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饮食养生 >

鱼鳅串吃了有没有副作用(鱼鳅串的功效与坏处)

更新:2023-03-13 05:24编辑:bebe归类:饮食养生人气:0

鱼鳅串的功效与坏处

马兰头是一个别名,这个名称来源于《救荒本草》;它的正式中名叫马兰,这个名称来源于《本草纲目》,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名;别名在湖北、四川、陕西、贵州、广西叫鱼鳅串、泥鳅串、泥鳅菜等;在云南叫蓑衣莲;幼叶通常作为蔬菜食用,俗称马兰头;别名还有田边菊、田菊、马榔头、紫菊、路边菊、红梗菜等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菊科紫菀族马兰属植物。

鱼鳅串中草药图片

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

  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体表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除西部高原地区外,我国自南到北各处都有此鱼生长。

  泥鳅个体虽小,但其分布甚广,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捞。其生命力强,资源丰富,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小水产品。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4-22.6克,比一般鱼类高;还含有脂肪2.8-2.9克,热量100-117千卡,钙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铁2.7-3.0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和烟酸。多食泥鳅有治疗疾病之作用。泥鳅性味甘、平。《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泄”。《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药效。它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阳萎、腹水、乳痈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其常见的药用食法主要有三种:

  1、取适量泥鳅放在清水中,滴入几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换入清水,待它排去肠内泥水污物后洗净入锅,文火烘干,研末备用。服时每次取5克,温开水送下,一月三次。此法对急慢性肝炎都有疗效;还可治黄疸、保肝、促使肿胀的肝脾回缩。

  2、用活泥鳅适量,按上法处理后,与等量的鲜活虾煮汤食用,可以治疗肾虚引起的阳萎。

  3、每次取活泥鳅200克,用花生油煎至透黄,加入适量的水和盐,煮熟后食用,具有补脾、壮肾和健胃之功效。

  泥鳅的粘液内服可治小便不通、热淋;外用能治白癣与漆疮(因漆中毒而生的皮肤病)。

  【别名】鱼鳅

  【来源】鳅科动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的活体及粘液。四季可捕捉,洗净即可。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利尿除湿。用于急、慢性传染性肝炎,水肿,皮肤瘙痒,痔疮下坠。

  【用法用量】 2~3钱,每日3次,研粉服;或1~2两炖汤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养殖技术】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ontor)属鲤形目,鳅科。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泥鳅钻豆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这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现就泥鳅的苗种培育、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技术要点作一简单的介绍。

  1苗种培育

  1.1池塘条件

  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面积以30~100?为宜,池深40~60cm,池中开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实,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cm淤泥层,池中投放浮萍,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

  1.2清塘培水

  鳅苗下池前10d,用生石灰20~30kg/100?带水清塘消毒。消毒后施300~400kg/667?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cm。待水色变绿,透明度15~20cm后,即可投放鳅苗。

  1.3苗种放养

  鳅苗出膜第2天便开口进食,饲养3~5d,体长7mm左右,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能自由平泳,此时可下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鳅苗的放养密度以800~1000尾/?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注意,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1.4饲养管理

  刚下池的鳅苗,对饲料有较强的选择性,因而需培育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用50目标准筛过滤后,沿池边投喂,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饼等精饲料。鳅苗体长达到1cm时,已可摄食水中昆虫、昆虫幼体和有机物碎屑等食物,可用煮熟的糠、麸、玉米粉、麦粉等植物性饲料,拌和剁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投喂,每日3~4次。同时,在饲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饲料的比重,使之逐渐适应人工配合饲料。饲料应投放在离池底5cm左右的食台上,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饲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8%~10%。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肥料,可施鸡、鸭粪等有机肥,用编织袋装入浸于水中,每次用量约0.5kg/?;还可追施化肥,水温较低时可施硝酸铵2g/?,水温较高时可施尿素2.5g/?。平时应做好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当饲养1个多月,鳅苗体长达3~4cm,开始有钻泥习性时即可转入成鳅养殖。

  2池塘养成鳅

  2.1池塘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积一般为100~250?,池深0.7~1m,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砖、石块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需夯紧,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cm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2.2培水与放种

  池塘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深保持30~50cm,并施入猪粪等有机肥培育水质,用量为20~30kg/100?。待药性消失、池水转肥后,即可投放鳅种,3~4cm的鳅种放养密度为50~60尾/?,有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

  2.3饲养管理

  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须增加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类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投饲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逐渐增强,20~30℃是摄食的适温范围,25~27℃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或低于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饲。此外,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3稻田养成鳅

  3.1稻田条件及改建方法

  凡泥质、弱碱性和无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养殖泥鳅。选作养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000m2左右。田埂要加固,并埋下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出水口加设网拦,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为2~3?、深60cm以上的坑。与坑相通,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cm,坑和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为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3.2放养

  鳅种放养时间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为宜,放种前3~4d在坑、沟内施入腐熟的畜肥40kg/100?,培肥水质,然后每667m2放3~4cm的鳅种2万~2.5万尾。

  3.3饲养

  鳅种放养后,投喂糠麸、枯饼、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等,前期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8%,以后为5%左右,饲料投放在沟、坑中。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15kg/100?。稻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在阴天喷洒。同时,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投饵施肥过量而影响水质。

  4病害防治

  泥鳅的病害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4.1水霉病

  4.1.1症状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毛状水霉菌。此病多发生于水温较低时期,当鱼体受伤时极易感染。

  4.1.2防治办法

  (1)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2)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10min,或用4g/m3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min。

  4.2烂鳍病

  4.2.1症状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

  4.2.2防治办法(1)1g/m3漂白粉全池泼洒,或0.1g/m3呋喃唑酮全池泼洒;(2)用20g/m3的呋喃那斯溶液浸洗病鱼15~20min,或按0.04%的呋喃那斯拌入饲料连喂3d。

  4.3寄生虫病

  4.3.1症状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虫所致。

  4.3.2防治办法(1)用0.7g/m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2)用0.5g/m3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可防治三代虫病。

  4.4白身红环病

  4.4.1症状病鳅身体呈灰白色,出现红色环纹。此病因泥鳅捕捉后长期蓄养所致。

  4.4.2防治办法(1)鳅种放养时用5g/m3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5~20min;(2)0.2~0.3g/m3孔雀石绿全池泼洒;(3)将病鳅移入静水池中暂养一段时间。

  4.5气泡病

  4.5.1症状病鳅鱼苗浮于水面。因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鱼苗。

  4.5.2防治办法(1)食盐4~6kg/667m2全池泼洒;(2)立即冲入清水或黄泥浆水;(3)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物,不施用未发酵的肥料。同时,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质恶化。

  4.6敌害

  清除蛇、蛙、乌鳢、水蜈蚣、红娘华等敌害生物。

  5捕捞

  5.1冲水法

  将捕捞工具放在进水口,然后放水进池。泥鳅受流水刺激,逆水上游,群集于进水口附近。此时将预先设好的网具拉起,便可将泥鳅捕获。

  5.2诱捕法

  把煮熟的牛、羊骨头或炒制的米糠、麦麸等诱饵放在网具或鱼笼中,用其香味引来泥鳅。

  5.3干塘法

  冬季,水温降至15℃~12℃时,泥鳅就会钻入池塘底泥中,只能干塘捕捉。先把水排干,将池塘、稻田划成若干块,中间挖排水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便于捕捉。稻田中养的泥鳅,还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泡于稻的沟、坑中,待油菜秆透出甜质香味,泥鳅闻而易聚,此时可围埂捕捞。

  6运输

  泥鳅多为鲜活销售,如运输不当易导致死亡,造成损失。可用竹箩运输,每只竹箩装泥鳅25kg,装运时在竹箩底部铺上塑料薄膜,加水2~2.5kg,然后放入活泥鳅;运输途中,每隔1.5h加1次水,可确保泥鳅鲜活

鱼鳅串吃法

马兰菊又称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草、脾草、紫菊、马兰菊、蟛蜞菊、红梗菜、散血草。

紫菊花的花语是天真,无邪,浪漫。紫色本身就可给人一种神秘高贵的感觉,因此它的寓意是神秘,代表的是神秘的人和事。

紫色也是比较浪漫的颜色,紫色菊花就代表着浪漫,适合送给恋人,可表达对他的欣赏。此外,还可代表爱情,适合送给已经结婚的对象,可直白的表达对他的喜欢,爱意。

鱼鳅串的功效与坏处图片

马兰:菊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到50厘米。茎生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长3到7厘米,宽1到2、5厘米,边缘中部以上具2到4对浅齿,上部叶小,全缘。头状花序呈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直径6到9毫米,总苞片2到4层。边花舌状,紫色;内花管状,黄色。嫩茎叶作蔬菜;全草亦入药。别名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草、脾草。

马兰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宿世的情人,爱的使者。传说马兰花是朵神奇的花,能够实现任何愿望 。

鱼鳅串的用途和功效

  应该是鱼鳅串,别名马兰、紫菊,学名Kalimeris indica(L.)Sch.-Bip.  鱼鳅串,菊科,多年生草本,可入药。别名田边菊、路边菊、马兰头、鸡儿肠、马兰丹。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生于田野、垄沟、路旁。地下有根茎,匍匐平卧。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叶片倒披针状椭圆形,长 7~10厘米,先端尖,边缘有粗锯齿,浅裂或为羽状深裂,裂片形式不一,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无毛;茎上部叶全缘。秋季开花,头状花序顶生和侧生,花蓝色,中心黄色。瘦果扁平,有微毛。全草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品味辛苦性寒,无毒,入肝脾三经。因为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化食消胀等功效,所以临床上可用来治疗多种病症。

鱼鳅串的药用功效

马兰(Kalimeris indica (Linn.) Sch.)

  菊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50厘米。茎生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长3-7厘米,宽1-2.5厘米,边缘中部以上具2-4对浅齿,上部叶小,全缘。头状花序呈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直径6-9毫米,总苞片2-4层。边花舌状,紫色;内花管状,黄色。

  嫩茎叶作蔬菜;全草亦入药。

  【别名】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草、脾草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地下有细长根状茎,匍伏平卧,白色有节。初春仅有基生叶,茎不明显,初夏地上茎增高,基部绿带紫红色,光滑无毛。单叶互生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秋末开花,头状花序。瘦果扁平倒卵状,冠毛较少,弱而易脱落。

  一年蓬

  【别名】野蒿、治疟草

  【来源】为菊科飞蓬属植物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L.) Pers.,生长于山坡、及田野中。为归化植物,江苏、江西及长江南北各省多有野生。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

  【源形态】二年生本草,高20-100厘米,被平展粗毛。茎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叶柄长2-3厘米,叶片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4-1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边缘有不规则粗齿,茎生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叶柄向上渐短至无柄。秋季开白带紫色的花,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圆锥花序,分枝处有条形、全缘并具有缘毛的苞片。头状花序直径约1.5厘米,总苞半球形;舌壮花2至数层,条形,仅有短的外层冠毛,管状花具有冠毛2层,内层冠毛与管等长,外层冠毛短。花托略凸起,具有细点。瘦果被毛。

鱼鳅串的药用价值

白菜:为中国原产蔬菜,栽培历史悠久,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白菜籽说明六、七千年前即有种植。魏晋时即已成为寻常人家中之普通大众蔬菜。

茨菇:又作慈菇,也叫燕尾草、剪刀草、水荸荠(音bíqi)、芽菇、乌芋等。原产中国。

葱:古代称芤(音kōu)、茖(音gé非茗míng),又名菜伯、和事草等。最早记载始见于《而雅》:“葱生山中者名茖。”原产于中国西部山区,著名的葱岭(即今日之帕米尔高原一带)即因遍生野葱而得名。

莼菜:为中国南方独产的水生野蔬,《诗经》中说“思乐泮水,薄采其茆”,茆(音máo)即莼菜。

大豆:原产于中国东北,山戎人培育,已有5000多年。

冬瓜:为中国本土原产,其栽培史至少有二千多年。因成熟时,皮上有一层薄薄白霜,与冬季的霜雪相似,故称为冬瓜;又因其身形巨大,如枕头般,所以古时亦称为枕瓜。冬瓜在中国是老幼咸宜的家常瓜菜,栽种地域极为广泛,名称也多,如白瓜、水芝、濮瓜、蔬瓜、东瓜、白冬瓜等。

芥蓝:俗称盖菜等,中国特产蔬菜。

黄豆芽:黄豆芽出现在中国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据战国时记载,初时只作药用,后方开始食用。

黄花菜:原名萱草,又称金针菜、忘忧花、宜男草、针针花、一日百合、丹棘、黄花菜、七星菜、安神菜等。黄花菜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是国人喜吃的一种传统蔬菜。

荠菜:(音jìcài)别名野菜、地菜、野荠,又名护生草,鸡心菜、净肠草,遍布中国南北各地,培养史最少亦有二千年以上。

茭白:为中国特产蔬菜之一,古时曾称雕胡、菰、葑、菰芛、菰瓜、菰笋、茭瓜、茭笋或水笋等,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年以上之食用历史。

韭菜:为中国特有蔬菜,栽培极早,距今最少已有三千多年,《四书》中皆有记载。《周礼》中说“豚春用韭”,说明先秦时的人们已经会做韭菜炒肉丝了。

蕨菜:商代即有食用,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就是吃这玩意的。

栗子:栗子有多种品种,如板栗、锥栗、茅栗、油栗等,远在六千年前,国人已经采食栗子。

菱角:(音língjiǎo)原产欧洲,惟改良种则产中国及印度,在江南、华中、华南栽培颇盛。

芦蒿:(音lúhāo)亦原产自中国南方,《诗经》、《左传》等皆有提及。

萝卜:又名莱菔、雹葖、荠根、芦菔、萝白、紫菘、芦葩、秦菘。原产中国,栽种史约有三千年以上,为我国主要蔬菜之一。其品种诸多,颜色不一,但与胡萝卜并非同种。

马兰:别名马兰头、马莱、竹节草、马兰菊、紫菊、红梗菜、鱼鳅串、马兰青、鸡儿肠、马拦头、马兰丹、路边菊、鸡儿菜等等,原产亚洲南部及东部,在中国的历史在2000年以上。

梅子:梅树在中国的种植至少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殷墟考古时即发现有梅核。最早被用作调味,腌制酸食。

茼蒿:(音tónghāo)又叫蓬蒿、蒿子杆,由于其花似野菊,又名菊花菜,原产中国。

蕹菜:(音wèngcài)俗名空心菜、藤藤菜、蕻菜、蓊菜、通心菜、竹叶菜等。有旱蕹、水蕹两种,旱蕹植于陆地,水蕹植于水面。其来历,有说中国自古栽培,西晋时即有书记载;但也有说为舶来品的,古人将其装于瓮中由国外经海路带回,“因瓮置宜”而故曰“瓮菜”。

苋菜:(音xiàncài)南方夏季的常见蔬菜,原产于中国。

香菇:香菇属食用菌类,不是植物,但这里也列入吧。其原产中国浙江,开始栽培香菇的确凿年代,已无可稽考,相传是宋朝浙江龙泉县龙岩村的农民吴三公发明的,后经菇农们不断摸索、改进,至元朝,由农学家王祯总结成文字(公元1313年)。后传入日、韩。

小白菜:又名青菜、长梗菜、鸡毛菜、油白菜等,是中国南方各省的主要蔬菜之一,原产中国,也有几千年的栽培史。

银杏:也名白果,公孙树,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中 国特产。在距今6、7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遍布全球的银杏类植物衰败。经第四纪冰川的气候剧变后,银杏类植物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灭绝。然在中国,由于独特地理位置,银杏得以独遗存于中国大陆,成为银杏类植物之唯一幸存后裔,也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属。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的西天目山、神农架以及大别山地区,尚残存少量呈野生和半野生状态的银杏,其余皆为人工栽育。

芋头:又称芋艿、芋奶、芋鬼、蹲鸱、香芋、毛芋、芋艿、土芋、土芝、山芋等,简称芋。原产于中国、印度、马来半岛等热带沼泽地方。初为野生,后经自然和人类栽培、驯化和系统选育,形成了现在的优良品种及变种。中国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诗经》即有载,齐人亦呼为“莒”。

竹笋:和竹子一样,原产中国,中国人食笋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下一篇:年夜菜谱好看又好吃? 上一篇:石黄皮的一功效与作用(石黄皮的功效与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