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黄土中药有什么作用(黄土的功效与作用,黄土的副作用)

更新:2022-12-03 22:48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69

黄土的功效与作用,黄土的副作用

土壤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土壤有三个基本功能:

(1)生产功能,这是土壤的首要基本功能,因其具有肥力,可不断的给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2)净化功能,利用土壤中的植物、微生物等对污染物进行解毒,减少或杜绝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的危害。

(3)生态功能,土壤圈对整个地球表面系统起重要的缓冲和稳定作用。

古有谚语“万物土中生”,可见土壤是万物生长的根本,足见土壤的重要性。土壤是绿色生命的源泉,土壤是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家,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为大量的微生物、动物和少量的高等动物提供栖息地,其中大部分微生物在离地面10~20cm深的土壤中生活。土壤最根本的作用是为作物提供养分和水分,同时也作为作物根系伸展、固持的“地基”,因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地,是农业的最基本资料。人类的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主要与土壤密切相关,它为人们提供农产品和林产品等用品。因此,不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资源和水资源一样作为21世纪人类最大的资源,应该加以更好地保护。

土壤具有四个方面功能:1.生产者功能。维持植物生长,并通过食物链养育着几乎所有陆生生物。2.分解者功能。“万物生于土而还于土”。植物枯枝落叶、动物排泄物和残骸,最终由土壤微生物分解变成无机物,再次进入生态断循环。3.水循环路径。土壤涵养水分,调节水圈循环。4.与大气圈进行气体交换。维持大气组成的稳定性。

近50年来,随着世界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土壤不但是孕育万物之本,更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其可持续性的至关重要的有限资源。

总体来说,我们可以把土壤功能分成六个方面。

1、调节功能:

土壤作为自然界组成部分,与其他环境因素的交互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包括①水分循环功能,即土壤在水循环中,对水分渗透与保持的数量与质量;②养分循环功能,即在养分循环中,对植物营养的供给能力;③碳存储功能,即在碳循环中,土壤对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存储功能,尤其是对有机碳的存储功能;④缓冲过滤功能,即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过滤功能;⑤分解转化功能,即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转化功能。

2、动植物栖息地功能:

以保护稀有动植物为目的,确保土壤能够为植物和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土壤,无论是作为还是可能作为某种特殊或稀有物种的栖息地,都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土壤作为动植物栖息地的功能(或潜在动植物群落发展地)对于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3、作物生产功能:

土壤可以固定植物根系,具有自然肥力,能够促进作物生长,进行农业生产。这是土壤被人类最早认识的功能之一,包括农业、林业生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

4、人居环境功能:

是土壤作为人类生活和居住的环境,有提供建筑、休闲娱乐场所,维护人类健康发展的功能。健康良好的土壤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一作用往往被忽视。土壤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同时可以明显减少灰尘的数量,包括空气中的微小尘埃。植物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尘埃,当尘埃进入土壤,会被分解和矿化。若土壤被封闭,则失去了相应的功能。土壤作为人类的居住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其污染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

5、自然文化历史档案功能:

是指土壤有作为历史档案,有记录自然变化和人文历史的功能。在自然历史方面,主要考虑是否有反应古气候古地貌变化的稀有独特土壤;在历史文化方面,主要考虑土壤是否具有人文历史遗迹,如土壤是否含有杰出的代表文化历史的工艺品,是否有受人为影响的底土层(有城市发展的历史遗迹)等。这些历史信息有利于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和预测未来。

6、原材料供给功能:

是指土壤具有供粘土、沙石、矿物提取的功能。例如,粘土含量较高的土壤可以用来烧砖或者制陶,而土壤中的砂石可以用来建筑,但此功能不具有可持续性。

土壤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农业生产,在维护区域和全球的环境质量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系统进行全球性能量和物质循环的重要场所,并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其变化也在深刻影响着各个国家和整个世界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土壤是易受破坏的有限资源,人们在对其进行农业、工业等其他用途利用时,必须进行区域规划以满足当下和将来的需要;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保护土壤的质量;防治土壤侵蚀、土壤污染;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评价城市发展对周边土地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各级政府都必须开展土壤保护工作,并接受公共的监督。因此,政府和民众需要在重视土壤多功能性的基础上,参与土壤保护活动,并根据土壤功能考虑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

土壤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繁荣的文化总是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基础,可以说人类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土壤。

首先多数陆地植物均以土壤为生长基质,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五个基本要素,即光能、热量、空气、水分和养分中,除光能来源于太阳辐射外,其余皆与土壤有关,水分和养分主要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而土壤热量和空气可通过土壤管理实现控制和调节。此外,土壤还为植物提供了根系伸展的空间和机械支撑作用。总之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土壤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转移的关系看,植物生产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辐射转变为有机化学能,并成为动物和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和某些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在这两个过程未能被人类直接利用而剩余的有机物质,均可通过土壤管理使之回归土壤,并经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一部分变成腐殖质,同时释放出各种无机养分,重新供植物生长利用,使物质和能量得以通过土壤不断循环利用,充分体现出土壤在农业生产环链中的枢纽地位。

土壤不同于其他资源,只要“治之得宜,则可地力常新壮,就可以世代永续利用,且由于地球陆地的面积是有限的,因此它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利用不当,则会造成土壤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土地资源不仅数量有限,质量同样具有”可变性“,因此必须认识土壤的特性,爱护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才能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造福。

一、土壤和农业生产

土壤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而且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从现代大农业(农、林、牧)角度来看,农业属于植物生产。植物利用光能同化CO2并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水分,合成有机物质(粮食、棉花、蔬菜、水果、药材)以及其他人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同时为牧业提供精、粗饲料。牧业是畜、禽以农业供给的精、粗饲料或直接以牧草为食,生产肉、蛋、乳、皮、毛,同时提供有机肥料中原材料的行业。人们将有机肥料施用于土壤,保持和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进一步促进农、牧业生产。林业也是以土壤为基础的植物生产,其可为人类提供木材和燃料,此外,还能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草场的重要作用,是农业高产稳产和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农业、林业和牧业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土壤为基础,三者间的结合可以保持农业生产中物质的合理循环和能量的高效流动。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的核心途径就是提高土壤肥力。

二、土壤生态系统

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动植物。农业生产过程实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两类关系的正确处理是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生态系统是指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结合而成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如气、光、热、水、土、养分等)所构成的综合体,其结构与功能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内容。

从宏观来看,生物圈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其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岛屿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多种多样的、大小不一的无数个生态系统、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个具有结构的组成部分,是其中的一个亚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作为独立的土壤生态系统,其在结构上有四个组成部分:

一是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和藻类,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

二是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食草和食肉动物;

三是分解者,是指生存在土壤内部或地表的腐生菌、真菌等微生物和土壤微小动物,它们分解生物残体的有机物质使之变为无机状态,并从中获取养分和能量;

四是非生物物质,是指土壤矿物质、腐殖质、水分和空气等,这些都是土壤生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属于土壤的生物环境。

从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来看,这四种组分之间存在着彼此相互的食物链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决定着土壤中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的速度与强度,决定着土壤肥力的高低。

土壤生态系统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人是高级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索取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向环境中排出大量的废物,因而改变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态的日益恶化。历史上,国内外都有这方面的惨痛教训。

如18至19世纪,美国开发了大片的森林和草原作为农田,由于地面裸露,土壤侵蚀日益严重,1934年曾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黑风暴”,狂风越过美国三分之二的大陆,刮走3亿多吨土壤,水井和溪流干涸,作物枯萎,牛羊渴死,当年的冬小麦减产51亿公斤。

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开垦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也多次引起了“黑风暴”,仅1963年一次黑风暴就毁掉了2000多公万顷农田。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40余万平方公里,如遇暴雨,表土可被冲刷掉3~5厘米深的肥沃土壤。截止2000年,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8.57万平方公里,以后则以每年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这些都是历史上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和过度放牧所造成的后果。

随着工业看的发展,工厂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大量施用农药,造成了土壤的污染,使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恶化,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甚至通过食物链的传播,危害人类健康。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土壤被汞、镉、铅和砷等重金属以及有机氯、有机磷等制剂所造成的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从国内外诸多经验教训来看,要建设高产、稳产农田,需要建立一个农田、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使农田生态系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要制定合理的轮作、施肥和耕作制度,做到用地和养地结合,杜绝只用不养的掠夺式经营方式。

黄土入药治疗什么作用

甘草是以味甘而得名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和根茎。甘草味甘,药性平。归心、肺、脾、胃经。甘草的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皂苷、生物碱、氨基酸、挥发性成分、多糖等。其中,黄酮和三萜皂苷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甘草药材中,甘草苷的含量不得少于0.50%,甘草酸不得少于2.0%;干燥的甘草饮片中,甘草苷的含量不得少于0.45%,甘草酸不得少于1.5%。

黄土什么作用

  黄土产生湿地的影响:对工程建筑在黄土地区时常可以看到由于湿陷作用而产生的特殊地貌形态(如黄土碟、黄土陷穴、陷沟等),在这些黄土地区修建建筑物后,地基土可能因为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而受到浸湿,在建筑物的压力作用下发生湿陷,会给建筑物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黄土产生湿陷的根本原因是:它具有明显和遇水连续减弱,结构趋于紧密的有利于湿陷的特殊成分和结构  黄土的湿陷性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

黄土的作用有哪些

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等作用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

(形成时间、成因、性质、分布。)

黄土地区是中国农业的起源地,黄土的形成跟古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

(历史意义,研究价值)

1.我国黄土分布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新疆、青海、河西走廊、黄河下游及松辽平原等地。

2.外观与成分

颜色灰黄、棕黄或棕红。

粒级以粉砂为主。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并含易溶盐和粘土矿物。

3.成因

原生:风成。(比如黄土高原)

次生:残积、坡积、冲积、洪积等。(比如华北平原)

4.结构与性质

原生:垂直节理,孔隙度大,湿陷性强,抗蚀性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

次生:垂直节理发育不好,湿陷性弱,不易产生潜蚀。

5.黄土与气候

第四纪更新世两大气候特征:

其一,气温几度激烈变化。冰期异常寒冷,间冰期气温回升。气温激烈变化和产生强烈的风有直接关系。(风成黄土)

其二,干湿几度旋回交替。比较干燥的时期,风从沙漠夹带巨量尘沙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堆降(比如黄土高原)。比较多雨的时期,水流不断浸蚀冲刷,携带原本风成的黄土沉积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比如华北平原)。

黄土堆积区的沉积和侵蚀过程受气候变化控制, 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黄土中保存着比较完整的过去气候变化的信息。

附:科研成果举例

黄土高原以外的其他地 区也有第四纪风成黄土的分布, 例如江苏省的南京、镇江和扬州一带(宁镇扬地区)分布的下蜀黄土。下蜀黄土所在的亚热带地区深受东亚季风的影响, 因此, 下蜀黄土成为低纬季风区气候变化的重要地质记录。黄土开始堆积代表了风尘物源区和/或沉积区气候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下蜀黄土起始堆积就意味着低纬季风区气候环境的显著转变。这一转变发生的时间对于理解晚第四纪以来亚洲大陆干旱化进程、东亚季风演化和亚热带区域环境变迁有着重要意义。0.9Ma 下蜀黄土开始堆积是一个重要的区域性气候环境事件, 它是江淮亚热带地区气候显著变干和冬季风增强的直接证据。我们认为, 下蜀黄土的开始堆积指示了 亚洲大陆干旱区域在晚第四纪的进一步扩张, 主要受全球变冷和北半球高纬冰量增加的驱动, 是中国南方 地区对全球降温“0.9Ma事件”的区域响应。

参考文献

何炳棣. 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M]. 香港中文大学, 1969.

李徐生, 韩志勇, 鹿化煜, 等. 下蜀黄土底界的年代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干的指示[J]. SCIENTIA SINICA Terrae, 2017, 48(2): 210-223.

骆进, 项伟, 吴云刚, 等. 陕北黄土垂直节理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0, 27(3): 38-41.

伍光和, 王乃昂, 胡双熙, 等. 自然地理学 (第四版)[M]. 2008.

中药黄土的功效与作用

黄土汤用于治疗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还能够治疗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建议这种药物应当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避免不良状况的产生,同时在服用这种药物的时候也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

土黄有什么功效

  肤色偏黄宜穿以下色系服装  女孩子肤色偏黄偏暗,不要穿色彩暗的服装,而应该多穿一些明亮颜色的服装。肤色暗黄适合色彩浓郁、有光泽感的颜色。  白色系绝对不会出错的,可以让你看起来精神利落。柔软质地的白色衣看上去好气色,好气质!也可穿白底小红花或白底小红格的衣服。这样会使面部肤色更富有色彩。  蓝色调服装,例如酒红、淡紫、紫蓝等色彩,这样能令面容更白皙。  粉色系,像粉蓝,粉红,玫红等颜色都可以让精神不健康的肤色看上去更舒服柔和。  宝蓝色、藏蓝色绝对是瞩目的颜色,不仅看上去会更白皙,而且非常醒目美丽哦。  米色系有视觉上柔和肤色的作用,再搭配一些亮色的配饰,你的气质绝对非凡。如果喜欢还可以搭素一点的格纹的、俏皮可爱  桃红色浅一些的衣服会掩盖住你暗黄的肤色,而且会让你神采焕发,清瘦的人很适合这个颜色。可以试一下哦!  肤色偏黄不宜穿以下系列服装:  避开暖色系列,棕色,绿色,艳色,会使人显得晦暗,没有生气,乡气。。。  皮肤偏黄的人绝对不可以穿黄色系的衣服,使皮肤显得更黄,如褐色、橘红、驼色咖啡色、土黄色杏等最好能不穿则不穿,以免令面色显得更加暗黄无光彩。  不要穿褐色系、深紫色的服装,这些色彩会使黄色皮肤的人脸色暗淡。  头发也绝对不能染黄色的,不然会显得皮肤更加的暗黄无光,还有就是皮肤黄可以用紫色的散粉隔离霜来遮盖哦,气色会好很多。  PS:从服饰色彩的适用面上来说,海军蓝,对黄肤色的中国人和欧美白种人都适用,故普遍受中国人的黄皮肤看上去总是没有生气,给人倦态的感觉。为何明星们总是光彩照人,黑白搭配,把肌肤衬托得异常健康,小麦色看上去也不会暗陈。咖啡色把肤色衬托得很自然,融合的墨绿色衣服和淡紫色衣服搭配可以调和的肤色,看上去白皙。墨绿、枣红、藏蓝都会使你看来自然高雅。  

黄土有什么作用

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等作用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

(形成时间、成因、性质、分布。)

黄土地区是中国农业的起源地,黄土的形成跟古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

(历史意义,研究价值)

1.我国黄土分布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新疆、青海、河西走廊、黄河下游及松辽平原等地。

2.外观与成分

颜色灰黄、棕黄或棕红。

粒级以粉砂为主。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并含易溶盐和粘土矿物。

3.成因

原生:风成。(比如黄土高原)

次生:残积、坡积、冲积、洪积等。(比如华北平原)

4.结构与性质

原生:垂直节理,孔隙度大,湿陷性强,抗蚀性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

次生:垂直节理发育不好,湿陷性弱,不易产生潜蚀。

5.黄土与气候

第四纪更新世两大气候特征:

其一,气温几度激烈变化。冰期异常寒冷,间冰期气温回升。气温激烈变化和产生强烈的风有直接关系。(风成黄土)

其二,干湿几度旋回交替。比较干燥的时期,风从沙漠夹带巨量尘沙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堆降(比如黄土高原)。比较多雨的时期,水流不断浸蚀冲刷,携带原本风成的黄土沉积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比如华北平原)。

黄土堆积区的沉积和侵蚀过程受气候变化控制, 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黄土中保存着比较完整的过去气候变化的信息。

附:科研成果举例

黄土高原以外的其他地 区也有第四纪风成黄土的分布, 例如江苏省的南京、镇江和扬州一带(宁镇扬地区)分布的下蜀黄土。下蜀黄土所在的亚热带地区深受东亚季风的影响, 因此, 下蜀黄土成为低纬季风区气候变化的重要地质记录。黄土开始堆积代表了风尘物源区和/或沉积区气候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下蜀黄土起始堆积就意味着低纬季风区气候环境的显著转变。这一转变发生的时间对于理解晚第四纪以来亚洲大陆干旱化进程、东亚季风演化和亚热带区域环境变迁有着重要意义。0.9Ma 下蜀黄土开始堆积是一个重要的区域性气候环境事件, 它是江淮亚热带地区气候显著变干和冬季风增强的直接证据。我们认为, 下蜀黄土的开始堆积指示了 亚洲大陆干旱区域在晚第四纪的进一步扩张, 主要受全球变冷和北半球高纬冰量增加的驱动, 是中国南方 地区对全球降温“0.9Ma事件”的区域响应。

参考文献

何炳棣. 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M]. 香港中文大学, 1969.

李徐生, 韩志勇, 鹿化煜, 等. 下蜀黄土底界的年代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干的指示[J]. SCIENTIA SINICA Terrae, 2017, 48(2): 210-223.

骆进, 项伟, 吴云刚, 等. 陕北黄土垂直节理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0, 27(3): 38-41.

伍光和, 王乃昂, 胡双熙, 等. 自然地理学 (第四版)[M]. 2008.

黄土有什么用处

煤灰加上点水,再加点黄土可以做成煤球继续燃烧。

黄土的功效与作用,黄土的副作用是什么

黄土能种菜,主要就是种植的时候多施肥就可以,不需要改良。黄土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黄土是优质的土壤,它不仅具备土壤腐殖层、淋溶层、淀积层三层的分层特征,还有其他土壤所不具备的独特品质。黄土是一种很肥沃的土层,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给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都造成严重的危害,需要科学治理。

黄土的功效和作用

黄土加石灰有水泥的功能。

石灰和黄土掺合后再打夯,形成三七土后,这层土越是遇潮气就越硬,另外石灰可以隔断向上返的潮气,下面的水气根本上不来。

再就是坚硬,很多人对这个没有直观的了解,认为就是石灰和黄土掺和在一起,能有多坚硬。以前的农村其实有两种房子,一种是起脊瓦房,一种是平房,这个平房是为了晒东西,北方农村叫“晒棚子”,但当时没有水泥混凝土怎么打这个顶呢。

就是黄土石灰加碎瓦,不止是晒棚子,包括锤地面时,也会用到白灰和黄土加碎瓦块,这样锤出的地面和房顶,以后想要再取起来的的话,需要用风镐或者洋镐硬钻,人挥舞着洋镐一次一个白印子,比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混凝土,但其结实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

下一篇:醋与蜂蜜的作用及食用方法(蜂蜜加食用醋的功效与作用点) 上一篇:全当归片功效与作用(当归片作用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