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静坐对焦虑症有作用吗(打坐对焦虑症有没有效果)

更新:2022-11-23 13:03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76

打坐对焦虑症有没有效果

闭眼静坐不可以代替睡眠,不过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在部队有任务不能睡觉的情况,用静思替代睡眠这是一个合理的行为。但是普通人可以保证睡眠的情况下,强用闭眼静思来代替睡眠就不明智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正常的睡眠的情况下,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静思。

每天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超觉静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的训练可以改善身体和精神,可以缓解焦虑,改善抑郁,减少不健康的情绪,对高血压治疗也有益处。

这在医学和心理学上已经有过研究。

打坐对焦虑症有没有效果呢

打坐?菩提本无根!

打坐呢,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好坐,坐不好的原因是因为什么,不好坐的原因是心不死,没有死心塌地的,总是想用那个机心来算计打坐。哎,我会不会经过一定的努力和方法,过程,就会到达那个结果?好像我们下楼坐车,经过这个路,那个路,云路,雾路,到达终点,就有一个阿罗汉果,就有一个解脱,就有一个终极的道果,就必然实现兑现给这个打坐,不一定。

所以我们这个机心呀,投机取巧之心不死,算计,我坐了三天,我还没什么,既没有顿悟,开悟,也没有什么神通,又没有浪花,也没看到香,更没见到菩萨来摩顶。坐到第五天,算了吧,我不适合,我还是走掉的好。我们打坐,打坐,不能够真正坐好的,就是因为这个。而不能够放下机心,不能够死心塌地的,它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造作?

徒:有欲望、有所求。

师:有欲望、有所求、求解脱、求道果,这是善法欲,假如没有善法欲的督促,我们也不会走上修行这条路。所以在某个阶段这个善法欲,还要鼓励它,还要扶植它,所以不能说是问题。

徒:急功近利。

师:急功近利只是说从三法印和方法论,我是用一搏一,还是一搏一万,一本万利还是一本千利,还是一本二利,只是方法论的问题,急功近利不是根本问题。

徒:无明。

师:无明是纯粹的佛教术语,你把所有人都打死了,这个话就没法聊下去了。实际上也确确实实是源自于无明的不了解,因为无明遮蔽到了认知智慧层面,所以不了解这个禅修的体系是怎么回事,禅修的结果会怎么样,终极道果会怎么样,所以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无师智、离师智、自然智都没有现前。离师智,离开老师的智慧;无师智,无师自通;自然智,自然的升起来,打坐到了一定阶段他没有老师了,但是自然就升起来有什么方法来对治当前的问题,升不起来,所以才有各种的机心,困惑,疑惑。所以我们参加过禅七的人就知道了,我们的方法是恰恰让你不了解,让你傻,对不对?目标、思虑都不行,不给你答案,斩尽杀绝。这叫逼拶。

我们参加过南传的禅修吧,象一个有耐心的老阿婆一样,苦口婆心的告诉你,方法,次第,耐心,耐心,耐心,练习,练习,练习,耐心,耐心,耐心,最后就那样了,所以南传呢它就是另外一套禅修体系。它告诉你先把这些理论、方法都给你了,然后中间出现什么了就是耐心,耐心,对治方法就是Anija(无常),Anija(无常)。有什么问题,内心困惑了,睡不着了,因为打坐引起了打嗝呀,告诉你无常,无常,Anija,Anija,就告诉你无常,无常,不要把它当真。它只有这样一个方法。

那么藏传呢就更好玩,藏传的就会不给你讲这些,给你一堆的七瓶八宝,你要这样,你要那样,然后就给你加加加加,所以我们修行人佛教修行者有个叫“穷禅富密”,知道什么意思吗?禅和子他是穷吧,一袭衣服,OK了,走到哪里盘腿一坐,叫穷禅。富密,不行了,早上要供香,花,灯,果,这还不算,这只是饮食方面的。然后,器物方面的,金银砗磲琉璃玛瑙……,接着还要把吃的做成各种花样,然后把用的雕塑成这样,每天要用。所以他跟你讲,命,加加加加,加到你,心理学上讲叫什么来着,饱和效应是吧,它到达一定的饱和了,咔嚓,全放下,大圆觉智,所以叫大圆满,一切皆空,又回到穷和尚这个层面了,穷禅和子这个层面了,所以殊途同归也。

我们大家都坐过了,所以呢,就坐吧,不管你有什么问题,其实所有的问题,就像今天到底我吃三个馒头吃两个馒头的问题,等他再长五年吃三个,吃四个已经不是问题了,对不对。所以我们在修行上是一样的道理。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过不去的修行困惑,卡住我们使我们无法深入禅修下去的问题,今天只吃半个馒头的问题,那明天再看,不过是0.75个馒头的问题。所以,没有高低,没有大小,暂时它确实是有,别当真,对治方法是别当真。但是它确实有时候来自生理层面的要调整,来自于心理层面的需要调整,来自灵性方面的要调整。

其实呢,心不死或者说不能死心塌地地打坐,人人皆是如此,无论出家在家,无论是久参还是新学都一样,总是有一个问号在。

十二字箴言:“佛法僧、觉正净、贪嗔痴、戒定慧”。

我们所依赖的工具:“身口意”。所以打坐是拿什么来做实验?这像不像一个化学实验品的烧瓶啊,我们都是那烧瓶,拿谁的身口意啊,是拿佛的还是拿别人的,还是拿自己的?肯定是拿自己的身口意,那身口意里边,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我们原有的那个化学反应,叫做什么?习性!或者说习气!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这样的对不对,这叫做什么?大乘起信论,始觉,本觉,是不是在不觉的状态,这样是我们固有的,也就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完全在这样的一个模式下来运行,那这个就是世俗的时候,或者说俗世的时候。

小徒弟:就是平常生活呗。

师:哎,对。在这样的一个打转转。然后我们开始,这不是不觉吗?然后我们开始要怎么样啊?通过闻思修,闻,可以,对吧,思,可以,你都可以思啊,然后呢修呢,修就进入了这个,所以在闻思层面仍然建立的是宗教的情感,所以它是强调信,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依然是闻思佛法僧,去要想要了解。

但是要进入修的阶段了,就开始是什么层面呢?实践的,或者说体验的,所以就进入了佛教的叫做:行证体系,就进入了这样一个体系。那戒定慧,也就是戒定慧的体系进入了哪里啊?行和证这个体系了,那离得开信和解的这个体系吗?所以信解和闻思道很相近的,那戒定慧是从“不觉”通过听闻闻思修的佛法僧三宝,然后进人戒定慧的实践,那中间就会有什么?因为这实验器皿,是什么?身口意。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反应,比如说你得了久病,然后遇医、服药,然后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不是一模一样的道理啊,所以你不能死心塌地打坐是为什么?病得太久了,总想着有一个神仙赐你一个灵丹妙药,马上药到病除,全是这个心理对不对?

任何人,不管你学哪个宗派,不管你是东方人西方人,全是这个心一样的,人同此心、情同此理,都一样!所以我们没必要嘲笑别人说这么愚蠢、愚痴,也不能去看不起这些人,明显很愚蠢的人,你还不能那样的,为什么?因为究根结底问我们内心,审问自己的内心去,格物致知,问自己的内心,一样的,还是这个层面,还是想找到一剂灵丹妙药,迅速的药到病除,可是呢,从不觉到觉,从分证即觉,分证什么意思?一段一段的嘛,所以所有的佛教的戒律叫什么?别别解脱,修一个解脱一个修一个解脱一个,分证即佛,“分证觉”或者说部分到了“究竟觉”,所以在整个时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各种的问题,是不是就是禅修的问题和对治了,所以就是禅修的问题和对治。

因此,一个好的禅修方法,就像煲汤做饭一模一样的,人家知道火候,今天我们特别严谨地坐,完了明天基本就都不想起来了,今天坐得有点累,刚好有个外缘刺激很燥,那好我们就停下来,放松下来,然后就停,这就是调,吃点好吃的,早上又兴高采烈的又神清气爽地来坐了,所以就要这样。

因为是拿我们自己的身口意做实验,所以一定要知时、知节、知量。

知时,现在是适合禅修的时候?还是不适合禅修的时候?就拿眼前这一分钟,适合的还是不适合的?适合的!没有噪音、没有太阳晒,又没有大风吹,又不是很热,这个状态下是适合的。知节,待会儿我们第三节了,进入第四节了是不是就有点疲劳了?知量,我们尽管是已经都打过坐的,可是因为很久没有密集坐了,这个量你掌握不好。假如要坐,这支香坐15分钟,哎,坐得很舒服,马上停下来干别的,你又会很舒服,它就是调剂,所以将来你们自己组织禅七也是一样的道理,要知道调剂,就把他那个躁的心,让它还没起,就把它给消融了,烦的心还没有生,刚有点苗头,就使他那个不善法,未生令之不生,已生令之速亡,就是这样,所以说知时、知节、知量。

那我们整个了解了禅修的方法,最终的目标达到的觉证净,所以这个觉证净是佛替我们觉证净呢?还是我们通过闻思佛法僧,实践戒定慧,修正身口意,达到自我的身心的那个革命之后的觉证净啊?是吧,所以不是佛带我们觉,不是阿罗汉替我觉,是我们自己来觉证净。

所以关键的一个,“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我们的禅修方法非常简单,坐,对吧,也没要求你坐姿怎么样,也没要求你要守吸、守窍,也没有要你数息,也没要你观息,也没要你念经,也没要你诵咒,什么都没有,干嘛呢?坐着,又不是傻坐,那不是傻坐说明你要有个念头对不对,这个念头干嘛?所以知之一字,众妙之门,所以要知道我在这儿坐,但是不可以执,我知道我在坐,但是又不能够执,我非得要这一坐37分钟,不够我就不下坐,像佛陀一样的,不够37天,我就不起一坐,直到台风消失了再来我也不坐,我也不起,那也没有用。

所以不能执,还是要知道这个善调,调身、调心、调息,要掌握那个极高明而到中庸的那个圆融,然后自己知道,坐得有点不舒服了,就扭一扭摇一摇,让自己快乐一下,放松一下,然后觉得我又能多坐五分钟了,那我就可以给自己加把劲儿,多坐五分钟。

久坐生禅,不一定开慧,但久坐必生禅,为什么?因为我们所有的这个习性反应都是贪嗔痴的,但是我坐下来之后,这个贪嗔痴的习气,你不去降伏它,它也会自然的就在淡化,对不对。不去降伏它,那你没有刻意培养戒定慧,可是你在这儿坐着,你没有刻意培养,它自然的,守戒是不是在的,已经融摄在里边了,定就慢慢修了,所以开不开慧不一定,但是戒定已经在这个坐里边了,所以六度,大乘菩萨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那前五是不是已经在坐中融摄进来了,所以要了解佛法非常至简之意,至简之意十二字真言。

小徒弟: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

师:所以它很简单,可是呢真的很难,要真的了解这个体系了,确实是非常简单的。

小徒弟:了解了也不一定做得到。

师:但是你不去做,就永远做不到对不对,所以你要从一分钟、五分钟到三十分钟,到突破四十五分钟,到突破一个小时,你要坐着不动,这就叫功夫渐长了。小伙子三日没见,功夫渐长啊,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吧,功夫渐长,渐渐的长起来功夫。

小徒弟:这一节课就是我听得最认真的一节。师父你讲这个就像讲故事一样。

师:对,其实佛法就是故事嘛,佛陀两千五百多年前就走了,咱也见不到他真人,所以现在我们都是听各种的记载、传说,然后来理解佛陀是怎么回事,所以就像讲故事,然后我们自己也成为故事中人,是吧,万一有一天说不小心,某一个人就看到,有一群人,其中有个上海的小男孩儿,跟一个大和尚,就在佛光山怎么着怎么着的,我们就无形中成为故事中人,有可能,这很有可能,所以你要小心哦。

小徒弟:小心成为传说。

师:阿育王对每一个和尚他都磕头供养,那个小沙弥六岁吧,结果轮到他来了,他说你太小了,我没办法给你磕头,当着大庭广众之下给他磕头,他觉得面子上有点过不去,堂堂一个大王啊,然后那个小沙弥就说,大王请你跟我到屋里来,两人悄悄到了室内,然后小沙弥说,大王你看我,一看小沙弥坐在那个瓶子里,阿育王说“哎呀,了不起,我给你磕头,”,小沙弥说:“这件事儿不能让别人看见啊,”阿育王本来说我给你磕头这件事儿也不能让别人看见,结果小沙弥坐在瓶子里,他怎么才能坐到瓶子里呢?打坐!

应你的所求,我们来看看妄念怎么办?

来我们看自己的妄念,哪部分的最多,你坐的时候都被哪种妄念拉着走最多,也不用说最多,甭管大小,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乐的。未来的、过去的,明天设想憧憬未来,追思过去,追思已逝、设想未知,基本上妄念,还有什么吗?

好比早上你走上来,我们正在坐着,突然听见他们那个大喇叭,这是什么呢?现前的,有什么你就去攀缘什么,这个是眼耳鼻舌身意被现前的境缘给拉走,叫攀缘,所以它是在,完后我们是攀过去,所以叫攀缘,你眼耳鼻舌身故意去听的,本来它可以不干扰对不对,但是它就是干扰我们了,就是攀缘。

思虑,思虑有时候就会变成焦虑和疑虑,它会以各种方式显现出来,所以所有的妄念无非是想,明天没到,什么时候去啊,突然想喝茶,是喝红的喝绿的,喝铁观音的还是乌龙的,就开始在那儿想,想得很美,口水出来,好吃的好喝的,然后想,仔细做心理分析,你想过去是好的方面的多,还是坏的方面多,对于成年人不好的远远多过好的,对于未经世事的人,他想的全是好的,明白了吧,所以若能稚子之心,就这样子,如果你在回忆的过去全是好的,心就软了,所以这点上真的是不一样,我们成年人想的都是不好的东西多,当下的境缘是不是不可预测,那这些呢,是因为我们正在做的事,境缘是外的,那这思虑内生,那还有一些东西呢,真的是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来的一些个念头,你根本无法,既不属于对过去的回忆,也不是对未来的焦虑,也不是当下境缘,就是有些念头莫名其妙的发生了,那些呢有的时候是业习,这个是没办法的,你一打坐会把它给莫名其妙的激活,但没关系。那所有的妄念也就是说对过去的这些的追思,是源自于什么?记忆是现象,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属于是对过去的追忆,对不对,属于什么蕴,想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我们只是念,但不了解它的作用,那以往过去的无论过发生过什么,为什么还干扰到我们现在的念呢,它就像浮上来的是吧,它就自然的浮现出来,而浮现出来我们那个,叫什么?我们的业习就继续给它加工、深造、酝酿,有它的价值判断、取舍,那件事儿是错的,这件事儿是对的,这个人假如再见会怎么样,假如不见会怎么样,是不是都源自于这些,你又去从,什么叫轮回,是不是这就是轮回,就在念头里已经一番轮回,把你过往发生的,有时候想得很真切,同学聚会,很深刻很深刻。

假如说当我们正在坐的时候,对于这些已经过往的念头,假如说一个死人还会不会有这些东西,也就是这个是一个做意,要故意的,就是一个做意,一念间一瞬间你要做意,假如一个死人就没有这些,所以禅宗师父说:“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过去以往譬如昨日死,死人了不存在这些价值判断,什么恩怨情仇是不是一笔勾勒,什么自行车抵押贷款合同、房贷…..都一笔勾销了,所以过往的那个妄念,这是做意对治法。

过往种种譬如昨日死,那同样的,未来未至,是不是本来它就没有啊,本来还没发生的,你去遥想它,是不是就是胡思乱想啊,不管你的规划计划怎么样的好,但是它没有发生的,是不是都属于妄想,所以未来未至,它本来是什么?无生的对不对,所以未来未至本无生,“过去以往譬昨死,未来未至本无生!”

那当下的境缘呢,六字坛经说:若心对境不生念,如何为禅如何禅定,内于心不动,外于境,不生心不动念,是不是当下再有什么境缘也不会干扰到我们?所以当下的对境不生心,心若无生境已亡,心境两空。既然来自于这些过去的、未来的、当下的这个妄念,都烟消云散了,亡汝今心,没有你当下的这个心是不是就空了,这亡是逃亡的亡,不是死亡的亡,消亡的意思不是死亡,所以当下你没有这个念了,没有这个心了,一念澄明?就现前了,所以对治妄念,不需要念经不需要念咒、不需要数息,不需要任何一个有为法,仅仅一个做意,就是念头来以妄止妄,用这个做意来止掉所有这些个妄,然后逐渐逐渐的改变过往的形成的,像羊肉串一样的习气,好吃的,然后变成零散的,从正规军变成游击部队,到散兵游勇,然后你的正念加强,你从一个散兵游勇,正念开始找到一个平衡,起码两方都是平衡的,最后这个妄念成为散兵游勇,被你的整体的各个击破,所以这个禅修方法很独特,要会用,都是念间的事情,一念间的事情。

所以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作首打油诗,“过去犹如昨日死,未来未至本无生,现前对境无心起,一念澄明空不空。”是吧,你这一念澄明是有个空明的,所以这空灵灵的这个空是不空的,了解这一点,就这样用功,所以对治这些禅修出现的妄念、昏沉,我们就一点点对治它,当没有昏沉和妄念了是不是就直接,也不能说直接就能,但起码也就会越来越深入禅修的核心去,所以一个枯燥的无聊的禅修就变成有味道了,那个有味道就是空不空,就慢慢的这样去体会。

所以不需要念经,不需要念咒,那些都叫什么法?替代和转移法,只是我实在没办法了我就替代,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静,明矾投于油条,油条不得不滚,就是啊,祖师大德的形容嘛,宝石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净,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明。不一定的,它还在翻滚。所以这个方法就是完全以空灭空,以有灭有,这个做意可说是有,但是它生了就灭去,你不要再去刻意执着这个,对吧,所以这个是以空灭空,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佛魔都不存在,灭除烦恼的方法一概扫荡,干干净净,这就是禅。

打坐治疗焦虑

‘静坐’适应听音乐,但要有选择性,因为音乐是刺激大脑皮层的,如果是健康人可听轻音乐,可有焦虑情绪的人要听慢音乐,如果是有抑郁情绪的要听节奏快些的,不要弄错。

南无阿弥陀佛!

打坐对抑郁症有没有效果

你有了妄想,无法平静心灵,或者你可能有了看破红尘的念头,静下心来,好好练吧

打坐可以治好焦虑恐惧吗

分享

<a "="" data-cmd="sqq" http://pubimage.360doc.com/NewArticle/share.jpg"); background-position: 0px -90px;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overflow: hidden; border-radius: 5px;">

更多

【治疗神衰】如何提升人的精气神与如何静坐2017-07-03 ywq5188

这个帖子主要从精气神(能量)方面来阐述如何调养身体,治疗神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精气神的概念与作用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含有元素的意思。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在古代讲究养生的人,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如人们常说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尤其是当精、气、神逐渐衰退变化,人已步入老年的时候抑或是生病时就更应该珍惜此“三宝”,古人对这点非常重视。

精气神反映的不仅是外在的精神面貌,更是内在的身体健康。精气神足形健则神旺,静气神亏形弱则神衰。当人体精气充足,血脉充盈,则身体健壮,精神充沛,面色红润,两目炯炯有神;如精气不足,血脉空虚,脏腑功能减退,则精神萎靡不振,面色不华,目无光彩。可见,精气神的盛衰是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特别是神衰患者,精气神(能量)往往严重亏损,导致没有足够的能量输送给头脑,从而引起头晕, 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健忘,倦怠乏力,注意力无法集中,头脑不清晰等等症状。精气神足了,这些症状也就消失了。所以如何提升人的精气神显得非常重要。

2,精气神的主要来源

精的来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造化生殖之精,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作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亦称水谷精微.有了营养物质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食物方面可多吃:山药,枸杞,黑芝麻,黑豆,桂圆,莲子,黑木耳,小米等。这些食物有很好的补充精气神的功效。宇宙之气:精气神的还有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宇宙之气。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接天气、地气还有人气,要通过天地人三宝补充能量,不仅仅是吃喝。

现在的人,体力、脑力劳动过度,精神压力大甚至狂躁、抑郁,精气神消耗过大,单凭我们吃的这点食物来补充精力和营养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很多人看起来无精打采、肤色暗淡无光、眼神低落沮丧,亦或是已经疾病缠身。因此特别主张子时(23点至凌晨1点钟之间)补元气。古人无不是天一黑,不点灯就睡觉,这个时间当然高效接收宇宙的生气,以补充身体的元气。

适量运动:常言说:“生命在于运动”。正确的运动,不仅使肌肉得到锻炼,也常常会涉及到呼吸导气,促进精气运行,实际上促进了“练气化精”,“练精生气”,进而达到养“神”的效果。因此运动以后,常常会达到一种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的状态。但是过量的或者不恰当的运动,则可能导致伤精、动气、劳神,其结果则适得其反。

静心凝神:静心凝神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养足人体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达到万念皆空,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使身体进入静息和休养的状态,久久行之,能收到保养精气神的功效,精足,气旺,神全。

神包括精神、心理等方面。养神的关键是养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又说“五脏之神,皆拱于心”,所以,心虚则神不安,很多精神问题、心理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生理上,其实是心出了问题。这时候,光靠言语开导还不行,还得养心。心养好了,自然“神采奕奕”。而养心则是保持心情舒畅,乐观从容,身心放松,静心凝神。而静坐则是最好的养心方法。

凡病都要靠三分治,七分养,特别属于劳虚的神衰,静养显得格外重要。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一个自动修复的功能,而静养可很好的启动身体内部的自动修复功能,提高我们的免疫力。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心不清净,思虑妄生。心神安宁,病从何生。闭目养神,静心益智。药补食补,莫忘心补。

3,精气神的消耗与防漏我们每天睡觉,吃饭,运动,静坐都可以补充到一些精气神,而我们有时还感到精疲力尽,无精打采。人们不禁问:这些精气神去哪了呢?

二是指人的种种欲望也会漏掉;生气,嗔恨,嫉妒,悲伤,抱怨等等都要消耗能量。我们要保持舒畅的心情,放松身心,快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是指我们的六根用得多了,也是一种漏。久视伤血,话多伤气,久思伤神。所以不要让自己过于劳累,学习工作都要劳逸结合。

漏失最多、最严重的就是有妄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胡思乱想”、“欲望重重”!一个人的精、气、神消耗过多以后,它没有力量供应给头脑使用,就会表现得两眼目光呆滞,再其次就是头脑反应迟钝,头晕,昏沉,头脑不清晰,有时头脑一片空白。

为什么头脑痴呆?就是因为没有达到足够的还精补脑。这个“精”指的是先天的元气,绝对不是指后天能够生育的精子。之所以产生后天的精子,是因为有了强烈的欲望,才使先天的元气降落为后天的精子。因为生理的这一股能量,在我们的头顶上,它就是神光;在我们身体的中部(胸部一带),它就是气;这个“气”绝对不是呼吸之气。呼吸之气仅仅是起一个火柴的作用。当人有了欲望以后,气不断地沦落、下降,停留在身体的下半部,就完全变成精了,这个“精”,就是后天能够生育的精。如果没有欲望的话,它就保持先天的精力或者说“元气”。既然是先天的元气,它就会进入先天的轨道,也就是进入中脉,输送给头脑。我们现在的能量,就是因为它不能保持先天的元气,所以就进入不了先天的轨道;也正是因为它变成了后天的能量,所以它必然走后天的通道——从下面漏掉!(所以要禁欲!)当一个人体内的精、气、神很足的话,升到了头上,头就会显得特别饱满!打坐,固然可以让体内的精、气、神充足,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适当地走路、散步、劳动,科学的补充营养(食物药物)都可以让体内的精、气、神充足。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保持畅快的心情,放松身心,科学的补充营养(食物药物),适量运动,作息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坚持静坐(静心凝神),清心寡欲,禁欲(节制),少胡思乱想,不断的积累精气神(能量),久而久之,我们的能量就足了,能量就会沿着我们的颈椎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头脑。这时候头晕,昏沉,头脑不清晰,倦怠乏力,心神不宁,失眠等等的症状也会消失,而给我们带来的是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当人处于'恬淡虚无'的状态时,他能够感觉到'真气'的运行,这就叫'真气从之'。中医发现,人的经络和腧穴都是古代的圣贤们在'恬淡虚无'的状态下体会出来的。“精神内守”就是说“精神”不要外泄,精气和神气留在体内,不要外泄。这样的话还有什么病呢?什么病都没有了,心神安宁,病从何生。

与神的内守相对应的是“漏神” “失神” 心“不在焉” 等,初期会影响情绪(如:难以“聚精会神”--注意力极难集中;“心神不宁”-- 强迫状态;'神不守舍'--焦虑、坐卧不安;'失魂落魄' --抑郁;'魂飞魄散'--恐惧状态;“失神”--目光呆滞的木僵状态;“神出鬼没”--幻觉或妄想,等等心理问题),后期会伤神(严重的精神衰弱,失眠多梦,心神不宁等等)

有的朋友说有焦虑,恐惧,不想与人交往等等的症状,怀疑是不是患了焦虑症,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等等。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心神失养,“漏神” “失神” 心“不在焉” 等。

当心神安宁了,身心合一了,这些症状也就消失了。就如当我们患了严重感冒发烧时,头痛脑胀,不想吃饭,不想说话,不想动,浑身无力,不要怀疑你患了头痛,肠胃病等等,其实,这些症状只是感冒的附属症状而已,当感冒好了,这些症状也就消失了。所以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找到根本病因,标本兼治。

不要过于在意自己的症状,拿症状来说事。这些症状只是神衰的附属症状而已。其实这些症状是为了保护我们,是在提醒我们需要休息休息了。头紧箍感是提醒我们,不能思虑过多了,头脑需要休息了,身体休息静养了。

我们知道,导致神衰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思虑过多,心神失养,精气神不足,从而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症状。虽然它的症状繁多,让我们有一个病魔缠身的错觉,觉得自己啥病都有。但请不要害怕这些症状。我们要找到最根本的病因,做到标本兼治。

为什么神衰难于治愈,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症状繁多,让患者惊慌失措,无从下手。而患者的不良情志又会加重病情,病情的加重又会影响情志,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好不容易吃了些中药取得了一些效果,又从妄念和欲望消耗掉了,边吃边漏,边调养边破坏,这就使我们的精气神无法充足。

这里摘录一段:(最重要的是休养心神)神衰,顾名思义,就是大脑神经的衰弱,它可以说是一种心病,是我们的心神长时间受到损耗,从而导致了我们现在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症状。同时,因为这些症状,我们开始恐惧,开始忧虑,想通过各种办法来逃避它,摆脱它。这样,我们整天处于忧心忡忡的状态,处在对未来的忧虑中。殊不知,就是这样的心态,成就了神衰,它在你这种不安定的心态中渐渐强大,它会通过大脑来幻想各种不真实的假象来欺骗你,用过往各种你所经历过的痛苦的回忆来打击你!于是乎,你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痛苦状态,你越是苦苦挣扎,越是急切的希望它赶快好起来,而它却似乎根深蒂固,最后让你的希望一次次落空,使你疲惫不堪。

神衰,其实是一种心病,是由于我们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急功近利的错误心态引起的。它表现在于我们大脑中的各种不切实际的妄念,各种对于痛苦回忆在脑海的回放,制造假象让你对未来忧心忡忡。神衰,也是心神的损耗。心神的衰弱,使它削弱了它对于我们各种行为的控制能力。所以,才会有了神衰导致的各种症状!但这些症状却是及其不真实的,一旦我们的心神得到了足够的休养,所有的症状都会消失殆尽!

好了,问题的根源终于找到了。只要有办法让我们的心神得到了足够的休养,那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万事大吉了!

下面我来讲讲休养心神的办法:心病还需心药治,神衰是心出了问题。

只有把自己说服了,让自己想通了,才能彻底地根治心病。活在当下,不受过去痛苦的回忆和脑海中各种未来的假象欺骗,关注于眼前的事,做应该做的事。也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就睡觉。不要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却想着其他事,这是恢复的大忌。不要有妄念,脑子一旦胡思乱想,妄念纷飞的时候,心神就会被侵扰,这样就影响了心神的休养。此时,要立马制止,做到栓心猿,锁意马。不要随便让念头跑出来,去除一切杂念。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杂念少了,心神得到充分的休养了,心就会变得清净,脑袋就会变得灵活,思路就会逐渐清晰,人也变得精神了。心平气和,顺其自然。好的与不好的,都是自己的。不抗拒,不躲避,不厌恶,去面对,去接纳,去享受它吧。

下一篇:韭菜的营养功效与作用(韭菜功效与营养价值) 上一篇:痉挛肌治疗有什么作用(肌肉痉挛用什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