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保健的含义是什么

更新:2022-01-22 16:42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72

中医保健基本理论
1.阴阳学说

中医学家认为,人体和自然界一样,也是由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方面所组成,这两个方面就是一阴一阳。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简单的,就是指日光的向背,向着太阳的一面就为阳,背着太阳的一面就为阴。后来其涵义逐渐延伸至晴与雨、寒与热、天与地、日与月、静与动、男与女、气与形等。现代中医把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称为阳,把相对静止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称为阴。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两个方面对立统一的结果,人体阴阳得以平衡,就能保持健康。
同样,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阳消阴长”。
那么什么是“五行学说”呢?
2。五行学说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学说,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我国医学便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以补充阴阳学说。这五种物质元素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医学家把五行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把人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体(筋、脉、皮、肉、骨)、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华(爪、面、唇、毛、发)、五方(东、南、中、西、北)等人体器官组织分别归属五行,同时,以五行的特殊性来阐述这些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先谈谈五方:
如:日出东方,而升腾,与木之升发特性相似,故东方属木。
  南方炎热,与火之特性相似,故南方属火。
  落于西方,与金之沉降的特性相似,故西方属金。
  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似,故北方属水。
  中原地带,土地肥沃,万物繁茂,与土之特性相似,故中央归属于土地。
再看看五脏
肝属木,则与肝有关的筋、目、爪、胆均属木
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故心阳具有温煦的功能。
土性敦厚,可化生万物,脾属土,故脾具有运化水谷,产生精微,供养全身的功能。
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有肃降的功能。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属水,故肾有主闭藏,主水的功能
五脏之间的滋生关系:

木生火――肝藏血的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脾能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功能正常。
金生水――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的功能。
水生木――肾精可化肝血,以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情志属于五脏,五脏有生克关系,情志也有生克关系,临床上利用情志之间的制约关系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金克木――悲胜怒
恐为肾志,属水;喜为心志,属火。水克火――恐胜喜
怒为肝志,属木;思为脾志,属土。木克土――怒胜思
喜为心志,属火;忧为肺志,属金。火克金――喜胜忧
思为脾志,属土;恐为肾志,属水,土克水――思胜怒渐

下一篇:简答运动养生的保健原则和方法? 上一篇:健康和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