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取质粒的作用(质粒抽提的实验报告)
质粒抽提的实验报告
实验室用公司试剂盒提取质粒,一般采用的是碱裂解法。比如从大肠杆菌的菌液中提取,基本原理是先加入RNA酶,把RNA去掉,然后用碱裂解菌体,用酸平衡,并且SDS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沉淀,顺便把与蛋白结合的基因组DNA沉淀下来。
最后上清中含有质粒DNA,把它过柱洗脱下来溶到水中就完成了质粒的提取。
质粒dna的抽提实验报告
用乙醇沉淀法浓缩质粒DNA:
提取液中加入等体积预冷的5mol/L Licl 充分混匀,1000rpm 4℃离心15min,取上清。
加等体积异丙醇,混匀,室温放置10min,10000rpm 4℃离心15min。
弃上清,纯点加入70%乙醇洗涤一次,沉淀风干10~15min。
500ul,含RNA酶的TE(pH8.0)溶解沉淀,室温放置30min。(将质粒RNaesA混合物用酚:氯仿抽提一次,然后用氯仿抽提一次)
用2.5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质粒,风干10min。
加1ml灭菌水溶解沉淀,加500ul PEG-MgCl2溶液,充分混合,室温10min,12000rpm 4℃离心15min。
用70%乙醇重悬沉淀,12000rpm 4℃离心15min。
弃上清,沉淀用70%乙醇处理一次,最后将质粒,溶于500ulTE(pH8.0)中,取1ul质粒DNA,100倍稀释后测OD260,计算DNA的浓度,其余封装,-20℃保存备用。
质粒抽提实验报告讨论
稀释一定的浓度梯度,粗定量方法:跑琼脂糖胶,跟Marker对比,估算量 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在260和280nm测吸光度,计算得到比较精确值
质粒抽提的目的
因为异丙醇沉淀的效果要好一些,但最后大多用酒精沉淀,因为酒精容易挥发,对下游的实验影响小。
异丙醇比较疏水,能很更好地沉淀核酸,用乙醇的目的是去盐,它比异丙醇更亲水,所以能去掉一些盐离子。 有时还用70%的乙醇洗样品也是为了增加盐的溶解度。
质粒抽提过程中 哪一步关键
质粒抽提
质粒抽提方法即去除 RNA,是将质粒与细菌基因组 DNA分开,去除蛋白质及其它杂质,以得到相对纯净的质粒的方法。
提取质粒DNA的方法有很多种,从提取产量上分可分为微量提取、中量提取、大量提取,从使用仪器上分可分为一般提取和试剂盒方法提取,从具体操作方法分可以分为碱裂解法、煮沸法、牙签法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可以采用合适的提取方法。
质粒抽提实验中溶液的作用
1.
实验方法 碱裂解法抽提质粒 DNA
2.
实验原理 基于质粒 DNA 与染色体 DNA 变性与复性的差异. 分子大小 构型 pH12.6 pH4.8 质粒 DNA 小 环状 变性不完全 复性 染色体 DNA 大 环状 完全变性 不能复性
3.
实验步骤 1)质粒提取 1. 10,000g,1min 离心收集 1.5-5ml 菌液沉淀于 1.5ml 离心管中.
质粒抽提的实验报告是什么
分离质粒时,可以将质粒去得很干净。方法为:先用TE之类的试剂将菌液悬浮起来,再用NaOH和SDS将菌液裂解(起裂解作用的主要是NaOH,但此时,SDS可以与蛋白很好的结合)。第三步,加入酸中合第二步中的碱,并且将SDS沉淀下来,同时,SDS和蛋白也一起沉淀下来,而基因组上面有很多的蛋白,这样基因组就一起沉淀下来,上清只有质粒了。上清的质粒用乙醇沉淀,这样得到的质粒基本没有基因组。而分离基因组时,一般也是用SDS裂解(想对于碱裂解,SDS比较温和)。同时还用蛋白酶K处理,将基因组上的蛋白降解掉,这样就得到了基因组DNA。再用乙醇沉淀,去掉其他的东东。如果菌中含有质粒,质粒也一起提出来,无法去掉。至于后来的试剂盒,如柱式,前其原理一样,不过最后一步纯度是用柱子的方法。
主要是在分离过程中起中和ph的作用
dna经过碱裂解(naoh)后,染色体dna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质粒dna氢键断裂,互补链不完全分离,再经过乙酸中和后成中性后者复性离心就可以达到分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