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呈味核苷酸二钠的作用(5呈味核苷酸二钠有害吗)
5呈味核苷酸二钠有害吗
浓缩鲜香粉调味料配料主要成份是淀粉,食用盐,食用葡萄糖,鸡肉,牛肉,鸡油,酵母抽提物,天然香辛料,食品添加剂(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硅,柠檬黄,食用香料)。浓缩鲜香粉调味料广泛适用于包子、饺子、面条、米线、米粉、烧菜、卤菜、火锅底料、肉制品、鱼丸、火腿、香肠、烧烤、方便面及香辣的增香提鲜。使用时直接添加搅拌均匀即可。
5′呈味核苷酸二钠是什么添加剂
应该是乙基麦芽酚 因为乙基麦芽酚为白色粉状或针状结晶物,是一种安全无毒、用途广、效果好、用量少的理想食品添加剂,是肉制品、糖果、饼干、糕点、饮料、汤料、调味品、香精、果酒、果冻、果酱、饲料、烟草、日用化妆品等产品的良好香味增效剂。乙基麦芽酚对食品的香味改善和增强,具有显著的效果;对甜食起着增甜作用,且能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5 呈味核苷酸二钠
呈味核苷酸二钠是增味剂(鲜味剂)。可以让菜品变得更加可口。呈味核苷酸二钠无色至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含约7.5分子结晶水,不吸湿,40℃开始失去结晶水,120℃以上成无水物。由酵母所得核酸分解、分离制得。
食品添加剂5呈味核苷酸二钠对身体有好处
鲜味剂,增鲜剂是指能增强食品风味的食品添加剂。常用鲜味剂、增鲜剂有哪些,按化学性质主要分为两类。
①氨基酸类:除具有鲜味外还有酸味,如L-谷氨酸,适当中和成钠盐后酸味消灭,鲜味增加,实际使用时多为L-谷氨酸一钠,简称谷氨酸钠,俗称味精。它在pH为3.2(等电点)时鲜味最低,pH为6时鲜味最高,pH>7时因形成谷氨酸二钠而鲜味消失。此外,谷氨酸或谷氨酸钠水溶液经高温(>120℃)长时间加热,分子内脱水,生成焦谷氨酸,失去鲜味。食盐与味精共存可增强鲜味。目前谷氨酸钠(味精)在中国用作调味品,但其他各国则多列为食品添加剂。
②核苷酸类:20世纪60年代后所发展起来的鲜味剂。主要有5′-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苷酸,5′-IMP)和5′-鸟嘌呤核苷酸(鸟苷酸,5′-GMP),实际使用时多为它们的二钠盐。鲜味比味精强。5′-GMP的鲜味比5′-IMP更强。若在普通味精中加5%左右的5′-IMP或5′-GMP,其鲜味比普通味精强几倍到十几倍,这种味精称为强力味精或特鲜味精。
此外,还有一类有机酸,如琥珀酸及其钠盐,是贝类鲜味的主要成分。酿造食品如酱、酱油、黄酒等的鲜味与其存在有关。
根据味学常识知,酸、甜、苦、咸是最基本4味,而鲜味的受体不同于此4种味的受体,味感也非常不同。在感受明显的鲜味时,其并不影响任何其他味觉、刺激,而只增强其各自的风味特征,从而达到改进食品的可口性。也正是由于鲜味的存在,让我们对各种蔬菜、乳类、肉、禽和水产类有着良好的增味作用。目前经过国家批准许可使用的鲜味剂也有L-谷氨酸钠、51-呈味核苷酸二钠、琥珀酸二钠和51-鸟苷酸二钠、51-肌苷酸二钠、L-丙氨酸、甘氨酸,以及各类植物水解蛋白、动物水解蛋白(如鸡鲜肽天调TC678)、酵母抽提物等。
常见鲜味剂中的谷氨酸钠,广泛用作复配其它鲜味剂的基础料,第2代,第3代,第4代味精,均以谷氨酸钠为主料。目前世界味精总产量已超过100万吨,基本已经饱和。
甘氨酸,主要来自一些虾、蟹、海胆、鲍鱼等海产及动物蛋白中含量丰富,是海鲜呈味的主要成分,在软饮料、汤料、咸菜及水产制品中添加甘氨酸可产生出浓厚的甜味并去除咸味、苦昧,与谷氨酸钠同用增加鲜味。
5’-肌苷酸,5’-鸟苷酸同属于核苷酸类鲜味剂,其鲜味要远远强于味精。与味精等鲜味物质一起,具有强烈地增鲜作用。然而单独使用时,鲜味效果没有复合时强,并且不耐高温蒸煮。在加热蒸煮的过程中,鲜味逐渐减退,使得最终产品在入口时,效果在打折扣。
琥珀酸及其钠盐存在于鸟、兽、鱼类的肉中,尤其是在贝壳、水产类中含量甚多,为贝壳肉质鲜美之所在。
食品添加剂5'-呈味核苷酸二钠
增味剂(鲜味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呈味核苷酸二钠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本品常与谷氨酸钠合用,其用量约为味精的2%~10%,可与其他多种成分合用,如一种复合鲜味剂组分的味精88%、呈味核苷酸8%、柠檬酸4%;另一组分为味精41%、呈味核苷酸2%、水解动物蛋白56%、琥珀酸二钠1%。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5’-呈味核苷酸二钠(Disodium 5’-ribonucleotide)化学式为C10H11N4Na2O8P·x H2O。
呈味核苷酸二钠无色至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含约7.5分子结晶水,不吸湿,40℃开始失去结晶水,120℃以上成无水物。由酵母所得核酸分解、分离制得;或由发酵法制取 ,与谷氨酸钠合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鲜度大增。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乙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