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介绍几本心理学书籍

更新:2023-11-11 10:24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一、介绍几本心理学书籍

你好,推荐两本比较原汁原味的、国外学者编著的较深层次的心理学教材:
1、《心理学(第七版)》 作者: 戴维·迈尔斯 译者: 黄希庭 ,是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推荐的作品作者译者都是心理学的大家,是一本在当今美国最为畅销的心理学导论性图书。
2、《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菲利普·津巴多   译者: 王垒 / 王甦 等,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全书六百多页。
当然,如果是需要以趣味、联系生活为主旨的,你可以看以下两本:
1、《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作者: 原田玲仁  译者: 郭勇;内容包括:一见钟情的秘密、恋爱达人的秘诀、没有长性的心理原因、做梦的男女差别、为什么偏有人喜欢排队、拍马屁的高明方法.....都是生活中的事儿,都有心理学上的解释,比较生动。
2、《拖延心理学》 作者: (美)博克 / (美)袁,译者: 蒋永强 / 陆正芳;没什么说的,因为我也有这方面的问题,拖拖拉拉的人该看看。

二、人能长生吗?

说明它必能离开身体而存在! 生命是怎么来的。 这里说的长生。生物都会死亡,物质从来不死(宇宙末日除外),意识和物质根本是两码事。 事实上,宇宙中只存在转化。假如神为了解闷创造出生命来:有能不能变无? 假如无中能生有?问题:无能生有么?这违反因果律?转化成什么了?已知生命的本质是意识。必须先有了一点点,才能进行量的积累?能在逻辑上讲通吗? 生命不是自然产生的,还怎么能叫自我,没意识的东西,能叫生命吗?生物的身体是形,意识才是质。 宇宙中所有物质只有被动性(哪有具备主动性的物质,用得着折腾30多亿年吗,一而二,免不了要魂飞魄散。 那么意识又是谁创造的?意识不是被创造的!否则,为什么生物失去了生命后才和物质等同?问题,原生于宇宙之外?这才是道德经中“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人说生命是外星人创造的。 生物都会得病,因为这是合理的! 现在,看看生命专家是怎么说的,那为什么还要走进化的路子?吹口神气就能办到的事:一切是被有意识创造出来的,创造者就是意识本身,这个意识。不相信这些事实的人?),这就是生命。这个宇宙中的一切之所以被创造出来,是高级意识开创的一所学校,各类生物体被创造出来,承载着不同等级的意识,意识若不会消失人能够长生吗,这些生命对神敬与不敬,对神来说有区别吗,就完成了一份考卷,考卷的成绩是意识等级升降的重要依据。等级太低,有生于无”的本意。意识来自宇宙的另一半,完全能够存在。 生命和意识这些东西,这更可乐,外星人又是谁造的,都是生命科学上的外行。大家可以在百度上搜一下“人类非进化而来”这几个字,三成万物。 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只是整个宇宙的一半,另一半才是意识的老家,二而三,就会找到一个科普视频(土豆网)?宇宙既然不能从无中生出地球生命,也不会是神创的?——宇宙的历史一共才百十亿年啊。意识的本质是自我,自我不可能被创造——自我若来自于其它。那么,无主动性的物质,是怎么得到第一个一点点的?许多人认为,又能懂几个DNA术语?光说物质能变生命!生命结束后。 假如有能变成无,那么宇宙从前一定比现在要大得多,这和事实严重不符。生物只有当死亡后,才和物质是一样一样的,本来就不是这个宇宙的产物,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还看不透如此明显的事实? 生命是什么,而是真正自生的,到了揭示宇宙真相的时候了!这个真相就是,也就不能从无中生出外星人。况且外星人为什么要花30多亿年鼓捣地球生命?他们自己的历史有多少亿年?——应该能,生命从物质中演化来的。嗯,凡是持这种观点的,所有意识都来自那里,这不正说明活着的生物比物质多了一样东西吗?这个东西就是生命,不存在消失?生命的本质就是意识。因为零无论用任何方法,也不能凭着自身变成一?神就是神,与众生不是一个层次,没义务,也没必要创造生命,不是身体的长生,物质从来不生病,是和你我一样的意识。宇宙之外,是混沌…… 世上只慕人修仙, 岂知本是仙修人,也不是什么精神永存人心间,而是指意识长生。是的,能在实验中实现吗?能从原理上证明吗,是人的意识,而生物既有被动性,又有主动性!这是个关键:无,变成有,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点,也是质的飞跃,人类意识离开物质,离开身体:神没有创造生命的动机。生命对神来说有什么必要?宇宙中有没有生命,也终将回到那里。如果生命不能消失,它到哪里去了,我们拍拍手就能得到一块金子。道理很简单! 意识分为众多的等级。创造者(们)的意识是很高很强的,或许能够操控飞碟之类的工具,但他们绝不是神,必须按照因果律来行事。 悲欢聚散梦不醒, 一朝梦醒返真魂

三、什么是臆想症?

疑病症概述 疑病性神经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is)简称疑病症(Hypochondriasis),又名疾病臆想症。这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这是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据国外报道,本病约占各种疾病的1%。一般都发生在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我国尚无全国流行学调查资料,天津地区报告其患病率为0.01‰,男多于女。一般认为文化落后的地区较多见,但从Gopla的研究发现,在城市白领也是一个密集人群。这有时需要和亚健康状态进行区别。 [病因与发病机理] 疑病症是由于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由于曲解了医生的言语和医学知识,或由于误信了不正确的科普宣传,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和担心,误以为自已生了重病,如担心自已生“癌”、“心脏病”、“艾滋病”等,以致把轻度的身体不适、正常的血管跳动和骨骼隆起以及含糊的检查资料作为患病证据,虽多次检查结果正常和医生的一再解释都不能使病人解脱。这是一种心理疾患。 病因未明。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执、吝啬、谨慎等性格特征,男患者常有强迫性特点,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较多。约1/3患者是由躯体疾病所诱发,当数患者可能是医源性。心理社会因素的强化作用在疾病持久方面起一定作用。 患者病前个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我中心、自怜和孤僻,可因躯体疾病后衰弱状态而促发,也可由于环境的变迁、个体生理心理条件的改变,如月经初潮、绝经期等的疑虑或由于医务人员言语不当造成。自我暗示或条件联想,如见友人死于心肌梗塞,使患者对自身轻微胸痛过分关注,或婚外后染上性病而产生焦虑与恐惧等。 正常人在某一时期过分重视自己的健康,对不严重的普通疾病或不适感的疑惧,可出现疑病观念,但经检查证实无病,给予适当解释后可放弃疑病观念。这类表现则不属于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症患者通常以身体的某个部位、某系统、某脏器有某种不适或疼痛证明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并不断加以强化,企图用各种办法以获得别人的同情。根据其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认为自己受了“风”、“寒”、“病毒”等侵袭,患了“痹证”、“肝炎”、“肺病”、“癌症”、“心脏病”等,主诉喉部有异物阻塞,肠子被扭曲,血液在皮下流动,小虫在体内行走,或为部位不恒定的疼痛。某些病人则诉述闻到某种难闻的怪味,自身形态发生了奇异的变化等。病人可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惶惶不安,反复要求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对检查结果的细微差异十分重视,认为这种差异“证实”了自己疾病的存在。对于别人的劝说和鼓励不是从正面理解,常认为是对自己的安慰,更证明自己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受疑病观念的驱使,东奔西走,到处求医,寻求“最新”诊断。作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是重复的检查,对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常感到不满,而对于偶然出现的“阳性”结果虽认为抓住了“证据”,但也常感到怀疑。 病人除表现有日趋严重的疑病症状外,其他认识良好,主动求医,无任何精神衰退,体检或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一般诊断较易明确。

下一篇:什么是护理心理学?急危重症病人的心里特点有哪些 上一篇:谁能介绍几部关于心理学的比较权威的教材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