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络穴的作用(三阳络的准确位置图作用功效)
三阳络的准确位置图作用功效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手太阴肺经(11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20穴):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足阳明胃经((45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脾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足太阴脾经(21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手少阴心经(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19穴):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67穴):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醪、次醪、中醪、下楞、会阴、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谙 、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足少阴肾经(27穴):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9穴):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23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躇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44穴):瞳子髎、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足厥阴肝经(14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蠢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督脉(28穴):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耳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 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任脉(24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常用经外奇穴(总36穴) 1.头颈部(12穴):四神聪、印堂、鱼腰、上明、太阳、球后、鼻通、金津、玉液、夹承浆、牵正、翳明、安眠。 2.躯干部(8穴):三角灸、提托、子宫穴、定喘穴、夹脊、痞根、腰眼。 3.四肢部(16穴):十宣、四缝、中魁、八邪、落枕穴、腰痛穴、中泉、二白、肘尖、环中、百虫窝、鹤顶、膝眼、胆囊穴、阑尾穴、八风。
三阳络的妙用
你好 经络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循序记忆的过程,这些内容希望你的借鉴三百六十穴分部歌诀
头颈部
口(5穴)
上齐兑端下承浆,口角四分见地仓
中上三分水沟定,口禾髎开半寸方
面鼻10穴)
鼻头素髎位中央,两翼沟里挟迎香
瞳子直下过阳明,四白巨髎寸寸停
阳白眉上一指定,外眦下颧颧髎应
颧弓之上上关行,下抵凹间下关寻
颌角方寸见颊车,颌前动脉取大迎
目(5穴)
眉头眉尾攒丝竹,瞳下眶边承泣出
外眦半寸瞳子髎,内眦一分睛明度
颈部(9穴)
天突颈前下凹阙,喉上微陷取廉泉
人迎扶突平喉结,相挟颈筋内外缘
气舍人迎连一线,水突平分位中间
扶突二寸下天鼎,外临窗后天窗见
天容颌下尽筋前,天牖天容天柱间
头前(17穴)
发际五分入神庭,眉冲半寸紧相邻
旁行一寸至曲差,头临泣下瞳子应
本神三寸傍中居,额角头维属阳明
发缘一寸至上星,平开寸半五处寻
三经九穴平三列,太阳惟上半寸行
发缘二寸定囟会,承光之外目窗平
囟会寸半走前顶,太阳通天对正营
百会两耳交巅尽,旁有络却外承灵
头后(9穴)
后缘半寸哑门定,左右天柱旁相应
上行一寸风府明,平取少阳风池并
寸半节节上巅厅,脑户强间随后顶
户旁玉枕脑空平,相邻太少分两经
头侧(9穴)
完骨耳后骨突寻,入发四分下缘平
上耳入发一寸五,角孙之上对率谷
斜下三分天冲入,环耳周行连完骨
上下两穴三分数,头窍阴上浮白处
角孙寸前曲鬓出,头维寸下颔厌主
再将两穴三分数,下应悬厘上悬颅
耳(8穴)
耳珠外临听宫位,上缺耳门下听会
耳底陷处有翳风,耳尖缘头角孙对
颅息瘛脉等寸围,耳前动脉和髎推
躯干部
胸(27穴)
相递二寸列三经,少阴阳明至太阴
天突寸半平气舍,四寸缺盆属阳明
天突一寸下璇玑,俞府气户云门栖
再厘一寸至华盖,太阴中府遥相期
库房彧中平对齐,左右共居一肋隙
三肋相平紫宫地,神藏周容挟屋翳
两乳之中应膻中,左对天溪右神封
膻中寸六上玉堂,灵墟膺窗对胸乡
膻中寸六下中庭,食窦乳根步廊平
再问天池何处起,乳中开外一寸寻
腹(40穴)
上离八寸下有五,腹前任脉节节数
阳明相邻两寸行,少阴相挟五分度
太阴旁开三寸五,三经三列齐中路
中庭一寸下鸠尾,脐下寸半气海驻
神阙正当脐中央,肓俞大横对天枢
天枢上应滑肉门,平度二寸落水分
水分一寸下脘续,太乙阳明随商曲
八寸对开分中脘,外建梁门阴都立
中脘一寸下建里,腹哀石关关门起
中脘一寸上脘去,腹通谷外承满齐
中脘中庭开巨阙,内把幽门不容居
脐下三寸关元路,旁挟气穴水道出
脐下一寸阴交度,外引外陵内中注
再行一寸石门渡,阳明大巨四满布
耻骨之上交曲骨,气冲平行齐横骨
上行一寸中极入,少阴大赫归来路
一寸三分大横下,太阴腹结一穴孤
胸胁少腹(13穴)
胸胁少腹纳三经,腋下三寸渊腋明
前推一寸应辄筋,大包腋下六寸寻
十一十二浮肋下,章门京门寻端尽
不容寸半期门开,期门寸半曰月来
章门之下寻带脉,原与神阙列一排
冲门正交腹沟上,府舍七分往上抬
带脉直下齐关元,五枢维道共一脉
相邻五分上下取,髂内缘间寻所在
二寸五分曲骨外,腹股沟间见急脉
肩(13穴)
肩头陷外求肩髃,肩峰下从臑俞去
两穴平开肩髎续,腋纹一寸肩贞取
锁骨胛骨押巨骨,正当腋下极泉出
肩岗中头秉风居,岗内凹里曲垣立
肩髃大椎开肩井,垣井当中天髎栖
陶道三寸出肩外,大椎两寸肩中齐
天宗正从胛中起,内应五椎岗下际
背(33穴)
外邻三寸内寸五,太阳背脉齐中督
第一节上大椎孤,节下陶道平大抒
三节之下寻身柱,内挟肺俞外魄户
五节之下定神道,神堂之内起心俞
附分风门二节入,四节膏肓厥阴窟
六节之下灵台驻,督俞噫嘻等分度
七节至阳齐胛下,外立膈关内膈俞
九节之旁定肝俞,筋缩之外魂门出
胆俞阳纲十节布,内有中枢立中督
十一节下脊中应,旁开脾俞意舍定
十二节下胃俞排,旁行寸半胃仓开
十三节下问悬枢,外启肓门三焦出
腰骶(21穴)
十四节下命门驻,志室宅前肾俞安
十六节取腰阳关,大肠寸半齐两端
上推气海下关元,入抵八孔八髎全
上髎上齐小肠间,次髎膀胱胞肓添
中髎中膂平排见,下髎白环对秩边
骶下孔陷腰俞眼,长强尾骨三分前
尾闾左右上两缘,会阳正取五分间
两阴之间会阴连,冲任督脉三气原
手掌(6穴)
少商正出拇指前,外齐甲根一分间
少冲上起小指边,甲旁一分居内缘
三阳三井三指见,中冲中指在末巅
太阴上荥到鱼际,掌外肉间着中际
劳宫少府何处居,中指小指贴掌取
手背(12穴)
阳明大肠出商阳,外去一分居甲旁
关冲少泽甲根起,无名小指甲外方
荥输一寸跨掌节,阳明二间走三间
少阳液门行中渚,太阳前谷后溪边
大指次指挟合谷,拇指半节掐前数
阳池腕背横纹中,大筋外缘贴筋附
侧腕凹间寻腕骨,高骨下推接掌处
前臂内(12穴)
腕上横纹三输列,三输直上三经穴
外筋之内有太渊,太渊一寸经渠接
内筋之旁神门现,神门寸半灵道见
大陵中出两筋前,入肘三寸间使延
尺脉之外寻列缺,通里一寸上尺边
腕上二寸内关连,三阴之脉开络穴
太渊七寸上孔最,大陵五寸郗门位
神门五分入阴郗,三阴郗穴此中推
前臂外(9穴)
寸外两筋入阳溪,高骨之下阳谷居
腕间三寸支沟去,三阳经穴此中记
偏历上腕三寸齐,再起一寸温溜郗
外关去腕二寸居,沟外一寸会宗离
腕后五寸支正起,高骨后筋养老宜
上臂内(7穴)
三阴合穴居肘间,肘中筋外取尺泽
天府侠白一寸连,上三下五两端见
曲泽肘中筋内缘,腋纹二寸入天泉
少海半寸去肘端,三寸直上青灵间
上臂外(14穴)
肘间一寸上两筋,两筋陷中出天井
曲池曲肘纹头尽,肘端内陷小海明
曲池两寸下肘间,手三里过上下廉
下距温溜三寸前,三穴相行等寸连
肘外骨上陷肘髎,曲池七寸对臂臑
手五里行侧筋边,相离肘上三寸遥
上腕四寸三阳络,前行三寸四渎过
天井寸上清冷渊,渊上三寸消烁沿
腋纹一寸下臑会,遥遥七寸天井对
六井(6穴)
足底心前出涌泉,隐白大敦拇指连
厉兑窍阴至阴穴,二四五趾侧外添
荥输原(16穴)
踝前高骨下然谷,踝后跟前太溪谷
大趾节旁问荥输,太白府前过大都
缝上五分三荥布,行间内庭侠溪数
侠溪寸半足临泣,地五会却半寸低
内庭二寸居陷谷,行间寸半太冲路
小趾节前足通谷,节后凹间寻束骨
足背阳明过冲阳,沿经上行交骨详
外踝宛中陷丘墟,足外高骨京骨居
六经(7穴)
太溪二寸起复溜,踝前筋外入商丘
一寸中封两筋收,内平商丘外解溪
解溪踝纹凹中栖,阳辅少阳四寸居
外踝根腱开昆仑,根下仆参齐边取
十郗(10穴)
太溪一寸下水泉,膝下五寸地机现
中都七寸贴胫取,梁丘二寸过髌膝
外丘中分骨间隙,丘墟各开七
金门踝下一寸居,京骨后倾凹中郗
阳维郗穴出阳交,外丘斜后一寸调
阴维郗穴取筑宾,太溪五寸过少阴
昆仑三寸跗阳齐, 复溜贴胫平交信
外属太阳内少阴,各分阴阳蹻脉郗
六络(7穴)
跟筋着骨附大钟,内踝五寸蠡沟通
太白节后足边过,骨突缘下公孙坐
上踝八寸开条口,胫外一寸丰隆收
外踝五寸见光明,昆仑七寸飞扬行
四会(5穴)
少阴照海通阴蹻,内踝直下四分遥
太阳申脉阳蹻会,外踝之下五分到
内踝三寸三阴交,漏谷再计三寸高
外踝三寸悬钟位,出筋绝骨聚髓会
九合(10穴)
上巨虚上合大肠,足三里下三寸量
下巨虚下合小肠,外踝之上七寸长
委中正从腘中详,两筋对取纹中央
阴陵泉起膝内廉,贴胫上骨交筋前
泉起膝外廉,高骨前下凹中陷
委阳上应三焦户,屈膝腘外筋间出
内沿腘纹探阴谷,屈膝腘内两筋谷
腘纹内端见曲泉,膝关外对阴陵泉
犊鼻三寸下三里,旁依半寸贴筋取
膝腿(7穴)
鱼肚交际上承山,腘下二寸合阳参
承筋上下等分连,委阳寸上浮郗添
犊鼻正当外膝眼,梁丘过寸阴市间
膝阳关外平膝见,屈膝外取侧筋前
股髀(13穴)
太阴血海齐梁丘,手把膝上拇指求
血海六寸箕门修,直行股间脉气流
膝上四寸阴包见,两筋相挟股内究
膝外五寸上中渎,膝前六寸越伏兔
臀纹当中应承扶,扶下六寸殷门顾
垂立中指齐风市,髀枢节后环跳至
急脉一寸退阴廉,却行二寸五里迁
外齐会阴髀关出,上接气冲阳明路
曲股纹头尽居髎,斜上三寸续维道
共计三百六十穴(去龈交)
三阳经络图
三筋一脉在颈椎周围呀,是颈椎两侧及正中的经筋:膀胱经、胆经、三焦经、督脉,称之为颈椎病的三经一脉。
头部的经脉关键有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光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他们的循行方位均由头部历经躯干部、下肢两侧抵止于脚部。手阳明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统称。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和任脉和督脉。
阳明络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络穴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治疗。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
三阳络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一阳指是大理段氏的皇家必学武功, 大理段氏的武功传世绝学,亦是“南帝”一灯大师的专擅指法,是西毒欧阳锋蛤蟆功的克星。运功后以右手食指点穴,出指可缓可快,缓时潇洒飘逸,快则疾如闪电,但着指之处,分毫不差。当与敌挣搏凶险之际,用此指法既可贴近径点敌人穴道,也可从远处欺近身去,一中即离,一攻而退,实为克敌保身的无上秒术。但使用一阳指极耗精神,是以连续使用小则功力全失,大则性命不保。(见金庸《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虹猫仗剑走天涯》)
总共分九品,最高乃一品境界,一品境界的一阳指乃是习得“六脉神剑”的基础。
一阳指也是大理段氏一脉中最高武学“六脉神剑”的入门功夫,所谓六脉神剑,不过是指含于指尖的内力隔空激发出去,使其以极高速在空中运动(区别于隔空点穴)的一门技术罢了。
《素问·阴阳类论》云:“一阳者少阳也。”王冰注曰:“阳气未大,故曰少阳。”。阳主生发,少阳为阳气初生,其脏应肝,五行应木,其时应春,春之一阳初生,生机乃发,万物于生,一阳初始而生生不息。阳气为人身之大宝,故一阳指可使人一阳初生如春之万物生发,实乃救人之术而非杀人之功,故小说中一灯大师用“一阳指”点穴让黄蓉内伤痊愈。
其实说穿了就是一门高级的点穴功夫。
而六脉神剑就不同了。 “六脉神剑”乃大理段氏一脉中的最高武学,所谓六脉神剑,是指含于指尖的内力隔空激发出去,使其以极高速在空中运动(区别于隔空点穴)的一门技术。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做架简单,功效卓著,感应强烈,均为首屈一指。久习可得奇效。达到指剑的境界。即指力所能及的地方,有如有一柄无形的剑。无论是横扫或虚指,均可伤敌。 在此载出其功中之初级部伤,非内功,但其运用人体自然采收气能力,可迅速开发人体潜能。治病疗疾,增长人体内力及耐力,亦为内功打下深厚基础。[编辑本段]【招式】
功架一:颤气。马步、不用意,但最好能在静中进行。两手前提至体前与肩平,两手平行,手指向上,手心向前,吸气,屈五指,以食指、中指尖与拇指尖相对,但不相接,呼气时微颤双手,每习呼吸三十息。
功架二:拉气。马步,双手平胸,手心向胸,打开左手,使右手与左手成拉弓姿势。再变为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手指只伸拇、复、中三指,或可以拇、食、中三指一指一指的作拉弓式,做四十九次。
功架三:采气。直身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正眼平视,双手上举过头顶,掌心向天,手指夹向后,伸中、食、拇三指,双手向两侧下移,同时收气,至肩平再上移,呼气,重返头顶,如此做七十二次止。
功架四:采气。直身站立,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向上,手心向天,中、食、拇三指打开指向后,接着呼气,上身前府,腰腿均尽力直,手向下移动,使手心向地面,手指不变。再两手从两侧上抬,至与肩平时吸满气,呼气时向下放下,如此做七十二次止。
功架五:收气。直身,双手上举,五指向天,划园,先顺时针方向,次逆时针方向,共划108圈。
功架六:收气。俯身,双手下垂,五指向地,划园,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方向,共划108圈。
功架七:收气。直身,双手前指,划园108次,先顺后逆。
功架八:收气。直身,双手侧指,划园108次,先顺后逆。
功架九:收气。直身,双手向后指,划园108次,先顺后逆。 功架十:划气。直身,双手上托,至头顶相对,五指成虚爪形,即五指尖在一平面上,下移双手,指不动,至移至腹前时,气吸满,加乎尽浊气,开始缓慢呼吸。意念依次宁双脚涌泉,头顶百会,大腿风市,胸口膻中,最后意守丹田,想着手印,呼吸三十六息。
下面的十个架专习力功
穴指:虚步站立好后,呼气,如左脚在前则从右手二指向左脚尖前端疾点,但需注意手臂放松。每次习72次呼吸后,换脚行动如数。
拿手:马步站立,双手前伸,掌心向灭,虚抓一次后翻,腕再抓,如此不停的翻腕,不停虚抓,做108次至360次止。
穴指:仆步站立,呼气时二指疾点向所伸之腿侧,如此72次。
穴指:弓步站立,如左腿后伸,则以右手之二指疾点向后左腿根边。如此做72次。
甩脚:直立,提左脚,尽力上提,而右手五指在同时疾向地指去,如此做108次-360次,再换腿行动。
抵力:以食、中、拇三指抵墙,身体后退,然后屈肘,使身前俯,再直肘撑起身体,如此做36次,可逐日加一次,至180次时亦不费力时改为俯地做,亦无吃力之感,则背加重物,直至背拱百斤而做108次亦不吃力时功成。
拉架:以身体躺在两凳上,只许头脚有落,其他部位均虚,手放于腹背上,俯仰二式均练,感气竭止。日久可加重物于腹背。
倒架:即倒立,气竭止。
虚指:挂重物于梁上,或沙袋、或铁锤、或铁球,以手指点击使之摇动,再以指抵挡,日久指力可佳。则挂棉球,以指虚点,棉球摇晃佳,再后退,直至距球七米亦能使之剧烈摇动时,则改为遥点沙袋或硬物,但均先练习集气、破气。 常时以手指末点水、沙、铁沙、木板、墙壁等物。 或可常空弹五指,一般做72次一组。
本功尚有阴功习法,暂不述。阴功成后可伤人不知,本功习成,可遥指伤敌并可使用指横扫敌者,令人生威。但与传说不同的是本功不能以气剑打出明眼。习练本功非常劳累,功后习静功并擦热双手摩全身骨节,轻扭腰。
六 脉 神 剑 这是中级阶段的几个架,以为进一步练习。 收气秘诀 收气法架。由于脉轮内功的练习,人休内部经络得已很快开通,则采气很易了。
现将主要方法述于下:本派所采之精,主要为天之精,即日、月、星、云、雾,变之精,即风、雨、雷、电,地之精,即霜、露、花、树、气乃地阴之精,水之精,木之精,火之精,因其方法注意事项很故一般习功者最好只采天地之精,即日之精、月之精、星之精、地之精气即可。采其它的精气没有切切可行之方法容易使人步入魔障,习者小心。
收气方法有十一种之多,除以双手收气之外,尚有穴位收气,全身收气,目耳收气,口鼻收气,毛孔贯气,病灶收气,双合收气以及两种器械收气法。
这里介绍双手收气。 意念所需收之精气向已靠拢,在身体四周笼罩成一个雾状精团。伸双手向上,顺逆划圈各3次,意想精气成旋状。吸气时想精气旋转而入两手,呼气时意想气由双手出。本法不一定从劳宫入,只需想着从手掌出入即可。
破气秘诀 破气法架:本法主要习内气的外出入,使得内力得以外出,达凭空打人之力。现介绍其几个基本法:直身站立,双脚开与肩同宽,两臂上举,五指伸直在肩上屈两肘,使两手拿包成个园,指不相接,手心向前。逆式呼吸。意念吸气时气上升至右臂,从指出,沿两手指之间意想中的线由左手指尖进入左手,随呼气下降沿肩过吸气再上,如此循环,做18次呼吸即可。行功三月后,再在意念的基础上在两手之间多加个圈,使气的运行路成“8”字形。
破气法架第二:这个方法比较重要,但没有功力基础容易出错,故习者鉴之。站立姿势同上,两手先自然垂直于体侧。顺式呼吸,收气时意想脐中发出一股力在腰间旋转,呼气时口呼“嘿”声抬左手甩向前,伸直意想那股按由命门开始向左旋再向右这个方向旋转的力随呼气上升至肩,经左手臂由五指尖向前冲出。如此习三个次法后,习右手。 回气秘诀 这里介绍简单的回气法,也要等内功深厚时方可习。
回气法架见于下: 盘坐式,身正头直,两手上下相对于胸前,手心相对。呼气时意念内气由劳功冲出达于两手之间。吸气时两手互后,意念内气因收到挤压返冲回两手臂,一直冲到两肩。
本功循环习练五次,即需平气一次,即意引内气返回丹田,三口呼吸后再接练上法。日习五个五次。 本法在六脉神剑一功中极其重要。因六脉神剑功法后阶段是集气要诀,习者如不习此功,会因经不起自己练出的无形剑气的反冲击而使双臂残废,习者鉴之。
六脉神剑(内功第一架) 大八字站立,双手前伸,放松全身,掌心向下,身正头直,开始动作,先吸一口气,用鼻吸,再身体慢慢下落,并非跪下,而是以两小腿仆地,双手在同时向身体两侧下按,意在劳宫,口中需发出“霍”声,是用喉咙挤出来的,呼气完后上身上抬,全身重新站起,同时双手翻掌上抬。吸气用鼻,意在印堂,习此功时,下落时需用劲于双掌,上身时意劲于两大腿,这种劲并非力,而是气,是一种看似微小实际极强大的内力,一般人仅能感觉到而已,长久习练此功的人,这种劲会极大,初时较死,后则活。至时,全身灵活无比,软绵如絮。当然,所配合整个六脉神剑的各架习练方可达此步。此功上下升落12次即可收功。即合双掌于胸前,收左腿,蹲下成半马步,双腿是并拢的,体会两腿与腰间的内劲。三口呼吸即可。 本架名莫那架,是一奇门功架。世无见,为六脉神剑功法中的较为重要的功架。六脉神剑功夫中的各架各式均有特殊呼吸及意守的地方,但它在无意念修炼时也可有相当的收获,只是无法进入高级境界而已,阴功到了第三步上就需努力修习意练及内气的运发之法,硬软功夫后来也有内外应合的运气法。这才是万法归宗的主题意义
【经脉】
1、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起于中焦(胃),向下联络大肠,再上行穿过横膈膜,入属于肺脏;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掌面桡侧入寸口(桡动脉搏处),过鱼际,沿鱼际的边缘,出拇指的桡侧端。
腕后支脉:从列缺穴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桡侧端,与相接。
腧穴: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2 、厥阴心包经:
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隔,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正中,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尺侧到指端,与相接。
腧穴
天池 天泉 曲泽 郄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
3、手少阴心经:
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于“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过横膈,下络小肠。
“心系”向上之脉:挟着食道上行,系于目(指眼球与脑相联系的脉络)。
“心系”直行之脉:上行于肺部,横出于腋窝(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窝内侧,沿前臂内侧后缘、尺侧腕屈肌腱之侧,到掌后豌豆骨部,入掌,经小指桡侧至末端(少冲),与相接。
腧穴: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4、太阳小肠经:
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手背尺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前臂外侧尺骨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循上臂外侧后缘出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入盆络于心脏,沿食管过横膈,过胃属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腒粝拢?钟诒桥裕?聊磕陧觯ňγ鳎??胱闾?舭螂拙?嘟印?
腧穴: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臑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髎 听宫
5、:
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沿食指桡侧,通过第1、2掌骨之间,向上进入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健之间的凹陷中,沿前臂背面桡侧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会于督脉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扶突),经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口唇,交叉于水沟,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旁(迎香),与相接。
腧穴: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禾髎 迎香
6 、:
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向上出于手背第四、五掌骨之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伸侧尺、桡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采购员上臂外侧三角肌后缘,上达肩部,交出于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上出缺盆,上直项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到额角,在屈而下行至面颊,到达腒粝隆?
腧穴: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臑会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风 瘛脉 颅息 角孙 耳门 耳和髎 丝竹空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与相接。
六脉神剑:大理段氏之超强剑气绝学。有质无形,是一套将剑意转化为剑气的高深武学。出剑时剑气急如电闪,迅猛绝伦。以气走剑杀人于无形,堪称剑中无敌。
[编辑本段]【六脉神剑全称及特点】
右手大拇指—手太阴肺经—少商剑。 特点:剑路雄劲,颇有石破天惊,风雨大至之势。
右手食指—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剑。 特点:巧妙灵活,难以捉摸。
右手中指—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剑。 特点:大开大阖,气势雄迈。
右手无名指—手少阳三焦经—关冲剑。 特点:以拙滞古朴取胜。
右手小指—手少阴心经—少冲剑。 特点:轻灵迅速。
左手小指—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剑。 特点:忽来忽去,变化精微。
人身主要由正经十二脉和奇经八脉构成。奇经八脉为任脉、督脉等等。正经十二脉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手背为阳,手心为阴,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六脏为阴,六腑为阳。六条手上的,六条足上的。手上六条称为六脉,且左右对称,右手五指加上左手小指为一套,左手五指加上右手小指为一套。六脉神剑金老只写了右手一套,从理论上来说,左手也应该有一套,不知因何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