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阻滞剂药物作用(受体阻滞剂药物作用机制)
受体阻滞剂药物作用机制
H1受体是一种存在于皮肤血管和平滑肌中的受体。该受体能与组胺结合产生较强的生物学效应。它能引起I型变态反应。H1受体阻滞剂与受体联合应用时,可阻断生物效应,发挥抗组胺作用。除抑制炎症反应外,还具有抗运动、抗呕吐、抗咳嗽、抗惊厥等作用。代表性药物有赛庚啶、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异丙嗪等。
受体阻滞剂药物作用机制是
拮抗剂(antagonist)与受体结合后本身不引起生物学效应,但阻断该受体激动剂介导的作用。根据是否可逆性地与结合到受体的激动剂发生竞争,拮抗剂可以分为两类。
β受体拮抗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β受体阻断剂。分为β1β2受体阻断剂,有选择性的β受体阻断剂,也有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断剂
β-受体阻滞药作用机制
肾上腺素(AD)是α和β受体激动剂,先给予α受体阻断药,AD的升压作用被翻转为β受体激动剂,心排出量增加,外周阻力下降,主要表现为舒张压降低。即AD的升压作用翻转。
受体阻滞剂药物作用机制包括
拮抗剂(antagonist)与受体结合后本身不引起生物学效应,但阻断该受体激动剂介导的作用。根据是否可逆性地与结合到受体的激动剂发生竞争,拮抗剂可以分为两类。 从区别竞争性拮抗和非竞争性拮抗角度看,竞争性拮抗剂的效应可以被增加激动剂浓度所对抗,而非竞争性拮抗剂的效应不能被增加激动剂对抗;竞争性拮抗剂能提高ED50值,而非竞争性拮抗剂不能。
受体阻滞剂与受体拮抗剂
B受体阻滞剂减少房水产生、降低眼压的机理为:
1、房水是由睫状体上皮产生的,对维持眼内压有重要作用,而房水的产生受神经-受体的调节,β受体激动剂有刺激睫状突产生房水作用,而β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激动剂作用相反,能抑制睫状突房水产生,使房水生成减少。
2、β受体阻滞剂有稳定细胞膜作用,减少房水中的阳离子成分,亦可使房水生成减少。
受体阻滞剂类药物
常用的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断剂,比如美托洛尔,富马酸比索洛尔;
二、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断剂,比如普奈洛尔;
三、α1和β受体共同阻断的药物,比如卡维地洛;
四、长效的α受体阻断剂,比如哌唑嗪。
单纯的受体阻断剂单独用来降压的比较少,因为降压效果是比较弱的,往往需要跟其他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