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五味的作用是什么意思(五味的含义及作用)
五味的含义及作用
滋味在里面,酸甜苦辣咸!
五味的含义及作用及功效
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为中医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的诊断治疗、遣方用药等方面运用广泛。
1、即辛、酸、甘、苦、咸。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近人认为药物味的不同,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如辛味的多含挥发油,酸味的多含有机酸,甘味的多含醣类,味苦的则可能含生物碱、甙类或苦味质等。
2、《灵枢经》篇名。,主要论述食入五味,各走其所喜的五脏,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咸味入肾。日常所食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中都各具有五味所属。本文以五行生克规律,说明了五味与五脏疾病的关系,故名。
五味的含义及作用与功效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代表着药物不同的功效和应用,是药物功用的重要标志。另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因都分属于五味之中,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升降浮沉是用以概括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药物性能,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
五味的含义及作用功效
这句话的意思是: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五味的阴阳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
出处:战国至秦汉·佚名《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译文: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膻中,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布出来。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五味的阴阳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
五味有几种含义
酒知人生五味:舞台中央摆放着五个杯子,杯子里分别装有五种不同颜色的饮品,寓意为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双方父亲携手将这五味混合在一起,并分别装在两个杯子当中,亲手交给新人,新人将人生五味一饮而尽。这是一个饱含寓意的交杯酒仪式,新人在这个仪式中体味着人生的意义。
五味的作用特点
五味杂粮指是的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一起涌上心头。体会不出是那种味道,形容人的心情不好受。另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一般把淡味归入甘,涩味归入咸。五味都有各自对应的体内器官和功效,饮食五味均衡,才是最好的养生。
五味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常说的五味指的是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中国人做菜,讲究五味调和,这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调味的最初目的,其实是去除饮食材料中的异味,比如苦味、腥味等。到了后来,人们更加追求的是食物的美味,这一需求促进了调味品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从先秦时期的文献看,当时辣椒和蔗糖还没有传入,但调味品已相当丰富,除了盐以外,人工加工出来的调味品主要有酱、醋、豉、糖等。
酱在中国古代烹饪中占有重要地位,《急就章》的颜师古注就说:“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如军之须将。”意思是酱在菜肴中的作用和将军在军队中的地位差不多,可见酱的重要性。
酸味主要是由醋来提供的。醋也叫“苦酒”,传说造酒的老祖师杜康发明了酒以后,他的儿子黑塔也跟着父亲,学会了酿酒的工艺。有一次,黑塔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太可惜,于是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过了一段时间,黑塔打开缸,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尝一尝还有酸甜的味道,于是醋就这么产生了。醋开始时叫做醯(xī)或者酢(cù),制醋大约从周代开始,周朝的皇帝还特地任命“醯人”这种官员,来负责酿醋和腌菜。当时的醋,还只是供贵族享用的珍贵调味品。
汉代以后,醋的生产与应用才逐渐推广到寻常百姓家,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酸味调料。到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酿醋技术已十分发达,据《齐民要术》记载,当时已经能酿造出二十多种醋来。
辣椒是辣味的主要来源,但辣椒一直到了明朝才从南美洲一带传入中国。在此之前,古人调和辛辣味主要靠葱、姜、蒜、花椒、桂皮、芥子等天然调料,而辣椒一经传入,就迅速成为了明朝人饮食的主要调味料。
咸味的来源是食盐。按照产地,食盐分为海盐、井盐、碱盐、池盐等。海盐用海水煮晒而成,井盐取咸味井水煎炼而成,碱盐是刮取碱土煎炼而成,池盐是取咸水湖泊之水风干而成。著名的咸水湖泊青海湖,就是池盐的重要产地。
甜味的主要来源是砂糖,砂糖是用甘蔗或甜菜熬制而成的。虽然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开始种植甘蔗,熬制“柘(zhè,即蔗)浆”当作饮料,但作为调味料的砂糖的加工技术,一直到唐代初年,由于唐太宗的关注,才从印度地区引入中原,中国才第一次用砂糖来增加食物的甜味。此前,为了提高食物的甜度,古人主要选用大自然中含糖较高的果类,比如枣、柿子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蜂蜜和饴糖。蜂蜜最初采自野蜂,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成熟地掌握了驯养家蜂的方法。饴糖即麦芽糖,麦芽糖是从发芽的麦子中发酵提炼而成的。
除此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天然调味品,如苓(líng)、芗、桂皮、茱萸、韭、薤(xiè)等。苓也被称为甘草,芗就是紫苏草,薤就是小蒜。这其中最特别的还是韭菜,现在人都把韭菜当菜来食用,但在古代一直到魏晋时期,韭菜都是调味品。
五味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什么叫几庚
庚(拼音:gēng)是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金文。“庚”字的本义未见于文献,颇有争议。早在甲骨文中,“庚”就已经假借作天干第七位的名称。古人将干支与五行、五方、五味及五常等相配,故“庚”又被赋予“金”、“义”等含义。农历夏至三庚数伏,所以“庚”又成为“伏天”的代称。此外“庚”还有道路、道理、年龄、更替、偿还等义,疑均为假借义。
几庚:年龄的意思。
五味表示什么
五味中,秋天代表辛。东方生风,春主木,在脏为肝,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南方生热,夏主火,在脏为心,在窍为舌,在味为苦;中央生湿,长夏主土,在脏为脾,在窍为口,在味为甘;西方生燥,秋主金,在脏为肺,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北方生寒,冬主水,在脏为肾,在窍为耳,在味为咸。
五味的主要作用
【众所周知,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也有寒热之性。同样,药物也有各自性味,从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治疗作用。所以,在使用药物之前,应先了解各种药材的性味,然后针对自己的体质来选择药材治病养生,这样才能使药材真正发挥的效能,达到冶病养生的目的。】
四性
四性又称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四性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前人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各种药物的性质及其疗效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药物作用于人体的不同表现进行概括和总结而来。
四性的具体所指,历代医家有不同看法,而且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对四性的具体描述也各不相同。《神农本草经》中指寒、热、温、凉四气,但在具体药物的四气中,却未提到凉,而是有平,该书所载药物的四性可归纳为寒、微寒、平、微温、温五类。之后各医家又有多种称谓,如甚寒、颇寒、甚寒凉、暖、冷、大冷、至冷等。然而中药的四性总归不过寒、热两种,与阴阳相对应,其余便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另外,虽然多提寒热温凉,平性也是重要的一种四性描述,不过平性是相对而言,药物仍有偏性。历代医家所列四性中,平性药物均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四性现在一般有“寒、热、温、凉、平”五种描述,称为四性、四气是沿用古人的一种说法。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性是从药物对机体作用所发生的反映中概括出来的,是同疾病的属性,寒症或热症相对而言,由药物本身的功能来决定的。治热症的药物属寒凉性,治寒症的药物属温热性;温热性的药物能升人的阳气,增强人体机能活动,按药物的作用分类而论,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益火、活血通络、行气解郁、芳香开窍作用的药物,如桂枝、紫苏、附子、干姜、当归、川芎、陈皮、菖蒲均属温热性的药物;寒凉性药物能减弱人体的机能活动,或降低人体病理性的机能亢进,具有疏散风热、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潜阳作用的药物,属寒凉性,如桑叶、菊花、石膏、知母、赤芎、丹皮、石决明、钩藤等。
此外,尚有一些药物,药性平和、四性不明显,对于寒症、热症都可应用,称为平性药物,但是,这些药物亦有微凉、微温之分,实质上仍属于四性之内。
所谓四性,又称四气,就是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此外,四性之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偏向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的一类药。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凉药材多具有清热泻火、利尿通便、化痰开窍的作用,适用于热性病症,如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等;温热药材一般都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的功效,适用于寒性病症,如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腹中冷痛等。
另外,平性属阴,能健脾开胃、强壮补虚。如枸杞、甘草、芡实、白木耳等药物。
寒性:属阴。
作用:清热解暑、泻火通便、消除热症.
药材代表:黄连、黄芩、金银花、知母等.
凉性:属阴。
作用:降火气、清热除烦。
药材代表:西洋参、薏仁、罗汉果等。
温性:属阳。
作用:清祛寒、温中补虚。
药材代表:红枣、当归、川芎、龙眼等。
热性:属阳。
作用:祛寒、温经止痛。
药材代表:肉桂、附子、炮姜等。
五味
所谓五味,就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药材滋味,此外还有不太常提到的淡昧。五昧作为药性理论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的产生,首先是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它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应,更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中医把五味的作用特点总结为:“酸收、苦坚、甘补、辛散、咸软”。
要做到五味调和,一要浓淡适宜。二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酸、苦、甘、辛、咸的辅佐,配伍得宜,则饮食具有各种不同特色。三是在进食时,味不可偏亢,偏亢太过,容易伤及五脏,于健康不利。
酸味
作用:能收敛固涩、生津开胃、止汗、久咳不愈、遗精滑精。
对应器官:肝。
代表中药材:乌梅、莲子、芡实、五昧子、五倍子、山茱萸、山楂、酸枣仁。
注意事项:不易多食,会损伤筋骨;感冒者不宜服用。
苦味
作用:具清热泻火、解毒、除烦、通泄大便等作用,治疗咳喘、呕恶等。
对应器官:心。
代表中药材:黄连、大黄、黄芩、白芍、杏仁、白果、金银花、青果。
注意事项:多食易导致消化不良、口干舌燥、便秘、干咳:体热者慎服。
甘味
作用:补虚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脾胃,用于正气虚弱、多种身体疼痛。
对应器官:睥。
代表中药材:人参、红枣、甘草、山药、饴糖、薏仁、熟地。
注意事项:多食易发胖、伤齿;上腹胀痛、糖尿病及龋齿患者应少食。
辛味
作用:发散风寒、行气行血,治疗风寒表证,感冒发烧、头痛身重。
对应器官:肺。
代表中药材:麻黄、桂枝、生姜、防风、白芷、细辛、款冬花、菟丝子。 .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用。
咸味
咸味作用:泻下通便、软坚散结,治疗大便燥结、肿瘤、结核等。
对应器官:肾。
代表中药材:芒硝、鳖甲、牡蛎、龙骨、草决明、玉米须。
注意事项:多食宜升高血压、使血液流速变缓;心血管疾病及中风患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