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从很多不同角度去界定。
今天通俗得讲:
1.喜怒哀乐能在不同的生活事件中恰当的表达和释放。
2.能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变化,能灵活变换自己的不同角色面对不同人事。
即所谓,不固着在一种情绪中,不固着在一种角色扮演中,自己内心有安心和愉悦。
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书本上学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没有把它写到现实当中的问题上,因为书本上写的一些心理问题都是滞后于社会的心理发展,目前来看,零零后他的心理状态和九零后还有这个七零后八零后,等等他们心理状态都不同。一般情况下,老的一辈会对新的已被定性为心理不健康,把年轻一辈对老的一辈的心理评价是不健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呢?很简单,是对心理学的理解的问题心理的健康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才是健康的,我们要有一个认真的思考,其实很多心理专家它本身的心里或多或少都是有心理问题的水心理专家首先自己就要心理问题,因为他们对心理的活动观察的太透彻了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谋,因为心理专家对他人的心理活动,分析过多太了解心理的变化了,所以他们会对人分析过于透彻,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要解决这个心理健康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里外达到的压力平衡。外界的心理活动和内部的心理活动达到了良好的平衡,就是健康的,当我们看到社会问题,我影响到我们自身的不舒服的时候,这就是外界的压力和内在的压力达到压力差从而产生不舒服,不舒服就是一种病态,就是心理不健康。所以真正的心理健康,他是内外很平静,这个陈静是理性的凭证,而不是服从性的妥协性的平静。心理健康的人心如止水,但是顺其自然也能够适应自然与自然界达到天人合一,这就是最好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