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之所以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对吗)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对吗
叶片主要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构成。表皮是叶片最外层的初生保护组织,主要起到保护作用。叶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主要负责利用光能产生营养物质。而叶脉属于输导组织,主要负责水分、营养物质以及无机盐的运输和传送。
叶片的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片的什么中完成
全部绿植都需要开展光合作用,才可以生长发育、盛开。太阳温室是人为因素的,为蔬菜微生物造就了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保护微气候,追求完美高回报、经济效益。融入老百姓生活水平,对食品类要求持续提升。
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当中一般都是含有叶绿体的,而且主要进行光合作用的就是叶,叶子也可以将光能通过叶绿体转化成能量,储存在植物的身体当中。
叶片有利于光合作用的特点
1、多数叶片扁平有利于接受光照。
2、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3、叶片表皮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透过。
4、表皮上有气孔,有利于的吸收,4、叶片中有丰富的叶脉,可保证养料的供应和产物的运输。
叶片有哪些结构是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
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叶柄位于叶片基部,并与茎相连。托叶位于叶柄和茎的相连接处,通常细小,早落。 植物的叶如果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叫做完全叶,如果没有托叶,或者没有托叶和叶柄,叫做不完全叶。 单子叶植物的禾本科和兰科的叶没有叶柄和托叶而只有叶鞘。 从广义讲,凡是适应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都可以叫做叶,例如某些藻类,或是藓类植物体上的“叶”都可称为叶;从狭义讲,只有维管植物才具有真正的叶。
叶片的光合作用主要在叶肉细胞和()中进行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围成,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间质中悬浮有由膜囊构成的类囊体,内含叶绿体DN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质体的一种,内含有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中。含叶绿素的质体。系光合作用细胞器,由双层单位膜围成,基质中悬浮有由膜囊构成的类囊体,内含叶绿体DNA。
形态结构
在高等植物中叶绿体象双凸或平凸透镜,长径5~10um,短径2~4um,厚2~3um。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一般含50~200个叶绿体,可占细胞质的40%,叶绿体的数目因物种细胞类型,生态环境,生理状态而有所不同。在藻类中叶绿体形状多样,有网状、带状、裂片状和星形等等,而且体积巨大,可达100um。叶绿体由叶绿体外被(chloroplast envelope)、类囊体(thylakoid)和基质(stroma)3部分组成,叶绿体含有3种不同的膜:外膜、内膜、类囊体膜和3种彼此分开的腔:膜间隙、基质和类囊体腔。
起源
一)内共生起源学说 许多科学家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1970年Margulis在分析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设想,认为真核细胞的祖先是一种体积巨大的、不需氧的、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能将吞噬所得的糖类进行酵解取得能量。而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含有三羧酸循环所需的酶系和电子传递链,故它可利用氧气把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进一步分解,获得比酵解更多的能量。当这种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即与宿主细胞间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原始真核细胞利用这种细菌(原线粒体)充分供给能量,而原线粒体从宿主细胞获得更多的原料。
(二)非共生起源学说 该学说的支持者提出一种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设想,认为真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它比典型的原核细胞大,这样就要逐渐增加具有呼吸功能的膜表面,开始是通过细菌的细胞膜内陷、扩张和分化,后逐渐形成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雏形。根据1974年Uzzell等人的观点,在进化的最初阶段,原核细胞的基因组进行复制并不伴有细胞分裂,然后基因附近的质膜内陷形成双层膜,分别将基因组包围在这些双层膜结构中,从而形成了原始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后来在进化过程中进一步发生了分化,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丢失一些基因;细胞核的基因则有了高度发展;质体发展了光合作用;线粒体则演变为专具有呼吸功能的细胞器,于是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真核细胞。
从目前看,对这两个学说尚有争议,各有其实验证据和支持者,因此,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叶绿体的基因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其拥有自身完整的一套基因组,可进行自主遗传。在被子植物中,叶绿体基因组大多为双链环状 DNA 分子结构,包含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小单拷贝区 (small single copy,SSC)、反向重复区 A(inverted repeats A,IRA)、反向重复区 B(IRB)4 个部分,其中两个 IR 区序列相同,方向相反。基因组大小一般为 120 ~ 180kB,共编码 100 ~130 种基因,其中包括 70 ~80 种蛋白编码基因,30 ~32 种 tRNA,4 种 rRNA 。通常情况下,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数量、基因
顺序及结构组成相对稳定,但由于成长历程和遗传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类群间基因组有时会发生插入/缺失、重复、倒位、重排等不同形式的结构变异和基因丢失现象。同时,相比于核基因,叶绿体基因组具有相对稳定、长度较短、易获取、包含信息量大、变异速率适中等特点。这些基因组的结构变异和基因丢失现象对研究植物系统进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因组自身特点使其成为植物系统发育分析的优势选择。
参考文献
《细胞生物学名词》第二版
《林学名词》第二版
《植物学名词》第二版
《壳斗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变异分析》黄 剑( 华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山 063210; 2. 百色学院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百色533000)
雍克岚.食品分子生物学基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器官
叶片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叶片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对自身有益的有机物质,同时宽大的叶面具有蒸腾作用。养护植物的时候,要将其放置在散射光照充足的环境下,避免叶片出现泛黄或蔫萎的现象。
叶片属于植物的哪种器官
1、营养器官
叶片属于植物的六大营养器官之一,叶片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让光线变成对自身有益的有机质,同时宽大的叶面上有细小的呼吸孔,可以让根系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营养。
2、提供光照
养护植物的时候,要根据各类植株的习性,将其放置在强光、柔光或者微光的环境下,让叶片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注意大部分植物的耐晒性较差,需要在夏季使用遮阳网为植株遮荫。
3、越冬方式
养护植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叶片出现冻伤的现象,需要在气温降低到五度之前,将植株移到室内,并将室温控制在十五到二十八度之间,为植物创造温暖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