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龟板的作用(什么叫败龟板)
什么叫败龟板
龟组四字词语词语
1. 龟可以组什么词语
乌龟、龟裂、龟板、金龟、龟镜、龟趺、龟鉴、海龟、龟缩、龟甲、龟蒙、西龟、大龟、龟步、龟孙、龟折、炤龟、龟鳞、龟虎、龟鹄、龟旐、龟灼、象龟、天龟、龟绳、龟骨、龟封、龟契、龟组、涂龟、解龟、双龟、龟相、龟列、龟巢、龟瓦、龟鹤、龟枚、类龟、香龟龟顾、龟畴、龟蜗、螭龟、筮龟、龟纽、地龟、灵龟、龟子、龟室、宝龟、龟胸、龟津、腰龟、龟图、龟手、龟象、龟策、白龟、龟緺、钻龟、龟兆、龟蓍、龟毛、占龟、龟言、谋龟、耆龟、穹龟、龟带、龟莲、龟玉、命龟、龟珠、龟卦、龟莼、蛇龟、凭龟、丽龟、龟河龟台、元龟、龟袋、龟鼎、问龟、搘龟、龟判、龟将、龟年、旋龟、洛龟、龟峰、佩龟、错龟、衅龟、龟人、龟婆、公龟、龟卜、蠵龟、兆龟、疟龟、玄龟、龟龙、龟儿、龟龄、河龟、龟符、龟山、龟虫、龟王、龟字、龟脑、龟纹、蠳龟、龟潜、龟阴、龟马、龟精、龟脚。
2. 带龟的四字成语
龟冷搘床、
龟玉毁椟、
龟龄鹤算、
无待蓍龟、
鸡胸龟背、
龟年鹤寿、
龟龙片甲、
龟冷支床、
悬龟系鱼、
凿龟数策、
龟厌不告、
龟毛兔角、
识龟成鳖、
龟龙麟凤、
证龟成鳖、
不龟手药、
龟文鸟迹、
犀顶龟文、
老龟刳肠、
龟鹤遐龄、
援鳖失龟、
一龟一鹤、
不待蓍龟、
金龟换酒、
龟龙鳞凤、
毛宝放龟、
支床有龟、
龟鹤遐寿、
麟凤龟龙、
传龟袭紫
鼎玉龟符、
鹤算龟龄、
诟龟呼天、
刮毛龟背、
瓦影龟鱼、
兔角龟毛、
龟年鹤算、
蝉腹龟肠
3. 含有龟字的四字成语
不待蓍龟 (bù dài shī guī)
蓍龟:古时卜筮,用蓍草和龟甲,以卜吉凶.不用占卜就能决定.比喻事情是明摆着的,非常清楚.
蝉腹龟肠 (chán fù guī cháng)
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比喻饥饿之极.
龟鹤遐寿 (guī hè xiá shòu)
遐:长久.祝人长寿的颂辞.
龟冷支床 (guī lěng zhī chuáng)
比喻壮志未酬,蛰居待时.
龟龙鳞凤 (guī lóng lín fèng)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龟龙片甲 (guī lóng piàn jiǎ)
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
龟毛兔角 (guī máo tù jiǎo)
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龟文鸟迹 (guī wén niǎo jì)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龟厌不告 (guī yàn bù gào)
指屡加龟卜,致使龟灵厌恶,不再以吉凶告人.比喻很有效的东西,过度使用也会失灵.
龟玉毁椟 (guī yù huǐ dú)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鸡胸龟背 (jī xiōng guī bèi)
凸胸驼背.
金龟换酒 (jīn guī huàn jiǔ)
解下金龟换美酒.形容为人豁达,恣情纵酒.
麟凤龟龙 (lín fèng guī lóng)
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援鳖失龟 (yuán biē shī guī)
比喻得不偿失.
凿龟数策 (záo guī shǔ cè)
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败龟板与龟板的区别是什么
1.
龟玉毁椟 释义: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2.
狼狈为奸 释义: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3.
猫鼠同眠 释义: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4.
猫鼠同乳 释义: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同“猫鼠同眠”。
龟甲和败龟板一样吗
龟甲 龟板 龟板,别名又称龟甲、神屋、龟壳、败龟甲、败将、败龟版、龟筒、龟下甲、龟底甲、龟腹甲、元武版、坎版、拖泥板等。
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腹甲及背甲,腹板由6对对称的鳞甲(角板)帖附于骨板之上嵌合而成,呈板片状,长方椭圆形,一般长10~20厘米,宽7~10厘米,厚3~5毫米。
前缘钝圆或平截;中间两则,因腹板横向延长上翘,与肋骨接合,呈耳状,后缘先端凹入,呈三角形缺刻。外表面鳞甲光滑,褐色至棕褐色,嵌入处黄白色,窄者如线,宽者如斑。内表面污黄白色或带有残留皮肉及血迹(血板)。
与的表面鳞甲脱落露出黄白色骨板(汤板)。骨质坚硬,不易折断,由嵌入处折裂后呈密集的齿状。气微腥,味微咸。龟板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的功效。
龟败的意思
龟甲 龟板 龟板,别名又称龟甲、神屋、龟壳、败龟甲、败将、败龟版、龟筒、龟下甲、龟底甲、龟腹甲、元武版、坎版、拖泥板等,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腹甲及背甲,腹板由6对对称的鳞甲(角板)帖附于骨板之上嵌合而成,呈板片状,长方椭圆形,一般长10~20厘米,宽7~10厘米,厚3~5毫米。
前缘钝圆或平截;中间两则,因腹板横向延长上翘,与肋骨接合,呈耳状,后缘先端凹入,呈三角形缺刻。
外表面鳞甲光滑,褐色至棕褐色,嵌入处黄白色,窄者如线,宽者如斑。内表面污黄白色或带有残留皮肉及血迹(血板)。与的表面鳞甲脱落露出黄白色骨板(汤板)。
骨质坚硬,不易折断,由嵌入处折裂后呈密集的齿状。气微腥,味微咸。龟板具有滋阴
败龟板是什么
方名:孔圣枕中丹(补养之剂)《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方。
总结:补心肾编号:013组成:远志、菖蒲、败龟板、龙骨
主治: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
归经:手足少阴药
方义:龟者介虫之长,阴物之至灵者也;龙者鳞虫之长,阳物之至灵者也,借二物之阴阳
以补吾身之阴阳,假二物之灵气,以助吾心之灵气者。又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
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
远志,苦泄热而辛散郁--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
菖蒲,辛散肝而香舒脾--能开心孔而利九窍,去湿除痰。
又龟能补肾,龙能镇肝,
使痰火散而心肝宁,则聪明开而记忆强矣。
煎服法:各等分为末。每服酒调一钱,日三服。
败龟板的功效
无椟字开头的成语,只有带犊字成语。
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韫椟藏珠: 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韫椟而藏: 旧时比喻怀才隐退。还珠买椟: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同“买椟还珠”。鸿函钜椟: 指丰富的藏书。龟玉毁椟: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买椟还珠: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败龟板的败是什么意思
甲壳溃烂, 龟甲壳受伤后细菌和真菌侵袭引起溃烂,分为败血性溃烂和真菌性溃烂。败血性溃烂由细菌引起,真菌性溃烂由真菌引起。通常水龟要比陆龟更易感染。
症状:甲壳有溃烂,盾片下有出血痕迹,严重者骨板也溃烂,甚至穿透体腔。
治疗:彻底清理溃烂物,直至看到新鲜组织,涂抹优碘,每天2次,严重的需要涂抹抗生素消炎。日常护理时,将龟每天干养3-5小时。
败龟板和龟板的区别
京兆韦氏始祖韦孟,西汉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为楚元王傅,历辅其子楚夷王刘郢客及孙刘戊。刘戊荒淫无道,在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被削王,与吴王刘濞通谋作乱,次年事败自杀。韦孟在刘戊乱前,作诗讽谏,然后辞官迁家至邹(今山东邹城)。
韦孟的后代韦贤是有名的邹鲁大儒,和他儿子韦玄成都官至宰相。南北朝时期,京兆韦氏逐渐摆脱区域性的限制,而质变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士族家族。
到了隋唐时期,京兆韦氏通过科举和联姻将家族推向顶峰,权倾朝野,韦氏家族成员拜相者共计二十位,势冠全唐,民间俗语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以韦应物和韦庄为代表,京兆韦氏家族在文学、政治方面造诣颇深。
秦名将王翦曾孙王元为避祸乱,迁往山东琅琊,是为“王氏琅琊祖”。琅琊王氏崛起于魏晋南北朝,没落于隋唐时期。
东晋时期,王氏家族拥戴司马睿建立东晋,自此王氏家族成为东晋顶级门阀大家,时为“王谢袁萧”四大家之首,甚至主导政权,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 王羲之像
到了南北朝,琅琊王氏家族声望高于实力,出现了很多的文学大家。琅琊王氏涌现出王吉、王戎、王导、王羲之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
赵郡李氏是李姓的第二大流派,起自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之弟。李牧是战国名将,赵国的丞相,封武安君。赵郡治所位于今河北赵县。
李牧帮助赵国抗击匈奴,抵御秦国,后无辜被害。在唐代时期,赵郡李氏分六大房系,为南祖房,东祖房,西祖房,辽东房,江夏房和汉中房。
赵郡李氏共有17位族人担任过宰相,最为出名的就是李德裕,辅助唐武宗进行改革,晚唐时期的“会昌中兴”就有李德裕的功劳。
清河崔氏是一个古老的家族,在春秋战国之时就已存在,始于齐国公卿。东汉末年,崔氏崔琰为曹操帐下谋士,后不被曹操所容,含冤处死。
直至隋唐时期,清河崔氏都是山东顶尖的门阀望族,有23人做过宰相,是五姓七望之一。以至于唐初修订《氏族志》时,原将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闻之大怒,改为第一李氏,第二长孙氏(皇后姓氏),第三才是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
到了后唐时期,科举制度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在黄巢起义的逼迫下,从魏晋时期形成的社会制度崩坏,清河崔氏的势力也随之消亡了。
弘农杨氏即华阴杨氏,祖先为赤泉侯杨喜。杨喜原为刘邦帐下一名普通骑兵,在垓下围困项羽战中冲在第一线,分割了项羽的尸体。战争结束后,刘邦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将杨喜封为赤泉侯,食邑千户。
在所有侯爵中,杨喜封户(封户一般是立功者被皇帝赐予的殊荣,千户侯即一个人享有千户的食邑,包括粮食和财产等。)不算多,所以并不起眼。但也是由此,杨家走上了一条显赫之路。与其他同被封为侯爵的武夫不同,杨氏特别注重教育,所以很快便脱离了“大老粗”,成为了文士。
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不计其数的侯爷因犯罪被剥夺爵位。而杨氏却因为家教好、行事低调,一直保持着富贵。汉朝建立后百年,杨喜一族终于出了第一位宰相——杨敞——他是杨喜曾孙,也是太史令司马迁之婿。从此,杨氏家族的富贵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被封为侯爵者多达十多人。
西汉灭亡后,东汉建立,杨氏家族仍然保持着强势。自被称为“关西孔子”的杨震担任三公之职后,杨氏又连续有多人担任三公,故而被称为“四世三公”,与汝南袁氏相并称。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杨修也出自于这个杨氏家族。南北朝时,北魏谏议大夫杨暄、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隋朝开国功臣杨素祖孙三代皆为弘农杨氏之佼佼者。
◉ 隋文帝杨坚像
到了隋朝时期,杨坚称帝,杨氏家族更是风光无限,封王拜侯。唐朝时期,武则天之母杨氏便是这弘农杨氏。宋朝时期,满门忠烈杨家将原型杨业一族也为弘农杨氏,可谓是关西第一望族。
河东裴氏始祖为秦始祖非子之后。
非子之支孙封(pei,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
据《裴氏世谱》记载,裴氏家族光是宰相和大将军就出现59人,可谓是“将相接武,公侯一门”。裴氏家族人才辈出,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外交、科学、文化等多个方面都颇有建树,兴盛近千年。
卢氏出自姜姓,祖上为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本为齐国后裔,因封地取氏,世祖卢敖,为秦始皇时期“五经博士”,而卢氏家族兴起于东汉时期卢植。
卢植开范阳文化之先河,被尊为卢氏的中兴之祖和范阳卢氏的始祖,自三国时期,卢氏家族入正史者840,有官职记载的460余人,其中著名者有“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禅宗六祖”惠能、明朝名将卢象升等。
太原王氏是由爵位转化而来,指的是“帝王之后”。王氏始祖是周灵王太子晋。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王翦是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共同的始祖,王翦为“战国四将”之一,其子王贲、其孙王离也为不世虎将,东方六国中,除韩国外,均为王翦王贲父子所灭。
太原王氏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显赫一时,王允、王昭君、王维、王昌龄都是太原王氏族人。
孔氏上追帝喾(帝喾:“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一般认为孔姓源于子姓,最初发源地为河南商丘,到孔父嘉的后代,为避灾祸东迁到鲁国,其后在鲁国繁衍壮大。
◉ 孔子像
春秋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思想家孔丘,建立了奠定中国文化基因的儒家思想体系。汉武帝时期,因董仲舒“天人合一”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历朝历代的主流思想,孔子后人也以经学家、思想家为人所知。
除孔子外,著名的还有孔安国、孔融、孔颖达等。汉朝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至宋朝后,赐孔子嫡长子孙“衍圣公”封号,沿传近千年,至1935年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孔氏族人历史上除经学专长外,还有不少其他领域的杰出人才,如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民国要员孔祥熙等都是孔氏后人。
陇西李氏在历史上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陇西李氏始祖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在秦汉时期,陇西李氏就有秦大将军李信、汉朝名将李广、李陵、李敢等。
魏晋时期,李氏在乱世中崛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君。北朝末期,陇西李氏中的李虎已位列西魏八柱国,官至太尉,封为唐国公,已然是关中氏族中流砥柱。
◉ 唐高祖李渊像
隋朝末期,李虎之孙李渊趁乱建唐,封李姓为国姓,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漫长的岁月中,李氏已经发展到1亿多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姓氏。当之无愧的第一世家。
败龟板和炙龟板区别
一、文房四宝的历史
1、笔的历史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战国时,毛笔的使用已相当地发达。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从笔的用途来分,有山水笔、花卉笔、叶筋笔、人物笔、衣纹笔、设骨笔、彩色笔等。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毛笔之源一般人都以为是秦代的蒙恬,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残留之朱书与墨迹,系用毛笔所写。由此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而蒙恬实为毛笔之改良者。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2、墨的历史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中国画的用墨也是很讲究的。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松墨的特点是色乌,无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但在表现某些无光泽物如墨蝴蝶,黑丝绒等,也最好用松烟。中国画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我们在选择墨锭时,就要看它的墨色。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用墨要新鲜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画家喜用宿墨作画,那只是个别的。
我们现在有多种书画用墨汁,如“中华墨汁”、“一得阁”、“曹素功”等,可以代墨使用。
3、纸的历史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4、砚的历史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
砚,是磨墨用的。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也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不过,作画用砚,也不一定那么讲究,一般选择那种石质好,砚池深、稍大有盖的,研磨时发墨快、水份不易挥发的就可以了。
二、文房四宝的种类
1、笔的种类
笔之种类甚多,现在所使用的,以紫毫、狼毫、羊毫及兼毫最为重要。
紫毫笔乃取野兔项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南北方之兔毫坚劲程度亦不同,也有取南北毫合制的。兔毫坚韧,谓之健毫笔,以北毫为尚,其毫长而锐,宜于书写劲直方正之字,向为书家看重。白居易紫毫笔乐府词云:“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将紫毫笔的特性描写的非常完整。但因只有野兔项背之毛可用,其值昂贵,且豪颖不长,所以无法书写牌匾大字。
狼毫笔就字面而言,是以狼毫制成。前代也确实以狼毫制笔;但今日所称之狼毫,为黄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狼毫所见的记录甚晚,有人也以“鼠须笔”即狼毫笔,则狼毫之用便可推至王羲之晋代之前,但无法肯定。黄鼠狼仅尾尖之毫可供制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健毫笔。缺点与紫毫相似,也没有过大的。
羊毫是以青羊或黄羊之须或尾毫制成。考其始于南北朝之前,至秦时蒙恬改良之新笔已成制笔材料。书法最重笔力,羊毫柔而无锋,书亦“柔弱无骨”,故历代书法家都很少使用。羊毫造笔,大约是南宋以后才盛行的;而被普遍采用,却是清初之后的事。因为清一代讲究圆润含蓄,不可露才扬己,故只有柔腴的羊毫能达到当时的要求而被普遍使用。羊毫的柔软程度亦有差等,若与纸墨佩合得当,亦能表现丰腴柔媚之风格,且廉价易得,毫毛较长,可写半尺之上的大字。
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蒙恬改良之笔,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即属兼毫笔。兼毫多取一健一柔相配,以健毫为主,居内,称之为“柱”;柔毫则处外、为副,称之为“被”。柱之毫长,被之毫毛短,即所谓“有柱有被”笔。而被亦有多层者,便有以兔毫为柱,外加较短之羊毛被,再披与柱等长之毫,共三层,所以根部特粗,尖端较细,储墨较多,便于书写。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刚或柔,或刚柔适中,且价廉工省,此皆其优点。
2、墨的种类
墨色浓淡之变化,可表现书法之韵味,如此书法之美遂多彩多姿。墨如绘画之颜色,作用很大,种类有石墨与松烟之别,分述于下:
石墨
石墨乃自然之物,是一种“悉如墨”之山石。上古无松烟墨,要写书法唯有使用石墨,以石墨做书之证亦有不少。但石墨做书自魏晋以后无闻,石墨之用于做书,乃在魏晋之前,后则为松烟所取代,书法遂转入另一新境。但今天既已无存,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松烟墨
松烟至魏晋之后取代石墨之地位。松烟起源甚早,至汉代已有名贵松烟。历代制墨名家中,享名最盛者为南唐李廷圭,相传其质地之坚硬,不亚于石墨,且“其墨能削木,误坠沟中,数月不坏”。后世之制墨名家尚有北宋潘谷、元吴国良、明程君房、方于鲁,及清以来曹素功、胡开文等,皆堪称巨擘。
3、纸的种类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之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
弱吸墨纸类:
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笺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笺,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
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笺。“轻脆”,即其特性。
蜀笺:
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笺,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笺、谢公笺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笺”以师厚创笺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笺。“薛涛笺”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笺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
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笺,有黄白两种。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笺、蜡笺,今天已很少见,冷光笺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强吸墨纸类:
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笺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笺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宣纸与彷宣:
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杆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
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
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习字用。
4、砚的种类
端砚:
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
端砚为砚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山下际潮水,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岩、中岩、上岩、龙岩、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岩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岩之品质最佳。
但浸在水里的下岩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岩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明年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
但若非如此,下岩之石所做的砚岂能如此发墨,“天欲降大事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嘛。但下岩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岩,品质就没有那好了。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发品质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
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品质相关了。写字时多个水灵灵的眼注视是不错,又可增加砚的可欣赏性,但若生的地方不好,影响磨墨,却不如不要的好。
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品质有关,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
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
歙砚:
与端砚并称,因产于古歙州﹝今安徽婺源县﹞而得名。
端砚之发实是巧合,在唐开元时,猎人叶氏追逐野兽至长城里,见那儿的石头莹洁可爱,便带了几块出来,琢磨成砚。数世之后,他的后人,将砚赠与州令,州令十分喜爱,找人再去开采,于是便传扬开来。至南唐元宗时,因圣上着意翰墨,歙守又献砚,皇上大喜,提拔他为官。
歙砚因为李主而扬名天下,名声甚至大过了端砚。歙砚的正式开采至南唐才开始,它的地点也是浸在水中,质地也因此而润泽。
歙砚有“纹”,如同其砚之眼,所谓的罗纹砚,即称其石纹如罗谷葫者。纹有粗细之分,而细纹为砚之奇才,粗粗罗纹亦为上品,皆足以和端溪下岩媲美。而眉子砚,则是石纹如人,画眉而得名,与罗纹砚无异。
歙砚之特性亦如端砚,而歙重于发墨,做大字,端重于细润停水,写小字。
三、文房四宝的选用方法
1、笔的选用方法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彩顿失。
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
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
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四德指的是笔本身的功能,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也。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杀鸡焉用牛刀了。
2、墨的选择方法
质细:
选墨首重质地细致,则所谓制煤时所得煤灰粗细得中,无白灰夹杂其间,胶亦可均匀,两者完全融合,故质地精纯,上砚自然无声。这点只须磨了自然知晓,用看的并不能完全明白。
胶轻:
指含胶不宜过重,过重则黏性多而滞笔,过轻又质地而无光彩。“凡煤一斤,古法用胶二斤。”此即为煤、胶的“黄金比”,所谓“对胶”。胶过轻或太重皆不好,但选择之法,须待书写后才能知道,如果墨虽浓而不黏稠,又容易施笔,就是好的了。也有另一种以轻重判别的方法,胶多则轻,胶含量适中的话就没有畸轻畸重的感觉。
质坚:
指墨之质地坚硬,浸水不易化,李延圭墨的“能削木”就是如此。如果在制墨的胶与煤比例论当,捣的次数也足以使之充分融合到不可分离的程度,质地自然细而坚硬了。
墨色黑而亮:
墨的黑是因为煤,过多就会黑而无光;亮则因为胶,过多则光而不黑,制墨之难,难于煤与胶之调配,所谓“对胶法”,两者名半,则乌黑有光泽,就像用了海伦仙度丝一样...至于黑不黑亮不亮,就像看人头发发质好不好一样,用眼睛看啦~
墨味香而轻:
墨以有恶臭的煤,易腐的动物胶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点香料,如龙麝等,一来可以散发宜人清香,二来可以防腐,但是含量也需适中,太多会降低煤与胶之成份,太少又不能达到功效,皆非善类也。
3、纸的选择方法
质地柔韧厚密:
选择纸张的时候质地是最重要的,质地不佳的纸既容易损笔,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纸,莫不以品质见称,如澄心堂纸“密如玺”,玉板宣“柔韧、耐久”。纸质坚韧紧密是最好的,选择时以目测就可以知晓。
色彩洁白:
纸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质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纸。洁白无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为原料,蜀笺则“以浣花潭水造纸”,都是实例。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纯洁白,才是本性佳之纸,但染色之纸不易传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后能放在故宫博物院,还是避免使用的好。洁白不洁白用眼睛看就能明白,这也不需要我多言吧。
表面光涩适中:
纸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涩之分;光滑固易行笔,但若过滑而笔轻拂而过,便无笔力可言,若粗涩则与之相反,易得笔力,但过涩则难于施笔,易损笔锋,所谓“细而不涩”也。这个可凭视觉与触觉分辨,就不多谈了。
吸墨适度:
纸须能入墨,否则墨浮纸表,易于脱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纸类吸墨较强,笺纸则反之。吸墨太强,若运笔稍慢,则点画俱成墨团。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纸,亦非所宜。故择纸时要考虑到书体及个人运笔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纸但不成“团”为佳,选购时若店家允许,仅管用墨去试,一试便知。
据碑帖择纸:
临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仅要注意到笔,纸也是条件之一。择纸先辨其吸墨性,视真迹的入纸程度而定,入纸多则选用强吸墨纸,反之便选较弱者。若无法窥知入墨实况,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风俗辨之,锋芒显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笺纸类;温润含蓄,风华内敛者,则可选用宣纸类。
依个性择纸:
当然,个人的喜好也是该考虑的,否则若买回不爱用的纸,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运笔急者,宜选强吸墨纸,其墨方能入纸,行笔迟缓者,则可选弱吸墨纸,不然墨团跃然纸上,可不大妙啊。
4、砚的选择方法
以石质为主:
砚材固多,铜、玉、砖、瓦、陶、石皆是,另有多金者以玉为砚,堪称上品。但多金人少,其切合实用且兼具各种特别者当推石砚,而其他都不合用一些。
润泽有光:
砚石最贵润泽,端、歙俱以此着称,因若不润则墨中水分易被吸收,导致浓度太高,滞笔难运。端、歙石长年浸于溪中,故润泽有光,润泽与否可以目光辨之。
肌理细腻:
砚石纹理精细,则表面平滑,易于磨墨,磨出来的墨亦匀细可佳;这种砚不但发墨,且不损笔亳,端、歙二种砚皆为此中之最。若表面不平,上砚有声,墨必粗劣不匀,且损笔锋。这可以视觉、触觉、观查得知,并不难明白。
质坚而差软:
石质以坚硬为尚──废话,您能想像在一团棉花果冻上磨墨吗?──而石若过坚,扣之声响者亦较坚而差软,扣之声低者为差。故砚石宜润,润则无刚硬之性,即所谓“差软”,石坚而差软,乃有温润之性,故能发墨久不乏。选砚时扣之声高者质坚较劣,低而有韵者,石差软较优。
四、文房四宝的保养方法
1、笔的保养方法
有了好笔之后保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启用新笔,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毫毛易于脱落。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
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十数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干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之后才可开始写字,这“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干,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干为止。所谓“干”,并非完全干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干,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
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干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
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干并理顺﹝同入墨之前﹞。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干燥为止。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干,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保存笔之要领以干燥为尚。
2、墨的使用方法
以清水逐渐加入:
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墨正:
柳公权有所谓的“笔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的墨也不均匀。
力匀而急缓适中:
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
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怎么有笔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怕的。还需记得用洁白纸,以浓墨为佳,若用有色纸,则可以稍淡。
随磨随用:
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有些胶重滞笔,有些则浓度太低,落纸极易化开,防腐剂又多,易损笔锋,不宜采用。
储放匣内:
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干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变软,两败俱伤。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以免干燥。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不染尘,是最好方法。
3、纸的使用方法
宜平:
书写时必需平放,才易于书写;若纸皱,便不易书写了。惟有人写古篆隶时,故意将纸揉皱,以求斑驳之致与古意。
洁净:
纸上污秽,会影响观瞻运笔与墨色,灰尘也会影响运笔,若与墨汁相杂,墨既不坚,亦乏光彩。这虽然只是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哦!
分格:
书法书法,写字最重法度,故“书”、“法”并称,尤重间架与章法,布置章法有纵行横列之分,立定间架则有九宫、田字、米字诸式。线条亦有明暗之别,凡篆隶行草楷诸体都是如此,尤其是楷书更是重要;据说唐人重“法”,丝毫不苟,看留下来的名家诸法,其法度之谨严,空前绝后,故有九宫创于唐人之说。
分格也需随书体而定,法度最严的楷书和篆隶,纵横需整齐,行列皆可画分,而行草惟有直行,不宜加横列,以免缚手缚脚,不得纵放。明线宜细,以免妨害观胆,暗线用书宜轻,不必涂抹,以免损毁纸张。若折纸易起皱折,妨碍运笔,亦须避免。
固定:
书写时纸需固定,若纸随笔动,字便不能随心应手。方法除了以左手按纸,也可以用镇尺压在适当位置,使纸固定。
垫吸水布:
以笔饱蘸浓墨写字时于顿挫重按处,力透纸背,墨渗纸外,不但会沾污桌面,且笔画染开,也会破坏画面。所以需要以吸水纸或布垫在纸下,可以将渗出的墨吸干净,保持画面整齐。
待干收纸:
墨汁未干时收纸的下场大家都很明白吧!好好的一个字平白多了个“镜像”,有时实在令人哭笑不得。还有,不要自作聪明的将作品“盼干”,或是想用卫生纸吸干,这样不但会使墨易脱落,且会使墨色受损。收拾时,不要任意折叠,以免损纸,有碍观胆。
藏诸干凉处:
纸受潮易腐朽,过度干燥又会破裂,因此若想使贵大作能长长久久,就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其他如虫蛀也需注意。
4、砚的使用方法
平时储水:
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
使用须换清水:
可别偷懒直接以养砚研水磨墨,也别以为用茶、糖水磨出来的墨会“别有特色”,这些东西和墨相混会使墨色大减,也不能发墨。热水伤润损墨,切记避免。
用后刷洗:
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干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
洗的时侯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美丽可爱大方的砚面哦。如果须要带出场的话,最好阴干,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
新墨轻磨:
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将墨取出:
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放在泡中,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