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那些养生
一、生活中那些养生
生活中养生就是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去安排起居的日常生活,做适当的运动锻炼。使其达到扶正固本,保养真气。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保持良好的心态,改掉不良的坏习惯。寡欲清心永乐天, 素食淡味胜灵丹。 逸劳相结早眠起, 识时知足常开颜。 烟酒不见除恶嗜, 勤读书报促心宽。 陶情冶性祛污染, 鹤算龟寿自可图。
二、天人合一原则?
天人合一养生必须遵循顺应天地自然变化、顺应人体生物钟走时,使养生生活化,否则将有悖天人合一养生。
(1)顺应天地自然原则
顺应天地自然是“天人合一”养生的根本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养生以天地为法则,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天地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吐故纳新,养精守神,使心神、形体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更替变化,远离世俗的纷扰,悠游于天地之间,达于八荒之外,以求自强不息,祛病增寿。
(2)顺应人体生物钟的原则
现代生物钟学说与“天人合一”理论不谋而合,并使天人合一养生理论融入了现代科学的内容。顺应人体生物钟成为天人合一养生的又一原则。
人与自然密切相关,人依赖于自然界才得以生存。现代科学发现: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学元素,居然与地壳中的化学元素有明显的相关性。令人惊奇的是地壳中的元素与人体血液中元素丰度(即含量)的分布规律是完全一致的。不仅如此,人体的生物钟与大自然的变化也是一致的。
那么,怎样顺应呢?简洁地说,就是应该适应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之大环境,使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与节律合拍和谐,不使行为和三大节律环境有悖。
(3)融入生活的养生原则
养生不能为了养生而养生,刻意行之,而要顺乎自然,法于自然。所以要把养生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当中。这就是顺应生活的养生原则。如保健养生所用的按摩、针灸之类的方法,容易理解,容易学习,容易操作,易于中老年人学习掌握,把它融入到生活习惯当中就容易收到极好的效果。即便是饮食养生,也不讲究山珍海味、人参鹿茸,而是日常接触比较多的常见食物,只是在使用的方法上稍有讲究。比如:主食与副食的平衡;成酸性食物与成碱性食物的平衡;荤与素的平衡;饥与饱的平衡;杂与精的平衡;寒与热的平衡;干与稀的平衡;摄入与排出的平衡;动与静的平衡;情绪与食欲的平衡等等。
三、怎样养生更好,给个原创的。。。
平情绪之波澜,取五谷之生养,减心底之欲望,随四时之气、守早睡早起规律。总之一句话就是平常心。
让一切随缘,平心静气。健康第一!平安是福!
四、简述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青年人重在养肝,勿使其热。肝无热象,则阴虚不生;肝无热象,则病不传脾,湿亦少。
1、春季不宜过劳,以免耗散过度,饮食不宜过油腻肥厚,以免肝中瘀热。所谓勿生发太过。
2、夏季勿贪晚不眠,勿贪凉,暴饮暴食,以免伐肝气之阴,成疲劳之势。所谓勿长之太急。
3、秋季勿持己气血强,虽寒气起衣尚薄,食补不可过,以免肺气伤,肝热伤肺,脾之运化失调而及肝。
4、冬季宜潜阳养阴,使春之生发有所备,勿耗散太过。
二、中年人重在养阴,“人过四十,阴气自半”。阴气得存,津液不失,肝热不生,脾则不湿。
1、春季勿急躁,勿食辛辣,以免伤阴而阴虚生内热,继而脾虚或肝热。
2、夏季勿贪凉,勿多饮,以免阳盛伤阴。
3、秋季勿进补太过,以免湿热内生,浸淫及脾,或化为肝热。
4、冬季暖不宜过,使阳气得存,阴气不伤。
扩展资料:
四季养生的具体方法:
立春后的饮食调养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适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比如香菜、花生、韭菜、虾仁、山药、春笋、豌豆苗等。少吃酸性的食物,因为酸味入肝,会收敛肝气,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春天换装要谨慎,不可骤减。立春时穿衣原则是“下厚上薄”,这既顺应了春季阳气生发畅达的特点,同时应和了老话“春捂”的原理。
选择温补食物要同时兼顾既能补阳又不会伤阴的原则。平时可多食用热性较平和的桂圆、大枣、红糖、小米、山药、茯苓、莲子、薏仁等。饮食上则不要吃过多寒凉的食物,若有明显的上火迹象如口苦、喉咙疼痛则可泡些金银花茶饮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附录二 四季养生原则
五、四季养生的原则
无论是中医学,还是现代科学,都以为自然界四时气候的: 变化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皆产生极大的影响,人们必须顺时养生。所谓顺时养生,最口是在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按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一种方法。换句话说,由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太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而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的目的,实际上也就是充盛人体真元之气,增强调节生命节律的能力,。从而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正如张景岳所说:“六气者,即化生精气之六神也,生气通天惟赖于此”。六气充盛,生气不竭是却病延年的重要保证。那么,人们又应怎样顺时养生呢?即四时养生必须遵循那些原则呢? 第一条原则:“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原则,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所必须遵循的。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成书的《黄帝内经》里提出,既然自然界的六淫邪气是人体致病的重要因素,那么,人们就必须重视对六淫邪气的抗御。正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的,对于圣人来说,不主张病后才治病,而主张未病先预防。假使等疾病已经发生了,而后才去治疗,...无论是中医学,还是现代科学,都以为自然界四时气候的: 变化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皆产生极大的影响,人们必须顺时养生。所谓顺时养生,最口是在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按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一种方法。换句话说,由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太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而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的目的,实际上也就是充盛人体真元之气,增强调节生命节律的能力,。从而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正如张景岳所说:“六气者,即化生精气之六神也,生气通天惟赖于此”。六气充盛,生气不竭是却病延年的重要保证。那么,人们又应怎样顺时养生呢?即四时养生必须遵循那些原则呢? 第一条原则:“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原则,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所必须遵循的。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成书的《黄帝内经》里提出,既然自然界的六淫邪气是人体致病的重要因素,那么,人们就必须重视对六淫邪气的抗御。正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的,对于圣人来说,不主张病后才治病,而主张未病先预防。假使等疾病已经发生了,而后才去治疗,就等于口渴了才想到打井,不是太晚了吗! 所谓“虚邪贼风”,是泛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来致病因素,正如高世拭解释说:“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虚邪贼风”,也就是上面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火,因为这六种邪气皆能致病,故须及时地躲避它。至于怎样具体地躲避,将在二、三、四、五章里详细论述,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第二条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这句话出自《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此为四时调摄的宗旨,它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气机升降、五脏盛衰的不同时间的特点状态而制定的四时养生原则。正因为此句话非常重要,一些著名医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高士宗在《素问直解》里说:“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此句的意思是说,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就应该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不断旺盛起来,不要做损害体内阳气的事;而在秋冬之时,万物敛藏,此时养生就应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收藏体内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 而张志聪在《素问集注》里却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此句的解释亦很有道理,如谚语说:“夏有真寒,冬有真火”,即夏天有阳虚内寒之调泄、而冬天不乏阴虚内热之盗汗。因为阳虚于内,故要养阳;因为阴虚于内,故要养阴,只有这样才能“从其根”。 张景岳则在《类经》里解释说:“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其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脱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度,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盛之为病也。”意思是说,若能在春夏之时养阳,可预防秋冬之寒病;而在秋冬之时养阴,可预防春夏之火症。张氏的注解体现了阴阳互根的观点,因为养阳不能脱离阴,养阴不能脱离阳,即王冰所说: “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 现代人,以《黄帝内经析义》为代表,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概括为三种含义:一是适应四时的养生方法,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二是养阳指养心、肝二阳脏;养阴指养肺肾二阴脏;三是养阳要顺从阳气生长的特点,使阳气发泄;而养阴要顺从阴气收藏的特点,不要使阴气发泄。 上述各种解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意义,不管哪种看法都旨在说明一点,季节不同,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就不一样,人们只有在理论的高度上搞清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含义,才能更好地去“顺四时而适寒暑”。具体到春、夏、秋、冬四季,人们又怎样养阳、养阴呢?《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有较详细的阐述,现摘录于下: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是讲的春天的养生之道,亦即春天的养阳之道。意思是说,春季正、二、三月,阳气上升,万物萌动,自然界呈现一片生机蓬勃的姿容。天地孕育着生发之气,万物欣欣向荣;人们应当晚睡早起,阔步于庭院,披散头发,宽缓形体,以使志意充满生发之气。对待事物,当生的不要杀害它,当给的不要剥夺它,当赏的不刑罚它,这就是适应春气,调养人体“生气”的道理。如果人体违逆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害肝气。春季伤害了肝气,到了夏季,就会发生寒病,这是因为人在春季养“生气”不足,到夏季奉养“长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从原文来看,春天应阳主要体现在:“晚睡早起”:因为春天阳多而阴少;“广步于庭”:因为“动则生阳”;“以使志生”:使志意充满生发之气,以适应天地间的生发之气;“夏为寒变”:夏季的寒病是由于春天没有养好阳气的结果。 上述原文从起居、运动、精神、疾病四个方面论述了保养阳气的具体方法,虽然不很全面,其精神实质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