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四季艾灸各不同?
四季之气不同,养生各有侧重,艾灸也当遵循季节特点,外应自然,合身合体,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春季艾灸,防风固关,祛旧疾防新病。春季气温不定,很容易受到风热之邪的侵袭,造成体温调节机制紊乱、免疫功能下降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春季养生保健应特别重视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人体内部各个脏器、气血阴阳之间达到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艾灸合谷穴、太冲穴、风门穴可固守关防、抵御风邪入侵。春季艾灸特效穴位:合谷穴、太冲穴、风门穴。
夏季艾灸可健脾除湿,预防慢性病的好时机。夏季气候以“湿”为特点,且与人体五脏中的“脾”相对应,因此,防病方面要提防湿邪入侵,养生要注重健脾除湿。艾灸可取神阙穴补气健脾、除湿,中脘穴健脾和胃,丰隆穴祛湿除困。夏季艾灸特效穴位:神阙穴、中脘穴、丰隆穴。中医提示: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穿的较少,容易给外邪入侵的机会。特别是艾灸后要及时穿衣,不要裸露身体,尤其是施灸部位。
秋季艾灸,阳虚体质,补充阳气正当时。《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养阴”指的是健康的平和体质的人,阳虚体质的人到了秋冬更宜补阳。此时艾灸补充阳气是非常合适的,可取关元穴施灸,以补肾壮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此外,秋季冷热交替刺激,很多人会出现消化方面的问题,所以也要注意调理脾胃,可多灸足三里、脾俞穴,以强壮脾胃,预防胃肠病等。秋季身体干燥,而艾灸本身也会造成一些上火的症状,所以在艾灸的时候要注意清肺燥,灸后注意喝水,也可每天用一些秋梨膏泡水饮用。
冬季艾灸,温阳祛寒,南方北方各有不同。冬季属水,是一年中阴气弥漫的时候,人与自然界均处在收敛封闭、潜藏休养的状态,因此也是人们最适宜进补的时期。而冬季最重要的是补肾,艾灸在温阳驱寒方面有独到的优势,非常适合冬季养生之用。由于南方与北方气候不同,冬季艾灸养生重点也有不同。南方冬季除了寒冷,还有阴湿的特点,所以祛寒湿的重点在于温阳化湿。可取关元穴以温阳固本,百会穴以提升阳气,阴陵泉穴以祛寒化湿。北方寒冷,宜温阳滋阴。北方冬季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和干燥,所以温阳的同时也要注意滋阴润燥。艾灸可选肾俞穴以温阳祛寒,大溪穴、涌泉穴以滋阴养肾。
肾俞穴具有益肾助阳、纳气利水的作用,是补肾阳的首选穴位,艾灸肾俞穴能强肾固本,温肾壮阳,最宜冬季驱寒之用。
太溪穴为肾经输穴、原穴,长于滋阴补肾、通调三焦,原穴也就是肾脏的元气居住的地方,因此太溪穴是一个大补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
涌泉穴是肾经首选,灸之能让肾水充足,滋养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