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浓缩作用的结果是地下水的矿化度不断增大(浓缩的目的是什么?)

更新:2023-03-23 01:31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浓缩作用的结果是地下水的矿化度不断增大

 自然地理条件中,气象、水文、地质、地貌等对地下水影响最为显著。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降水的多寡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地下水的丰富程度。在湿润地区,降雨量大,地表水丰富,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也大,一般地下水也比较丰富;在于旱地区,降雨量小,地表水贫乏,对地下水的补给有限,地下水量一般较小。另外,干旱地区蒸发强烈,浅层地下水浓缩,再加上补给少,循环差,多形成高矿化度的地下水。

  地表水与地下水同处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中,并且互相转化,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除了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外,地表水对地下水也能起到补给作用,但主要集中在地表水分布区,如河流沿岸、湖泊的周边。所以有地表水的地区地下水既可得到降水补给,又可得到地表水补给,所以水量比较丰富,水质一般也好。

浓缩的目的是什么?

简单的来讲,蒸发浓缩是指加热溶液使部分水分挥发,溶质的浓度增大的过程。

蒸发浓缩作用是地下水受蒸发而引起水中成分的浓缩过程。水分的蒸发,使水中盐分浓度增大,矿化度增高,溶解度小的盐类便首先沉淀。这样水中各种盐分的比例也随之发生变化,氯化物的溶解度最高,硫酸盐次之,而碳酸盐较小。所以,以重碳酸盐为主要成分的低矿化水,常在蒸发浓缩过程中变为硫酸盐水,或进一步变为高矿化的氯化物水

浓缩作用的结果是什么

浓缩丸系指药物或部分药物的煎液或提取浓缩成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制成的丸剂。体积小,便于服用,发挥药效好;同时利于保存,不易霉变。根据所用粘合剂不同,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浓缩丸系指药物或部分药物的煎液或提取浓缩成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制成的丸剂。体积小,便于服用。

浓缩作用引起的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变

蒸发浓缩和加热浓缩都是为了增大溶质的浓度,区别是蒸发浓缩是通过蒸发水减少溶剂的量达到增大浓度的目的,而加热浓缩则是通过加热增大物质的溶解度来达到增大浓度的问题,适用于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例如氯化钾。

加热浓缩

加热浓缩一般和冷却结晶结合一起,加热到溶液在高温下达到饱和状态,然后冷却,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析出晶体,这主要应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的物质,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同样加热溶液,使之在高温下饱和,然后继续加热,蒸发溶剂,使得晶体析出。

蒸发浓缩

地下水受蒸发而引起水中成分的浓缩过程。干旱或半干旱区平原与盆地的低洼处,地下水位埋藏不深,蒸发成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去路。由于蒸发作用只能排走水分,盐分仍保留在余下的地下水中,随着时间延续,地下水溶液逐渐浓缩,矿化度不断增大。与此同时,随着地下水矿化度上升,溶解度较小的盐类在水中相继达到饱和而沉淀析出,易溶盐类(如NaCl)的离子逐渐成为主要成分。因为氯化物的溶解度最高,硫酸盐次之,而碳酸盐较小。所以,以重碳酸盐阴离子为主要成分的低矿化水,常在蒸发浓缩过程中逐渐变为以硫酸盐为主要成分的地下水,或进一步变为高矿化的氯化物水。

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

污泥含水率降低后体积变化及计算:

1、污泥中所含水分的多少称为含水量,用含水率表示。污泥含水率是污泥中所含水分与污泥总质量之比的百分数。

2、当污泥的含水率相当大时(在65%以上),相对密度接近于1。由于污泥浓缩过程中固体含量是不变的,因此可以用下式来表示不同含水率的污泥体积、质量、固体含量。式中分别表示含水率为P1时污泥的体积、质量及固体质量;分别表示含水率为P2时污泥的体积、质量及固体质量。

3、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含水率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污泥含水率从99.5%降到95%,体积缩减为原污泥的1/10。

4、确定湿污泥的相对密度和干污泥的相对密度,对浓缩池运行、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都有指导意义。

5、根据排水工程计算公式:V1 / V2 = (100 - P2) / (100 - P1)

式中,p1=0.975,p2=0.95

则,v1 / v2 =2

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污泥含水率=(污泥总质量-干物质量)÷污泥总质量×100%

污泥含水率 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空隙水、毛细水、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表面吸附水,约5%,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其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

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内部结合水,约5%,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浓缩过程中有哪些技术可以应用?

化学混凝沉淀工艺是一种去除废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的分离技术.常用于预处理和一级处理.在废水中投加混凝剂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小悬浮物聚集成具有可分离性的絮凝体. 沉淀是对絮凝体进行液固分离,把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浓缩到污泥里,水质得到净化,污泥可进行无害化处置. 该项技术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去除率通常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性价比较高、应用十分广泛.   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后,胶体因电位降低或消除,破坏了颗粒的稳定状态(称脱稳)。脱稳的颗粒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的过程称为凝聚。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可形成大得颗粒,这种现象称为絮凝。不同的化学药剂能使胶体以不同的方式脱稳、凝聚或絮凝。按机理,混凝可分为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铺四种。   在废水的混凝沉淀处理过程中,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比较多。其中有水样的影响:对不同水样,由子废水中的成分不同,同一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可能会相差很大,如废水除磷中采用废水除磷混凝剂进行混凝除磷,根据投加位置的不同又有前置除磷,后置除磷等等,参考自

http://www.chulinji.com/

望采纳。

下一篇:乙酸锶的作用(乙酸锶的作用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 上一篇:荷荷巴精油的作用(荷荷巴精油可以护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