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中医说:“夏天就要多出汗,出通了最好。”谁知道这是怎么个说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和北温带地区,这里四季分明,因此我们的祖先很早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由此总结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理念。
夏天,是万物生长代谢十分旺盛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一切是那么活力四射,气血运行达到峰值,毛孔会很容易打开,将体内的热气、浊气随汗液散发出来。
夏季不仅是发病率相对较低的季节也是药物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期,所以中医提倡在此季节“多出汗,补充过多流失的津液”,“冬病夏治”“三伏天,吃伏鸡、伏狗、伏羊”等一系列养生之法。
中医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你怎么理解?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指的是春夏两季重在养阳气,而秋冬养阴气。
简单来说就是,春夏两季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而阳气宣达,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也正好符合春夏的万物生长繁茂的特点。如果过度依赖空调、吃冷饮,往往会使得阳气受损,从而发生疾病。而在治疗方面,某些常发生于秋冬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此时也正好利用以阳克寒,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冬病夏治。
而秋冬季节,人体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应收养气,不要耗精而伤阴气,这样才能为第二年的阳气生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秋冬风大而天气往往比较干燥,容易出现“上火”症状,此时更需要滋阴防燥。
但这些只是宏观角度来说的,还必须结合人的体质来养。
如果觉得满意,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经常更新医学科普原创文章。
中医上讲,冬病夏治,你觉得夏天应怎么样养生?
人常说,有病要抓紧治,一时也不要耽搁。冬天有病,那能等到夏天再治,等半年以后再治?要知道,有病不及时治疗,病就会发展,转移,扩散,病就会加重,小病很可能发展成大病。冬病夏治,纯粹是误导,纯粹是庸医的说法。中医理论,中草药,汤头方剂,根本不存在冬天不能用,夏天才能用,冬天不能治,夏天才能治之理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