计,它通常是以“问题”的形式来重新组织课程内容,给学习者创设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问题设计更多的是指单元问题教学设计,如学习任务或学习主题。 WebQuest的主要倡导者B.Dodge博士认为,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能有效地引发学习者运用如下八个方面的高阶思维: (1)比较、鉴别、阐明事物之间的类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将它们分类; (3)通过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一般化的原理; (4)通过给定的原理和法则,推论出未知的结果; (5)分析错误:找出并阐明自己和他人思维中的错误; (6)找出支持的论据:对每一个观点和看法,都要给出支持的论据; (7)概括:找出庞杂的信息下面隐藏的规律和模式; (8)提出观点:能够确定并阐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也就是说,只有当WebQuest的学习任务设计和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具有以上若干方面的特征时,才有助于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 总之,有效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有赖于恰当的教学设计支持。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开展高阶学习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设计/反思教学、将高阶思维的发展融合于具体教学活动之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创设学习环境、促进知识建构和精心设计问题/任务,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发展。这些新型的教学设计假设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下一篇:小学生怎么写哇,科学好简单的读后感 上一篇: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有哪些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