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表陀飞轮的作用(陀飞轮表的工作原理)
陀飞轮表的工作原理
陀飞轮手表误差能精确到:年误差低于1秒!
陀飞轮表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法文Tourbillon(故又称特比龙),有“漩涡”之意,是指装有“旋转擒纵调速机构”的机械表,陀飞轮是音译与意译相结合。宝玑发明陀飞轮机构,是为了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
普通的机械表,由于受到发条松紧度、金属疲劳以及地心引力的影响,误差较大;陀飞轮调速器,是惟一可以不受这些影响,年误差低于1秒,也是惟一可以达到天文台级的机械表结构。
今天,几乎所有的表芯原材料和关键零件都只能在瑞士生产 ,完全原产的瑞士陀飞轮表芯,动辄百万元以上,装载陀飞轮机芯的机械表也一直是收藏界的宠儿,几成货币的代名词。
扩展资料
陀飞轮技术原理
当一只钟表处于垂直位置时,由于来自地心引力的作用,它的调节控制器,即是其摆轮、游丝和擒纵器,会在每一下摆动时发生难以觉察的快慢变化。如果把调节控制器装设在一个每分钟转动一周的“笼框”上,即可获得一系列的垂直位置。
这样便可以使钟表走动时十分准确,并能够互补误差。这个原理看来十分简单,但实施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原因之一便是“笼框”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3克或0.013盎司——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
另一原因是,它由72个精细组件组成,而其中大部分为手工制作!
参考链接:百科-陀飞轮手表
陀飞轮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是不是正品
机械表飞轮原理
飞轮具有较大的惯性矩,高速转动具有很大的动能。在车辆上可以通过他的惯性矩降低引擎转速的变化速度,使运行平稳。在储能应用中,通过真空等方式尽量降低飞轮运动的阻力,用很小的能量消耗来维持飞轮的动能。当需要时,动能则释放到轴上,带动发电机,避免断电事故发生。
陀飞轮机械表原理
1、机械表的快慢,主要是由摆频来决定的,通常摆幅越大,摆频就越小,摆幅越小,摆频就越大。一般手表是依靠游丝的收放来控制摆幅,这就是调整快慢的基本原理。让可供收放的游丝长些,就会使摆幅增大,摆频就会变小,手表就会变慢;反之,摆频变大,手表就会变快。
2、本身结构问题,受地球引力作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的偏移会产生位差,发条从上紧到放松,力矩不平衡,在加之受外界温度、磁场、震动等影响,机械手表即使再提高一些频率,也不可能达到石英电子表的精度。
3、磁力场效用,在游丝被磁化以后,圈与圈之间只是在佩戴时才显示出来,有粘滞或短暂的搭圈,特别是在立面时,游丝会因本身重力而耷拉垂下,手臂的摇动会加剧它的径向移动,磁能效用因为这个而显示。
4、摆轮和游丝的均衡性,尤其是摆轮,摆轮均衡性非常不好,就会造成摆轮在某一摆幅下,凸显出表面化的精密度变动。
手表飞轮原理
自行车飞轮在两个轮的轮毂中间配合链条加速车轮的前进动力,就是两轮同步加速动力原理。
飞轮修理工具:12-14、14-17的开口扳手各一把,钳子一把,小锤一把。钢钉一个或冲子一个。
先用12-14或1417的开口扳手把自行车两边的支架上的螺丝卸掉、拿掉车腿和链条、后后轮卸掉就可以了
如果说是锈死了的话只需要点几滴机油在来回活的一会就可以了
如果说是弹簧卡片的弹簧锈掉了,致使卡片不能弹起来的话,可以找有弹力的橡胶块切成薄片放到卡片下面就可以,转动飞轮看看是否能卡住,能卡住的话就证明成功了、再按卸的顺序装上飞轮就可以了
表中的陀飞轮技术是什么
发明陀飞轮的是路易·宝玑先生。
宝玑大师在200多年前为抵抗地心引力发明"TOURBILLON"时,肯定没有想到这一小小机构从此开启了人类时计史上与地球引力抗衡、跟星体同步运行的一场无休止的探索和痴迷。他肯定也没有想到中国人给他的"TOURBILLON"取了一个信、达、雅的名字:陀飞轮。
路易·宝玑1747年出生于瑞士的Neuchatel,自幼就显示了对复杂机械的非凡天赋。15岁到凡尔赛学习钟表制造,在5年学徒期间,他入读马塞林学院的晚间数学班,为研制精密的仪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宝玑勤学苦练,很快脱颖而出,成为钟表业中的新秀,受到法国皇室的青睐。一些皇室成员、达官贵人成了宝玑家中的常客,这更增加了他的名气。1775年,宝玑在巴黎创立了Quaide Phorloge—宝玑表的前身,立即得到欧洲贵族社会的认可,王公、后妃纷纷订购宝玑的产品。由于他对机械具备渊博的知识,对钟表的特点及技术独具过人天分,使他吸引了当时最优秀工匠投身其门下,同时在他循循善诱的训练下成才。宝玑仍毫不懈怠,继续研究钟表技艺并屡创新作,他丰富的想像力得以活现成为一件件动人的优秀作品—发明大大减少自鸣表阔度的鸣钟弹簧;世上第一个手表防震装置,令手表不再那么容易受损,性能更加可靠;定速擒纵结构;宝玑摆轮游丝;三问表的盘旋式打簧系统;自鸣钟;以及在1801年取得专利权的陀飞轮标准时计。
陀飞轮手表原理图
宝玑的陀飞轮原理与技术持续了一百多年,一直没有重大的变化,直到1920年代,德国的Albert Helwing (Deutsche Uhrmacheerschule的技术部门主任)发明“浮动陀飞轮”(flying tourbillon,或称为“飞行陀飞轮”),它是一种没有支架(bridge)陀飞轮,为的是让陀飞轮尽可能地扁一些(as flat as possible).这一种自由立式框架(free-standing cage)是Albert Helwing发明的目的。
Albert Helwing回忆他的发明时说:框架的重量仅700mg,没有人相信它足够有力。因此我在框架的一侧也系了一条,重量是250克。这样,在通往Deutsche Uhrmacheerschule的入口厅展示箱内,我悬挂了这个浮动陀飞轮装置,这一挂就是4个星期,所有的批评言论通通沉寂下来······
陀飞轮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组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转动,以一定的速度不断的旋转,使其把地心引力对机械表中“擒纵系统”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时精度。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已经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历来被誉为“表中之王”。
陀飞轮表的创意在于,将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Carriage)之内,使框架围绕轴心也就是摆轮的轴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转。这样,原本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因而当表搁置位置变化的时候,擒纵机构不变,造成了擒纵零件受力不同而产生了误差;当擒纵机构360度不停的旋转起来的时候,会将零件的方位误差综合起来,互相抵消,从而消灭误差。陀飞轮一般是1分钟转360度,也是最理想的旋转速度。
陀飞轮的原理就是当钟表在垂直位置时补偿地心引力的作用。换句话说,当一只钟表处于垂直位置时,由于来自地心引力的作用,它的调节控制器,即是其摆轮、游丝和擒纵器,会在每一下摆动时发生难以觉察的快慢变化。
如果把调节控制器装设在一个每分钟转动一周的“笼框”上,即可获得一系列的垂直位置。这样便可以使钟表走动时十分准确,并能够互补误差。
这个原理看来十分简单,但实施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原因之一便是“笼框”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3克或0.013盎司——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另一原因是,它由72个精细组件组成,而其中大部分为手工制作!
机械表上的陀飞轮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就是来回转动的飞轮本身能绕着一个轴进行360度的旋转,这样可以消除一部分重力对表造成的影响
陀飞轮手表的工作原理
陀飞轮是TOURBILLON的音译,意思是旋转式擒纵调速机构。 陀飞轮表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法文Tourbillon(故又称特比龙),有“漩涡”之意,是指装有“旋转擒纵调速机构”的机械表,陀飞轮是音译与意译相结合。宝玑发明陀飞轮机构,是为了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 普通的机械表,由于受到发条松紧度、金属疲劳以及地心引力的影响,误差较大,陀飞轮的原理基本上是把游丝、叉式杠杆和擒纵系统设计在同一轴上运作,陀飞轮在运行时会不断旋转,以减少地心引力所造成的影响,由于手表并非长时间垂直放置,因此陀飞轮装置对手表的作用已经没有怀表那么大。今天,几乎所有的表芯原材料和关键零件都只能在瑞士生产,完全原产的瑞士陀飞轮表芯,动辄百万元以上,装载陀飞轮机芯的机械表也一直是收藏界的宠儿,几成货币的代名词。
陀飞轮手表机械原理演示
在保养得宜的情况下,陀飞轮机芯精度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最少可以用50年。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陀飞轮机构,是为了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陀飞轮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组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转动,以一定的速度不断的旋转,使其把地心引力对机械表中“擒纵系统”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时精度。
陀飞轮的原理就是当钟表在垂直位置时补偿地心引力的作用。换句话说,当一只钟表处于垂直位置时,由于来自地心引力的作用,它的调节控制器,即是其摆轮、游丝和擒纵器,会在每一下摆动时发生难以觉察的快慢变化。如果把调节控制器装设在一个每分钟转动一周的“笼框”上,即可获得一系列的垂直位置。
这样便可以使钟表走动时十分准确,并能够互补误差。这个原理看来十分简单,但实施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原因之一便是“笼框”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3克或0.013盎司——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另一原因是,它由72个精细组件组成,而其中大部分为手工制作!
在保养得宜的情况下,陀飞轮机芯精度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因此可以使用非常长的时间,陀飞轮上发条也是在购买时就会做好的,一次上发条以后就不需要再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