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读书习惯
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读书习惯
读书——从小处说,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从大处讲,可以传承文化,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创造出新的文明。可谓:终身读书终身受益。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并让这习惯陪伴学生一生呢?我试着把读书习惯分解成“金字塔”形的三个层面的品质:兴趣、目的、毅力。 兴趣是基石。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做到乐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读书。而兴趣要从小培养,低年教师在培养学生爱看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爱听——教师读给学生听。教师要善于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懂得孩子喜欢听什么,喜欢做什么。然后再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作品,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读给他们听。对于孩子们来说,等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就可自己主动读这些生动的故事了。这不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引发了学生多识字的欲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读书热情更是急剧升温。目的是支柱。即让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书籍浩如烟海,读书人仅是一叶扁舟,盲目地读书,会使人迷失方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以及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名人传记时,要让学生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优秀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优美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读科普类作品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注意观察,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它们在养成读书习惯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长期以往,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并能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书中,要学到什么! 毅力是读书习惯“金字塔”形三个层面中的“塔尖”,是最难做到的一层,即要锻炼学生坚持读书的毅力。 习惯在于坚持。要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书,教师要做到:①营造读书氛围。大到学校,小到班级,处处要有读书的气氛,处处要洋溢着书香。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②解决书源。除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外,班级也要建立起图书角,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教师更要培养学生爱书、藏书的习惯,让学生多逛书店,把零花钱、压岁钱用在买书上,以充斥自己的小书柜。这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乃至几辈受益。③制订读书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读书,制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案,规定要读的书籍,以及每天固定读书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读书监督卡,由父母、老师、同学对其读书情况进行督查或自查。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校或班级可以定期组织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展览等读书竞赛,对在读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取得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发挥这些同学的榜样辐射作用,激励其他学生,从而让所有同学坚定读书信念。这样才会让学生乐读书,感受读书乐,才会真正的养成读书的习惯。 “育人”是教师的责任。而我们迫切要做的是实现教师的“教书育人”到学生“读书育已”的转变。这样学生才会终身受益。
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
中小学生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最好阶段,中学时期尤为关键。人们都有感觉,儿时的印象最深刻,中学的生活最难忘。
培养情商的方法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观察法了解学生的个性。清楚学生的个性,研究怎样把这些个性培养成为有用的东西,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表现,并根据这些行为和表现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见到孩子的时候,我都要端详他们的小脸。”“首先应该懂得孩子们的内心活动,这是不可能通过什么特殊方法学到的,只有依赖于教育家高度的道德情感和修养才可能做到。”通过观察法了解学生的心理,这是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的基础。
2.用谈话法深入学生的心灵。运用谈话法应注意谈话的内容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并且乐于回答;谈话应准确、灵活、风趣,不要使学生产生紧张、窘迫感;谈话是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态度,这样学生才能向你吐露真心话,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3.用分析法提高学生的理性。通过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并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中学生控制情绪,增强社会应变力,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并善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4.用榜样法激发学生的意志。一方面,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要力求自己以健康愉悦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动机与需要,做到以身示教,有意识地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让他们默默地按照教师的人格模式塑造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以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模人物为榜样,来感染他们、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5.用实践法营造和谐的氛围。通过游戏、体育比赛、兴趣小组等集体活动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宽容与合作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是当今和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