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枕的功效与作用(白矾的功效?)
白矾的功效?
白矾的ph值小于7。
1.白矾是12水合硫酸铝钾,水解成Al(OH)3沉淀,显酸性,pH小于7。
2.白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无色立方晶体,外表常呈八面体,或与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形成聚形,有时以{111}面附于容器壁上而形似六方板状,属于α型明矾类复盐,有玻璃光泽。
3.密度1.757g/cm3,熔点92.5℃。64.5℃时失去9个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个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4.性味酸涩,寒,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等,可用做中药。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剂、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
白矾的功效与作用,白矾的副作用
明矾吃多了当然是有害的,明矾有微毒,明矾进入人体后,基本不能排出体外,它将永远沉积在人体内。吃多了是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也会出现痴呆、脑萎缩的症状的,世界卫生组织将明矾列为有害食品添加剂。
鲤鱼白矾的功效
韩城有一条过境河,九条“内流河”,它们是“母子”关系。过境河是黄河,恰像一尊巨觞,将九条河流尽收囊中。这九条河流有四大共同特点:均是自西向东注入黄河;均是黄河水系的一级支流;就水系来说,是平行状水系;水量小,丰水期短。
从河源上分,澽水发源于市境外的黄龙县,属于“外来户口”。其他八条发源于市境内,是“本市户口”。
再细分,芝水、澽水、盘河、凿开河是常流河,剩下的泌水、汶水、白矾河、院子河、堰庄河都是季节河。
作为河流来说,这九条河流中规中矩,实在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然而,守旧有守旧的好处,一是没必要像外流河那样充当游子,四处游荡,不知所终。二是温、良、恭、俭、让,不致给沿河两岸百姓带来太多的灾难。
黄河绕境
黄河由桑树坪镇康家岭东侧的老洼坳入境,自北向南流经桑树坪、龙门、西庄、新城、芝川5个镇(办),于芝川镇姚家庄村南出韩城境。在韩城市境内全长65千米,流域面积86.6平方公里。
韩城共有8个镇(办),黄河流经了5个,这对小小的韩城来说,不能不说是恩赐。
黄河是个大“几”字形,韩城处在“几”字的这一“弯”上。在这少半“弯”中,禹门口处于晋陕大峡谷的末端,同时也是晋陕大峡谷中最为壮观的一段,位置极为重要。它之上的25千米峡谷,宽不逾百步。最窄处的石门峡,宽仅60米,两岸峭壁夹峙,形如门阙。被锁住了咽喉的黄河变得异常暴怒,但见水势汹汹,波涛汹涌,惊涛拍岸,声震山野,有道是“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出口处,三桥并列,横跨黄河,如三道彩虹凌空,更加增添了天险要塞的不凡气势。
禹门口以下,河床骤然开阔,一下子增加到10千米。由百余步到10千米,这是个惊人的变化,难怪黄河水望见禹门后会发出阵阵惊呼。河面一宽,水流也不那么湍急了,闲庭信步,信马由缰,全由了自个心性。水流一缓,河心遂多出了不少沙滩,河床也忽东忽西,极尽柔媚之态,这就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禹门是古渡口。《读史方舆纪要》云:“黄河,县东五十里。自延安府宜川县流入境。历龙门口而下,有禹门渡,通山西河津县(今河津市)。”隋末,李渊由太原起兵,从禹门口渡过黄河进攻关中。明末,李自成由此东渡,攻灭明朝。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也曾登上龙门眺望,不无感慨道:“美哉,山河之固!”魏武侯在乘船顺河而下时也曾发过感慨,但吴起告诉他,国家最宝贵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
禹门口之下,黄河在韩城还曾经有过四个古渡口,分别是它下游的昝村渡、渔村渡、谢村渡和芝川镇附近的夏阳渡,尤以夏阳渡最为著名。夏阳渡又名芝川渡、少梁渡,在战国时代非常有名。西汉初年,大将军韩信用“木罂”代船,由此处渡过黄河,击败魏王豹,平定了魏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木罂渡河”。木罂是什么东西?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缶瓦,即木盆、木桶;一说是用绳子将瓦瓮捆在木头上,做成简易的船只。1937年9月,八路军由此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这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半截河流,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相传龙门是大禹凿开的,人们为了纪念大禹,在黄河沿岸建造了北建极宫和南建极宫(周原大禹庙)。这两处大禹庙是国家级别的,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状元、元代翰林学士王鹗承旨为北建极宫撰写了碑记《元龙门建极宫记》。早先,在沿岸村庄,小的庙宇还有很多。在禹门西侧的铧镃山,有原始人留下的洞穴。黄河文明给韩城打上了深深的印痕。
与传说相媲美的是黄河湿地。在北起禹门口,南止合阳界的大片水面、河心洲、滩涂及阶地中,生活着大量的两栖爬行动物。无边无际的芦苇荡、接天连叶的荷花、漫天生长的水草,成群结队的野鸡、野鸭,还有不时划破长空的丹顶鹤、天鹅、黑鹳与白鹭,给古老的黄河增添了无限色彩。
碧水千回
芝水、澽水、盘河、凿开河是韩城非常有名的四条河流,它们发源于大山深处,一路跨沟跃涧,千转回肠,写尽了柔婉清丽。
芝水原名陶渠水。发源于黄龙山主脊东侧尖山脚下芝阳镇雷家塔村下苏家坪村下沟。流经段家河村西纳入蔡水,清水村南纳入澻水,村西纳入甜水沟水,再至芝川镇吕庄村南纳入沆水,经司马迁祠脚下注入黄河。全长33千米。流域面积235平方公里,其中合阳县境6.4平方公里。
澽水俗称县河,原名澽谷水。发源于黄龙山麻羡岭,由板桥镇上景峰村入境,先后纳入洫水、白雨沟水、北沟水、涧水、轨水、潦水、浍水,横贯韩城中部,在芝川镇姚家庄村东南崖下汇入黄河。全长80千米,市境内长49千米。全流域面积727平方公里,市境内流域面积320.5平方公里。这是一条重要的河流,古韩原八景中的“澽水奔涛”“龙潭飞阁”“龙泉稼樯”三景都在澽水流域。在河流沿岸,有药树村、牛心村、薛曲村、庙后新村、庙后寨五个新石器时代遗址。
盘河原名畅谷水。发源于桑树坪镇西池山东麓。向东南流经西庄镇官庄村,在杨村北纳入溪水、暖水,于昝村村东汇入黄河。全长44.3千米,流域面积158.5平方公里。海拔1689米,是韩城境内海拔最高的一条河流。主要支流有汶水。
凿开河亦称错开河。发源于黄龙山主脊东侧大岭脚下的苜蓿沟,沿冶户川顺流而下,于桑树坪镇东4千米处汇入黄河。全长58千米,流域面积308.5平方公里。这条河流与众不同:一是起点高,河床起点高程1300米。二是落差大,河口高程仅380米,平均比降14.0‰。三是沿途沟深坡陡,地形破碎,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这是一条有着美丽传说的河流,相传为鲧和大禹父子所开。鲧先向黄龙山下川方向开凿,没有成功。禹汲取教训,改向东开凿,终使河流畅通。父亲错开,儿子凿开,这就是凿开河。
花椒加白矾的功效
1、取适量的花椒(越麻的越好)浸泡在度数较高的白酒中,大约一周后即可使用。用干净的软布沾此浸液搽抹局部头皮,秃鬓、秃顶也可光搽抹局部,不拘时间,次数不限,若其间再经常配以姜汁汤洗头效果会更佳。
2、用花椒500克水约3千克,小火煎3--40分钟,用这个来洗头。注意要加点盐,不能太多,每7天洗一次,洗后用清水洗一遍,一般7次就有作用。如效果不好可将盐换成明矾,数量比盐少很多才行,自己掌握。
艾叶加白矾的功效
、艾草染的步骤
所需准备的材料:
1、染材:新鲜的艾草叶500克左右,清水没过艾草
2、待染物:白色丝棉连衣裙或者白T等
3、媒染剂:明矾5克(药店可买到)
4、染色工具:不锈钢煮锅,不锈钢盆(或者塑料盆、瓷盆),搅动用的长镊子或筷子,橡胶手套
1、艾草加2倍的水,煮30分钟左右。
其间将5克明矾溶于2000毫升热水。将要染衣物放入明矾水中媒染20分钟。
2. 将煮好的染液过滤出来。将媒染好的衣物拧干投入染液浸染,其间要不停翻动,以免染色不均。
3.浸染30分钟后,将衣物取出,用水漂洗,直至水清。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即可。
婆婆丁加白矾的功效
【缠足前需要准备的物品】 1、蓝色的裹布六条。大约要八尺到十尺以上,裹布要比一般的长且要浆好,缠到脚上才不会挤出皱折。 2、平底鞋五双。鞋形稍带尖,鞋子大小宽窄要能随着缠脚的过程慢慢缝小、缝瘦。 3、睡鞋两三双。睡觉时穿着,可防裹布松开来。 4、针线。裹布缠妥后,把裹布的缝及裹布的头密密缝好。 5、棉花。缠足时脚骨凸出的部位,穿鞋时用棉花垫着,免得把脚磨破生鸡眼。 6、脚盆及热水。缠足前用温水洗脚。 7、小剪刀,修脚趾甲及鸡眼之用。 【缠足过程】 试缠: 缠脚的时候让女孩坐在矮凳子上,盛热水在脚盆里,将双脚洗干净,乘脚尚温热,将大拇趾外的其他四趾尽量朝脚心拗扭,在脚趾缝间撒上明矾粉,让皮肤收敛,还可以防霉菌感染,再用布包裹,裹好以后用针线缝合固定,两脚裹起来以后,往往会觉得脚掌发热,有经验的人不会一开始就下狠劲裹,最好是开始裹的时候轻轻拢着,让两只脚渐渐习惯这种拘束,再一次一次慢慢加紧,这一个时期可以从几天到两个月左右。 试紧: 缠的时候慢慢收紧,让足部肌肤受到的压力一次比一次紧些,这时还不能太紧,以两脚能忍受的小痛为度,在这期间把脚趾勒弯缠使脚向下略卷。缠的时候预先缠第二、第五两个足趾,缠得向脚下蜷屈,连带的第三、第四两个趾头也就跟着向脚下蜷屈。试紧的时间也须要数天到两个月左右,在这期间,裹脚布浆得较硬,捶去皱折,略紧地缠在脚上,使脚受惯硬裹脚布及紧缠的压力,接着才能真正用劲裹紧。 裹尖(裹脚趾): 缠的时候,要用劲把裹布缠到最紧的程度,每次解开来重缠的时候要将四个蜷屈的脚趾头由脚心底下向内侧用劲勒过,每缠一次要让脚趾弯下去多压在脚底下一些。同时还要把四个蜷屈的脚趾,由脚心底下向脚后跟一一向后挪,让趾头间空出一些空间来,免得脚缠好以后,脚趾头挤在一起,脚尖太粗。一直要缠到小趾压在脚腰底下,第二趾压在大趾趾关节底下才可以,裹尖的时候往往得把脚趾向足底扭到屈无可屈的程度,再用裹布紧紧地勒住,缠的时候第二趾的趾关节和第三、四、五趾的趾关节受到很大的扭屈,每缠一次就得把几个扭伤的关节再伤害一次,缠的时候痛苦难当,缠好要用针线紧紧地把裹布缝起来,硬挤进尖头鞋里,然后要求少女到处走动。走动时重量压在内弯跪折的八个脚趾上,把关节扭伤得更厉害,脚趾头因为才弯进去还没紧贴在脚掌上,走时脚趾关节容易长鸡眼,要时常用针把鸡眼挑掉。 白天一双脚痛得寸步难行,到了晚上一双脚放在被子里不但痛,而且蒸热燠闷,有时简直像炭火烧着一样痛苦,睡觉时只能把脚放在被子外,半夜起来捱着脚哭痛是常有的事,有的痛得去解开裹脚布,但被发现了就是挨一顿毒打,然后再狠狠的地回去,经常一夜未眠整夜把脚贴在墙壁上取一点凉,第二天一早醒来,又得再解开裹布缠得更紧,缠到最后第三、四、五的脚趾关节会严重地扭伤甚至脱臼,扭伤脱臼的时候脚会肿得很厉害,皮肤也变成瘀紫色,痛苦至极,但是裹得仍是日紧一日,直到肿消了脚趾都缠到脚底下去,这才算完成了裹尖的工作,接着便可进行裹瘦的工作。 裹瘦(裹脚头): 脚裹尖的时候,四个脚趾都已经蜷回到脚掌底下,可是却未必能熨贴靠在脚底下,裹瘦的工作是把小趾骨(也就是外把骨)向下向内推蜷入脚心裹,把小趾跟的部位向脚心内侧往下用劲拗下去,然后用裹布勒着带紧,裹尖时二、三、四、五脚趾不过压在脚底下一半,裹瘦时要把外把骨缠倒,足趾当然压入脚心内侧更多,缠到最后,第三、四、五个脚趾尖要能碰到脚掌内缘,才算完成裹瘦的工作。 裹瘦的时候,裹脚布缠到最紧,整个力量又特别着力在小趾跟的部位,往往因为血液循环不良,造成小趾跟部也就是外把骨的位置压疮溃烂。缠的时候要把小趾骨用劲向下推,四个脚趾也顺着向脚掌内缘再推进去,使劲把裹脚布缠紧,缠好以后两只脚可能痛得半天不能走路,要勉强挣扎着,才能用脚后跟垫着走,走一步痛一下。坐下时是一阵阵抽痛,睡觉时也会又涨又痛,如果脚上溃烂化脓了,那涨得更难受,得把脚用枕头被子垫高,有时得把脚跟搁在床栏上压着神经发麻才好受一点,天气热时足内发烧痛得更厉害。痛得轻时睡了觉,两脚还痛得抽痉,或一夜频频痛醒,饮食无味。解开裹布,往往溃烂的部位和裹布紧紧粘着,勉强撕下来,便是一片血肉模糊,差不多得用六个月的时间,强忍痛苦挨到脚趾头都抄到脚内侧边,由脚内缘能摸到脚趾头,这样才算是瘦到家。溃烂的伤口,处理不当往往愈来愈严重,到最后甚至会导致小趾腐烂脱落形成慢性骨髓炎,多年不愈。由此可知,要缠得一双小脚,真是得历尽千辛万苦,无怪乎缠足妇女对其小脚的呵护,胜于一切。 裹弯(裹脚面): 脚掌裹瘦了以后,接着进行裹弯的工作,裹弯是要在脚底掌心裹出一道深深的陷凹,陷凹越深,脚掌弓弯的程度愈厉害,裹到脚掌折成两段,前段的脚掌与脚跟紧靠着,中间一道深缝有时深达四五公分,小趾夹在深缝里,脚背因为脚掌弯折的关系,向上膨起成高坡状,有些缠不好的脚背膨起如球。裹弯了以后脚的长度就明显的缩短,标准的小脚要求的是三寸长,也就是10厘米左右,裹弯的过程靠的是在缠的时候把脚跟往前推,把脚背往下压,前后施力束紧,大拇趾经此一束,立刻向下低垂,脚心慢慢现出凹形,再用劲去缠,弓弯愈甚,大约半年左右脚就可以缠成弓形。一般而言,缠足裹弯的时候痛苦情况稍为缓和,但是在南方有些地方脚掌裹瘦并不十分下工夫,到了十几岁才开始裹弯,裹的时候又要求特别短小,这时候痛苦就非常厉害,甚至痛得在床上翻滚。如脚裹瘦不够工夫,就直接把脚裹弯,往往裹好以后脚会变成向内钩援内弯,像香蕉一样的脚形十分难看。脚由平直拗成拱桥状,再成马蹄状,直到脚尖脚跟紧靠在一起,脚弓缩得无可再缩的时候,才算是裹成一双标准的小脚。 缠脚缠裹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裹尖的时候将外侧四个脚趾蜷握,并将脚掌上的外侧纵弓部分拗屈。裹瘦的时候脚横弓向下拗屈,并进一步对外侧纵弓拗屈。裹弯的时候才将脚的内侧纵弓拗屈,并进一步将外侧纵弓拗得更彻底。脚裹好以后,脚掌上用于缓冲冲撞力量的脚弓消失了,走路时得用膝关节和踝关节做缓冲。因为脚掌裹瘦到仅剩大拇趾,走路时脚掌向前推的力量很小,多以脚跟着地,运用大腿的力量运步,小腿肌肉萎缩不发达,所以缠脚了以后小腿也跟着变细,大腿则反而增粗,也有人走路时用大拇趾球和脚跟一起着力的,这样走路就变成外八字走路,也是小脚常见的走路形态。 【特殊裹法】 缠足的过程,主要是把关节扭屈,并把脚上的横弓和纵弓扭到最大的限度,所以标准的裹脚方法都是用布条缠裹扭曲,把关节屈到极限,扭伤、脱臼几乎是必然发生的,等关节扭过去脚自然蜷曲弓小,这是正常的裹脚方法,但是在有些情况幼女裹脚起步较晚,或是不了解缠脚的正确方法,或是有些要求裹出特别纤小的情况,这时候除了用裹布缠裹以外,也有很多是借助其他方法的。 夹竹片: 这是北方比较常用的方法,北方缠足较重纤瘦,因此,在裹瘦以后,脚趾全部蜷折到脚底,脚掌内外缘虽纤瘦却有几处关节旁凸的位置,如要裹得更瘦,就用两片竹片,夹在脚掌左右用裹布紧缠,缠得时候生硬的竹片紧贴靠在脚骨关节上,痛苦可知,往往在关节凸起的部位,由于摩擦的关系会导致溃烂化脓。虽然如此,北方尤其山西省仍有很多人用竹片夹入行缠,目的除了把脚裹得特别纤瘦以外,还可以把大拇趾裹得尖细,脚跟也能一并裹得瘦窄,整只脚裹出来又窄又直,纤如柳叶,细瘦可怜。所以虽然裹的时候少女往往痛澈心脾,昼夜哭泣,但是为了一双瘦削正直、傲视众人的小脚,还是吞下泪水忍痛力缠。与夹竹片相似的裹法,有人用大约三公分宽的竹片,用布包着垫在脚跟两侧和后面,帮忙把脚跟束小,也有人用铜板或一片凹形木片压在脚的内外踝缠裹,还有人怕脚裹弯的时候,脚面凸出太厉害形成鹅头,就用一个铜钱压在脚面上缠裹,这些方法都是硬生生地把脚用坚硬的东西束上去,来改造不够满意的小脚脚形,姑不论效果如何,仅少女在缠束过程所经历的那种刻骨铭心之痛,对现代人来说,可真是极不文明和不人道的做法。 石板压迫: 旧时代家中有很多器具是用石头制的,石磨或洗衣服的砧板,是妇女最容易拿到的重物,于是脚缠得不称心如意时,就有人拿石板去压脚,石板压脚最常用于脚向内歪、内拐的情况,正常裹脚裹弯的时候是直接往下弯曲,但外纵弓还没裹弯,也就是还没裹瘦的情况下就进行裹弯,大拇趾会向内侧拗曲,这时候整只脚就像镰刀形内弯,改正的方法就是脱下弓鞋盘坐着让脚心相对,双脚置于硬木板上,用重石板放上去压,刚压上去,歪屈的脚掌受压迫,当然十分痛苦,压过一个小时以后两脚从膝盖以下就麻痹了,有时怕石板的重量不够还要用手按在石板上增加重量,让内拐的脚掌矫正回来,通常连续每天这样压上一两个月,才能显出效果,脚经过这样压迫以后,除了内弯的情况改善,脚掌变得较纤瘦,脚趾蜷弯的程度也较理想,同时脚变得两侧平直周正。 石板压迫以后双腿麻木,有人以为麻木是因血液循环不良,怕因脚的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双脚坏死,所以压麻木了以后多会要求少女起来行走或是做洒扫的工作,可是双脚麻木如何行走,有时还得用两个人扶着到处走动活动血液循环。压石板一般是坐着施压,也有人睡觉时躺着施压,脚上穿睡鞋,放在木板上,再压石板,压石板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歪拐的脚形,也有人只是为了把脚裹瘦而用石板来压迫。 裹入碎瓷: 这是用破旧的杯瓶碗盘等瓷器,敲碎成尖锐颗粒,缠脚的时候垫在脚掌上,通常是垫在反折的趾背底下和脚掌心底下,用裹脚布缠上去,再逼着女孩走路,让尖锐的瓷片刺进脚趾和脚掌里把脚割破,脚割破了以后血渗出来和裹布紧紧粘着,重裹时,裹脚布往往解不下来,需浸着洗脚水用力撕,常常血块连着皮撕开,虽小心地把碎瓷片取出来,难免会再渗血,双脚的伤口浸在热水里,几次以后马上发炎肿烂,裹脚布粘得更紧,撕开裹布时连着皮肉一起撕下来,脓血淋漓。这样裹法确实血腥残忍,不可思议,锋利的瓷片刺在脚上,还要逼着四处走动,碎瓷刺得更深。脚趾是神经最敏感的部位,趾背上又没什么软组织,皮肤下摸着就是骨头,硬生生垫着尖锐的瓷片走路,真的像是在接受什么酷刑,裹脚的风俗已经是够残忍够残酷了,但是竟然有人还衍生出这样的缠足手法出来,这种缠法不是一地一人一时的特例,就笔者所知,在缠足风气较盛的山西、台湾、河南、甘肃、河北等地都曾有这种裹法,目的是让脚趾脚掌上的筋肉发炎,肿烂以后再进一步缠裹用碎瓷割刺,原来红肿的组织溃烂化成脓血流掉,脚不但特别纤瘦而且关节韧带也变得很容易扭折、裹弯,所以有“脚一发味,如果成熟,必易速小”的说法,脚溃烂化脓的时候臭味很重,很难闻的腐烂坏死的味道令人不敢接近,这就是所谓的发味。 除了把瓷片垫在脚掌底下缠裹,也有人拿大片的破瓷片往脚上割的,把脚上的皮肤肌肉割破,促其早点化脓溃烂脱落。也有人把碎瓷敲得更碎成瓷渣,先将裹脚布浸湿了,然后再敷上一层瓷渣在上面,用这样一条满布瓷层的裹脚布来缠裹。裹脚时脚上经常会长鸡眼,根据经验,一长鸡眼,趁着鸡眼还小就要赶快用大针挑掉,有的母亲帮女儿把脚上的鸡眼挑掉后,还故意用针在脚上到处乱刺,刺到千目万孔,这个做法与用碎瓷片裹的目的相同,都是故意要让脚受伤化脓溃烂掉,一双脚才容易裹小。碎瓷夹入缠裹确实让人难以置信,缠裹的残忍痛苦可想而知,一般为人母者很难狠的下心这样下手,所以我搜集到的几个例子都是养女、继母或婆婆、童养媳的关系下发生的,当然也有年纪较长的少女怨恨一双脚裹不小,矢志发愤,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脚裹小的。 棒锤: 在缠足时,少女怕痛常会偷解缠脚布,或是哭叫闪躲不肯缠裹,为人母者屡劝不听,往往拿起鞭子藤条气得到处乱抽,有的时候气极了,故意抽打其双脚,这是为了逼使少女裹脚的处罚,而所用的多只是细长的木条。但是旧日缠足的时候竟然有人用寸许粗的木棍朝着脚趾用力捶打,打到让脚趾骨折脱臼,容易拗折裹瘦,用的木棍有洗衣服、浆衣服时捶布的棒锤,也有用擀面杖。把脚先裹紧了,再用棒锤狠敲,敲到脚趾脱臼骨折,这样脚不但容易裹瘦裹小,一双脚也特别软绵,柔若无骨,这样的例子是妓院鸨母饰雏用的手段,也有继母这样对待女儿的,可以说比酷刑还要惨毒,少女裹脚时脚趾拗折已经够痛苦了,还要再用棒锤朝着脚趾猛捶、猛打,像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接受酷刑一般。 竹片、石板、碎瓷、棒锤的裹法,并不是一般裹脚时所使用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特例,但是确实也太特殊了,这是在缠足的风俗下衍生出来的,有些做法令人难以置信,但每种方法都能找出好几个背景不同的记载,也都能讲出几分道理,令人不得不信。除了这些特殊裹法外还有更荒诞不经的残酷做法,纵观这些缠足手法,令人不免怀疑裹脚与虐待间的分别在哪里。 【金莲的保养】 南方地热潮湿,北方天冷干燥,所以南方人要经常洗脚,北方人可以好几天才洗一次,通常南方妇女大约一至三天就得洗一次脚,而北方妇女则七到十天才洗一次,一般人洗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对缠足妇女来说洗脚却是生活中一件颇重要而费时的事,缠足妇女一双脚裹好以后,最怕让人看到脚,所以洗脚的时候,一定是躲在房间里,紧闭房门生恐别人意外闯入。烧一盆热水,准备好洗脚用的轻石、干布、小剪刀、矾粉、裹布、香粉,然后坐在小椅子上把脚上的腿带、饰裤、弓鞋、布袜,一层一层的解掉,解开裹脚布的时候,因为血液随着裹布解开会冲进脚掌,麻痛异常,所以须要慢慢解开,尤其到了最后一层往往因为汗水和着,裹脚布紧粘在脚掌的皮肤上,撕开来异常难受,所以最后一层要解得更慢,如果在积极裹小的阶段,为了怕解开裹布浸洗会把脚放松变大了,也有人和着裹布浸洗的。洗脚水要愈热愈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足部柔软,有的在水里加上香花、香料,脚先浸热了,才用手擦揉,久裹的脚,脚上都带着一种特殊的黏性,用手慢慢地把那层黏黏的洗掉,扳开畸形的足趾一折一缝清洗,陷折的脚心和藏在脚心里的小趾是最难洗的部位,再以轻石磨去脚趾上的硬皮,关节摩擦的位置容易长鸡眼,要用长针挑去或用小剪刀修掉,脚趾蜷在脚心里,趾端往往陷在脚掌皱折里,趾甲一长出来就会刺到肉里,所以得把拗折畸形的脚趾一只只扳出来,把脚趾修得极短再放同陷窝里,大拇趾为了裹得尖生动人,两侧承受极大压力,很容易被趾甲刺破造成甲沟炎,所以大拇趾趾甲尤其得好好剪短,尤其两个角边得修得圆短,这才用干布擦拭,有的人在裹之前还以双手用力按着金莲,朝理想小脚的方向忍痛按几次,在脚上洒上白矾粉,尤其在趾缝里洒多一点,可以除去湿气,脚不容易烂,也有人在脚上扑上香粉增加小脚香味,这才换一条洗净的裹布缠起来,缠的时候每一层都得截了再截,截到极紧,这样裹起来脚才不会愈洗愈大,有的时候刚洗好不容易缠紧,得把脚抬高几个小时,再把裹脚布解开几层来重新束紧,脚裹好了才着袜穿鞋,因为小脚的妆饰都是合着尺寸自己做出来的,穿在脚上极为紧密贴身,所以着袜着鞋也都极为费时,往往一次洗脚下来得花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