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两性养生 >

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g蛋白信号转导机制)

更新:2022-11-10 08:51编辑:bebe归类:两性养生人气:63

g蛋白信号转导机制

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trimeric GTP-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简称G蛋白,位于质膜胞质侧,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α 和γ亚基通过共价结合的脂肪酸链尾结合在膜上,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当α亚基与GDP结合时处于关闭状态,与GTP结合时处于开启状态,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能催化所结合的ATP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状态,其GTP酶的活性能被RGS(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增强。

g蛋白信号转导机制图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名词解释: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激活相邻的G-蛋白,被激活的G-蛋白又可激活或抑制一种产生特异第二信使的酶或离子通道,引起 膜电位的变化。由于这种受体参与的信号转导作用要与GTP结合的调节蛋白相偶联,因此将它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这类受体的种类很多,并在结 构上都很相似∶都是一条多肽链,并且有7次α螺旋跨膜区。

这种7次跨膜受体蛋白的超家族包括视紫红质名词解释:以及脊椎动物鼻中的嗅觉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表面受体,它们介导许多细胞外信号的传导,包括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等。

G蛋白偶联受体的进化地 位相当原始,不仅存在于亲缘关系较远的真核生物(如酵母)中,即使在细菌中也存在与G-蛋白偶联受体相似的膜蛋白,如细菌的菌紫红质, 它的作用是光驱动的H -泵。但细菌中的此类蛋白并不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的功能,因为细菌中没有G蛋白,推测其偶联系统并不相同。

g蛋白信号转导机制是什么

是指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简称。

是能与鸟苷二磷酸结合,具有GTP水解酶活性的一类信号传导蛋白。存在于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中,参与细内外信息的相互传导。细胞受到各种刺激信息,包括化学性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及非化学性的声音、图像等。刺激信息通过g蛋白的激活作用,引起细胞兴奋,促动器官完成各自功能。

g蛋白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G蛋白是一类含乌苷酸的蛋白质,存在于细胞外膜内表面,为生物信息转导过程中关键的中介体,可以决定信号传输通路何时打开和关闭。

1994年度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被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艾尔弗雷德·吉尔默和马丁·罗德贝尔,因为他们率先分离并确定了生物细胞内发挥着内部“选择开关”作用的G蛋白。

在生命过程中,生物细胞几乎每时每刻都不得不靠传递激素或神经递质等化学信使来相互通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大多数信使都是通过介体来传递信息的。

信使先和靶细胞外表面上的特异受体结合而发出指令,受体再把信息转发给一系列细胞间中介体,然后由它把指令传递给最后的执行者。

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

学科定义:

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边缘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从早期对生物总体组成的研究,进展到对各种组织和细胞成分的精确分析。目前正在运用诸如光谱分析、同位素标记、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其他物理学、化学技术,对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进行分析,以期说明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多种多样的功能与它们特定的结构关系。

发展阶段及各时期研究内容: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近代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从此,核酸成了生物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心。

1776—1778年,瑞典化学家舍勒(Sheele)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

甘 油 (glycerol) ,苹果酸 (malic acid) ,柠檬酸(citric acid) ,尿 酸 (uric acid) 和酒石酸(tartaric acid)。

1937年,英籍德裔生物化学家克雷布斯(Krebs)发现三羧酸循环,获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1953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确定DNA双螺旋结构,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5年,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尔(Sanger)确定牛胰岛素结构,获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7年,桑格尔和吉尔伯特(Gilbet)设计出测定DNA序列的方法,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Bruce Merrifield(美国),奖励其建立和发展蛋白质化学合成方法。

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Rechard J.Roberts(美)等,表彰其发现断裂基因。

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Karg B. Mallis(美)以表彰其发明PCR方法 和Michaet Smith(加拿大)以表彰其建立DNA合成作用与定点诱变研究。

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Alfred G.Gilman(美国),以表彰其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内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Petr c. Doherty(美)等,以表彰其发现T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识别和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

1997年

博耶(PaulD.Boyer),美国生物化学家,1918年7月31日生于美国犹他州普罗沃。由于在研究产生储能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酶催化过程有开创性贡献而与沃克共获了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同时获得该奖项的还有发现输送离子的Na\KATP酶的科学奖Jens c. skon(丹麦)。

1997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发给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史坦利·布鲁希纳(Stanley Prusiner)教授。这项殊荣是肯定布鲁希纳教授在研究引起人类脑神经退化而成痴呆的古兹菲德-雅各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 病原体的贡献。发现了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Rolert F. Furchgott(美国),表彰其发现NO是心血管系统的信号分子。

经典教材:《生物化学》王镜岩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介绍: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研究成果,是教育部推荐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也是“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全书共40章,上册为第1~18章,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辅酶、抗生素、激素和生物膜等。下册为第19-40章,包括代谢总论、生物氧化、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分解及氨基酸代谢、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核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跨膜运输、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等。每章都附有提要和习题,书后附有生物化学常用名词英汉对照、名词缩写、索引等,以便读者学习。本书吸收了生物化学国际、国内的最新进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章节仍按“先静态、后动态”组织编排,符合国内的教学习惯,便于教师教学使用和学生自学。

  本书是国内内容最为丰富的基础生物化学教材,适合于综合性院校、农林院校、医学院校及师范院校的生命科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教师、研究生及科研工作人员使用。

g蛋白在信号转导的主要作用

放大信号(signal amplification)是信号转导过程所产生的最终靶物质的浓度远远高于输入信号所能达致水平的现象。

这是由于输入的信号通过信号转导级联反应被逐级放大,并生成对靶物质的产生起作用的酶或效应物所造成的结果。常见于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信号的过度放大可能非常有害,因此细胞通过抑制性受体或诱饵受体等对其进行控制。

G蛋白信号转导

G蛋白藕联受体有M胆碱受体,α和β肾上腺受体,多巴胺受体,GABA受体,阿片受体,以及5-HT受体已及一些亚型,作用于这些受体的激动剂或者抑制剂很多。 第二信使包括环磷腺苷,环磷鸟苷,肌醇三磷酸,二酰甘油等。 这是两个范围比较大的学术问题了,真要答好,可以写两篇综述了,建议查专业的分子生物学文献去了解

举例说明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蛋白偶联的受体参与的信号转导作用要与GTP结合的调节蛋白相偶联因此而得名。具体说来当配体与这个受体结合后会激活相邻的G一蛋白被激活的G一蛋白又可激活或抑制一种产生特异第二信使的酶或离子通道从而起着信号转导的作用。G蛋白偶联受体的种类很多在结构上都是一条多肽链并且有7次仅螺旋跨膜区。G蛋白偶联受体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表面受体它们介导许多细胞外信号包括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等的传导。

蛋白偶联的受体参与的信号转导作用要与GTP结合的调节蛋白相偶联,因此而得名。具体说来,当配体与这个受体结合后会激活相邻的G一蛋白,被激活的G一蛋白又可激活或抑制一种产生特异第二信使的酶或离子通道,从而起着信号转导的作用。G蛋白偶联受体的种类很多,在结构上都是一条多肽链,并且有7次仅螺旋跨膜区。G蛋白偶联受体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表面受体,它们介导许多细胞外信号包括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等的传导。

下一篇:L酪氨酸作用(l—酪氨酸的作用) 上一篇:fo芙清的作用(fo芙清凝胶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