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七发》与《养生主》的赏析
求《七发》与《养生主》的赏析
《七发》的艺术特色是用铺张、夸饰的手法来穷形尽相地描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美,结构宏阔,富于气势。刘勰说:“枚乘□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龙�6�1杂文》)《七发》体制和描写手法虽已具后来散体大赋的特点,但却不象后来一般大赋那样堆叠奇字俪句,而是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对事物做逼真的描摹。如赋中写江涛的一段,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江涛汹涌的情状,如:“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再如赋中用夸张、渲染的手法表现音乐的动听,用音节铿锵的语句写威武雄壮的校猎场面,也都颇为出色。在结构上,《七发》用了层次分明的七个大段各叙一事,移步换形,层层逼进,最后显示主旨,有中心,有层次,有变化,不象后来一般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枚乘《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后来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王粲《七释》、曹植《七启》、陆机《七徵》、张协《七命》等等。因此在赋史上,“七”成为一种专体 《养生主》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搏没”,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庄子思想对老子哲学的继承,主要是“道”所体现的道德方面。在承认“道”的“自然、无为”(即客观)属性的基础上,庄子把“道”作为“古代世界”的象征。老子的“道”,反映的是古代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而庄子的“道”,反映的是氏族贵族拥有崇高地位的“古代世界”。氏族农民和氏族首领都属于“古代世界”,但在春秋以后的新时代中,他们的命运是不同的。氏族农民能在“国家”中继续生活(虽然是被压迫的生活),而氏族首领,随着“国家”的出现,他们的“古代世界”则永远地成为了过去。与老子哲学相比,庄子的思想更消极,更激进,表现出了“古代世界”与世俗“国家”不能、也无法妥协的战斗精神。庄子看到,属于他的那个“古代世界”,在事实上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无奈,他就在头脑中幻想出属于他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取得胜利。这就是国人思想传统中著名的“精神胜利法”。庄子无尽留恋的“古代世界”,不是他的虚构。这个世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真实地存在过,并发展了几千年。从伏羲时代开始,到庄子生活的春秋时代,中华民族一直生活在以氏族或氏族联盟为主要制度形态的社会中。{关于中国古代不存燃族在奴隶社会的原因,在本栏目《炎黄》一章中有详细论述,请点击参阅}。这个时代超过6000年。从庄子时代到现在,也不过2000多年,还不到“古代世界”的三分之一。许多人无法理解,庄子的思想为什么那么“消极”,同时又却具有不妥协的战斗精神。了解庄子的立场后,这个问题很容易说明。另外,许多人对庄子哲学作品中气象万千的文学描述感到惊奇,这也不难理解,“古代世界”的美好无需过多论述,与丑恶的“国家”社会相比,“古代世界”需要更多的肖像画。庄子告诉中国人,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这另一个方式和另一个角度,都来自“古代世界”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虽然它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但每次接触到这个世界,我们都会感到它是那么熟悉、亲切和清新。 《养生主》是庄子著作中的名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散文中的名篇。对它的任何评论都是基段纳多余的。阅读完本文解读之后,我建议你再读一遍原文或译文。庄子在此篇中表达了他一贯的观念:“知识”、“名声”甚至“屈辱”都是虚伪的,只有“自然无为”才是最好的。“顺其自然”才能长生。如果作到“顺其自然”,即使死了,也会获得永生。
方勇译注的《庄子.养生主》有一段看不懂,请大家解释下。
子曾曰:事以知彼者,方无可待乎!
嗯,这个主衡亮要看裂拦胡翻译者的理解,我以为应该是对肆拦答,第二个是右师回答,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