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心的功效作用(桂心和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区别)
桂心和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区别
关于肉桂与香料桂皮的区别,大多数的人其实都不是特别的清楚,所以很多人在使用这两样东西的时候也经常会弄错,甚至有一些人会以为肉桂和桂皮其实就是同一样东西,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蛮大的,所以接下来会向大家介绍一下肉桂与香料桂皮的区别。
肉桂与香料桂皮的区别
1.肉桂和桂皮的种类和料性是不同的,两者的原材料是完全不同的,肉桂其实就是木桂树的干燥树皮,桂皮其实就是香桂树的树皮,桂花树的皮,我们一般称为丹桂。我们通常在使用的桂枝,其实就是木桂树的幼枝,将木桂树树枝去皮之后的部分称为桂心。
2.肉桂会比桂皮要厚一些,而且桂皮味道当中的苦涩感会更加强一些。肉桂和桂皮除了料性不一样以外,两者在搭配上的区别也是很大的,桂皮比较合适和陈皮、草果,积壳之类的香料进行搭配。肉桂更合适和白芷、香果,白蔻之类的香料进行搭配。肉桂当中的油性比桂皮当中的油性要大,比较合适和带有一点苦涩的香料进行搭配。
3.桂皮一般在作为香料使用的时候,只能是桂皮当中的气味,并不可以直接食用,也不会有人吃桂皮的,例如在熬卤水或者汤底的时候。而肉桂一般是用来制作香料粉的,所以肉桂其实是可以直接吃的,我们可以将肉桂制作成五香粉,五香粉当然是可以直接吃的,但是桂皮就不行。
4.两者的味道其实也是不一样的,桂皮的味道是甜味当中带有一点苦涩的味道,会有一股淡淡的香味。而肉桂的味道会更加的甜一些,会带着一点点的辣味,肉桂的香味要比桂皮的香味要更加的浓郁一些。
5.肉桂和桂皮从外观上来说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肉桂从表面看是灰棕色的,有一点粗糙,有一种肉桂会有灰白色的斑纹,外层是棕色的,内层是红棕色的,在内外两层中间有很明显的一条黄棕色的线纹。桂皮从表面看是黑棕色的,大多数会有有灰白色花斑,有一些会有鱼鳞状脱落,它的外层是灰色的,内层是红棕色的,在内外两层之间会有一条黄棕色的射线。
肉桂与香料桂皮的区别还是蛮大的,无论是他们的外观,颜色,气味,味道和用途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肉桂是可以吃的,但是桂皮基本上是不会有人直接吃的,所以我们在购买和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肉桂和桂皮,避免把两者搞混弄错了。
桂尖和桂枝功效一样吗
桂树的树干之皮最厚,即官桂丶油桂、企边桂、上桂、桂皮。细嫩枝,枝尖,即今所谓桂枝丶桂枝尖,与桂枝汤之桂枝通用。
较粗大的桂树枝,去掉木心,得到的桂树枝之皮,也叫桂皮,比干皮要薄要细;桂树粗枝所剥取之皮,刮去表层粗糙表皮,作桂枝汤之桂枝用,这就是《伤寒论》桂枝汤桂枝标注“去皮”的原因。既称桂枝,则必取自桂树的树枝;既称去皮,则是指将桂树粗枝上剥取的皮去其外表糙皮后作桂枝使用。
因此,桂枝汤所用桂枝,一是粗枝皮去糙皮,二是细嫩小枝尖几乎无木心的细枝条直接使用。至于“桂心”,是指桂树干皮即肉桂,刮去外糙皮后用。桂枝,桂心,肉桂,主要成份是挥发油部分,在药性上有其共性,有时可以通用互用;
桂心与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杉字组词:
杉树、云杉、池杉、杉鸡、杉木、银杉、水杉、杉船、杉径、冷杉、油杉。
桂字组词
桂丛,桂偶,桂兔,桂冠,桂剧,桂华,桂台,桂叶,桂圃,桂圆,桂坊,桂堂,桂姜,桂娥,桂子,桂子兰孙,桂子飘香,桂宇,桂客,桂宫,桂宫兰殿,桂宫柏寝,桂寝,桂尊,桂布,桂席,桂序,桂庑,桂府,桂庭,桂影,桂心,桂戚,桂户,桂折,桂折一枝,桂折兰摧,桂旗,桂月,桂条,桂板,桂林,桂林一枝,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杏苑,桂枝,桂枝客,桂枝片玉,桂枝郎,桂枻,桂柁,桂栋,桂棹,桂椒,桂楫,桂楫兰桡,桂樽,桂檝,桂殿,桂殿兰宫,桂浆,桂海,桂渊,桂渚,桂烛,桂烟,桂燎,桂父,桂玉,桂玉之地,桂琴,桂皮,桂石,桂秋,桂科,桂窟,桂竹,桂策,桂管布,桂籍,桂粉,桂糖,桂系,桂緑,桂绿,桂罇,桂膏,桂舟,桂芝,桂花,桂花糖,桂花酒,桂花醑,桂花饼,桂苑,桂荏,桂荼,桂菀,桂葆,桂薪,桂薪玉粒,桂蟾,桂蠧,桂蠹,桂觞,桂车,桂轮,桂轸,桂轺,桂酒,桂酒椒浆,桂醑,桂阃,桂阈,桂阙,桂陵,桂露,桂食,桂饵,桂馆,桂香飘,桂馥兰香,桂馥兰馨,桂髓椒浆,桂魄,桂鱼
桂枝尖和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在中医药方面宋朝以前是汉制,宋朝到解放前用的是宋制
升是体积单位,1升=液体200毫升
参考:
汉代度量衡的转化
1.度量衡制
要用好《伤寒论》中的方剂还要注意它的药物用量问题,伤寒论中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和我们现代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吕立国
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说: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是一两。明确的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用量单位和进位关系。单位应用了铢、两、斤、钧、石。石这里读shi,在后来读dan,是个衡量单位。
北京博物馆里有汉代司农铜权,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理农业的行政部门,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器具,实际称下来汉代的1斤=250g,汉代的1两=15.625g,约等于15g。
容量单位,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合(读ge),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是五个容量的计量单位。还是通过文物来考察它实际容量。结果是:1合=20ml 1升=200ml 1斗=2000ml。故麻黄汤每次服用8合,就是160ml,桂枝汤每次服用1升就是200ml,和现在的用量差不多。
《伤寒论》中还用到了度量,如五苓散说白饮和服方寸匕,麻子仁丸中说厚朴用1尺。那么1寸和1尺究竟是多少呢?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一黍为分(这句不是原话),“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所以分、寸、尺、丈、引是汉代关于度量的5个计量单位。进位关系都是十进位。从中国科学计量研究院收集的全国博物馆所保存的14把汉代尺子测量来看,1寸=2.3cm,1尺=23cm,三国大将关羽身高8尺,也就是184cm,相当于女排郎平的高度。
汉朝后是晋朝,晋朝在衡重的两和铢之间加了分,6铢=1分 4分=1两。在《伤寒中》只有一个方子用了分,就是麻黄升麻汤,显然在仲景时代是不会用分来最单位的,是后人在传抄的时候进行了换算,或者这张方子不是仲景的方子。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许多用分作为计量单位的方子,肯定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写时给改过的,不是张仲景原来的东西。当然有的方剂如三物白散,说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这个分不是实际的衡重单位,而是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例,是份的意思。四逆散中各十分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金匮要略》中好几张方子是用分作为计量单位。
晋朝到宋朝,我国的度量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1斤从200g上升到了600g左右,1升从200ml上升到1000ml,1尺从23cm上升到了33cm。在不到10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为什么呢?根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员他们的理解认为,在这个时期地主收租想多收一些,国家收税想多收一些,于是有的地主偷偷的把斗给扩大了,后来大家都这么作,国家就从新制定度量衡了。但是到宋代以后一直到清代的库平制,中国的度量衡制基本就稳定了下来。没有随意扩大,主要是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变化,地主收租,国家收税不再单纯的收粮食,而是收银子或银票,再改度量衡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就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晋、唐、宋的度量衡发生了变化但是,当时国家规定,医药和天文是关系到人命和国家兴衰的大事,故度量衡均用旧制,其他行业用新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它的药物计量仍然保留的是汉制,宋朝以前的中药书都是应用的汉制。宋朝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搞,包括中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中药剂量,宋朝应用煮散的方法,就是把药物作成粗散,煮过后连药渣一起吃,这是宋朝的独特的服药方法,如果连药渣一起吃的话,药量一定要减少,这样它就用了宋朝当时的度量衡制,从衡重的方面来看,它用了斤、两、钱、分、厘、毫。从宋代到清代,度量衡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故以后的方书基本用的是宋代这种度量衡制。因此说虽然度量衡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中医药方面确很简单,就是宋朝以前是汉制,宋朝到解放前用的是宋制。
2.经方药量的折算
如麻黄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折算过来就是:45g 30g 15g 28g
但是从麻黄汤的煎煮方法上来看: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所以是三次的治疗量,如服药发汗后,不再服用。那么一次量就是15g、10g、5g、9g,和我们现在一次开的麻黄汤的用量是基本上一样的。
再如桂枝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它也是三次治疗量,故折算为: 15g 15g 15g 10g 4枚
换算的时候要记住两点:一是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克,还要记住这个方子分几次吃。如四逆汤等救急的方子是一次服用,而吴茱萸加生姜汤是分五次服用的,这样折合才能准确。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了解了当地的药物用量习惯后,按照《伤寒论》的比例套用,比如:北京的桂枝常用量是10g ,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5g、10g、5g,如果它的桂枝常用量是6g,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0g、6g、4g就可以了,这个方法是最简便的。即符合的当地的用药习惯,又符合经方的用量。
《伤寒论》中还有以容量和数量来计算的药物。有的我们现在仍用容量来计量,如水。但是许多我们现在已经不再用容量来计量了,如半夏半升,粳米一升。那么我们今天如何折算呢?可以先折算为现代的容量然后再称重。比如说粳米一升,就用现在的粳米200ml进行称重就是180g。粳米是旱地长的稻子,就是旱稻子。它和水稻是同科属植物,但是在旱地生长。有些人在开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的时候,药房没有粳米,他就告诉病人,回去抓把大米放进取。从理论上来讲大米不能代替粳米,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是热盛伤津津液不足的证候,用粳米在这里是养胃气的,要用大米的话,它除了保胃气的作用之外还有一点利尿作用,所以对于一个热盛伤津的病人,严格的来说用大米是不科学的。半夏半升,我们用半夏100ml,今天称重大概是50g。五味子半升大概是30g。麻子仁丸中的厚朴一尺,一尺当然是23cm,但是宽和厚没有说,我们今天用中等的厚朴,就是宽3.5cm,长23cm,称重大概是15g。五苓散用一方寸匕,就是用一个边长是一寸的正方形药勺来去这个散,我用一个2.3cm见方的纸板来取五苓散,称重大概是5-6g。
用数量来计算的药物,我们今天还有用数量来计算的如大枣等。但是这种方法已经不常用了,都改成了称重的方法。如杏仁,我们不再数多少个杏仁,而是称重。有人称得杏仁100粒去皮尖是40g,桃仁100粒称重是30g,枳实一枚是18g(中等大小),附子一枚20g,大的附子一枚25g,乌头一枚大约是5g。还有个一钱匕,说法很多,没有考察清楚,大概是1-1.5g。
兹据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的资料并经反复称量核实,摘要如下。
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下同)
两=15.625克
升=液体200毫升
合=20毫升
圭=0.5克
龠=10毫升
撮=2克
方寸匕=2.74克金石类药末约2克 草木类药末约1克 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
一钱匕=1.5-1.8克
一铢=0.7克
一分=3.9-4.2克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一升=50克
葶力子一升=60克
吴茱萸一升=50克
五味子一升=50克
半夏一升=130克
虻虫一升=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桂心和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区别是什么
八角茴香的果实可入药。含挥发油、脂肪油、蛋白质、树脂等。油中含茴香醚(anethole)、黄樟醚(Safrole),茴香醛(anisaldehyde)、茴香酮(anisylacetone) 水芹烯等。其性温,味辛。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等症。
果实与种子可作调料,还可入药。具强烈香味,有驱虫、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祛寒、兴奋神经等功效。除作调味品外,八角还可供工业上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妆品等的原料,也可用在医药上,作驱风剂及兴奋剂。
含挥发油、脂肪油、蛋白质、树脂等。油中含茴香醚(anethole)、黄樟醚(Safrole),茴香醛(anisaldehyde)、茴香酮(anisylacetone) 水芹烯等。其性温,味辛。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等症。
八角是八角树的果实,学名叫八角茴香,为常用调料。八角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又名茴香。八角是我国的特产,盛产于广东、广西等地。颜色紫褐,呈八角,形状似星,有甜味和强烈的芳香气味,香气来自其中的挥发性的茴香醛。
八角是制作冷菜及炖、焖菜肴中不可少的调味品,其作用为其他香料所不及,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
营养分析
1。 八角的主要成分是茴香油,它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2。 茴香烯能促进骨髓细胞成熟并释放入外周血液,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的作用,主要是升高中性粒细胞,可用于白细胞减少症。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痉挛疼痛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食用;
2。 不适宜阴虚火旺者食用。
食物相克
补骨脂恶甘草,忌诸血。
制作指导
1。 八角在烹饪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煮、炸、卤、酱及烧等烹调加工中,常在制作牛肉、兔肉的菜肴中加入,可除腥膻等异味,增添芳香气味,并可调剂口味,增进食欲;
2。
炖肉时,肉下锅就放入八角,它的香味可充分水解溶入肉内,使肉味更加醇香;
3。 做上汤白菜时,可在白菜中加入盐、八角同煮,最后放些香油,这样做出的菜有浓郁的荤菜味;
4。 在腌鸡蛋、鸭蛋、香椿、香菜时,放入八角则会别具风味。
食疗作用
八角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桂皮味辛甘、性热,入肾、脾、膀胱经;
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脉止痛和止泻的功效;
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腰膝冷痛、经闭?瘕、阴疽流注、虚阳浮越之上热下寒等症。
1。 温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亦可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气逆;
2。
温中祛寒:用于脾胃虚寒的胃脘冷痛,以及腹痛腹泻,常与干姜、附子同用;
3。 温经止痛:能温通血脉、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引起的痛经、肢体疼痛。
本品辛甘大热,纯阳燥烈,善暖中下二焦而散寒止痛,色赤入血又能鼓舞气血生长,故为脾肾阳虚、寒凝诸痛、气血虚寒等症之要药。
桂心:苦辛,无毒(或作甘大燥)。[功用]补阳,活血
桂枝:辛甘温,无毒。[功用]温经,通脉,发汗
。
桂枝与桂心的药用区别
挂枝不是桂皮枝,是肉桂中的一种,一般说,肉桂为桂树的皮,干燥后为桶状,称“桂通”,而你说的“桂心”系去掉外层粗皮的“桂通”,也写作“桂辛”,跟“肉桂”的疗效近似。桂皮和肉桂属於同一科。桂皮原产于牙买加群岛一带,和肉桂一样同属樟树科,树高约3米,树皮比肉桂厚且粗糙,颜色也深;虽然桂皮和肉桂香味相似,但桂皮比肉桂在甘甜中夹带着苦涩。肉桂取自树皮的内部,而桂皮取自树皮的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