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两性养生 >

漂白剂作用(漂白剂作用原理)

更新:2022-11-09 12:15编辑:bebe归类:两性养生人气:67

漂白剂作用原理

常用的漂白剂有:氯水、漂粉精、O3、H2O2、Na2O2、SO2、活性炭

1、 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是物理变化。

2、 SO2:由于溶于水后生成的H2SO3与有色物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可用于漂白和消毒。

3、 氯水、Ca(ClO)2、O3、H2O2、Na2O2漂白原理是:它们都具有强氧化性,均可以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而褪色后不能恢复原色。

4、 既是漂白剂又是消毒剂的有:氯气、漂白粉、过氧化氢、臭氧等。它们的消毒作用是自身的强氧化作用使细菌体内的系统彻底遭到破坏。

5、 Na2O2也可作漂白剂:因遇水或稀酸后,生成H2O2。但不能作消毒剂,因为生成H2O2的同时,还生成腐蚀性强的NaOH。

6、 非氧化性消毒剂一般没有漂白作用。如:浓盐酸、酒精等。 总之,物质的强氧化性常与漂白和消毒联系在一起。但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不一定能作漂白剂和消毒剂。如:浓H2SO4、浓HNO3等。

漂白剂的主要作用

1、作用不同

消毒液主要是杀菌灭病毒: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活病毒。

漂白剂主要是洗衣物:强力去渍、迅速漂白、有效除菌。

2、制取物质不同

漂白剂是用Ca(OH)2与C12反应制成的。2Ca(OH)2+Cl2=CaCl2+Ca(ClO)2+2H2O

84消毒液是用NaOH与C12反应制成的。2NaOH+Cl2=NaCl+NaClO+H2O

漂白剂作用原理方程式

用漂白粉漂白时,发生反应是,空气中的CO2与漂白粉反应 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 HClO 生成物中起漂白作用的是 次氯酸HClO

漂白剂成分及漂白剂原理

漂白剂是能够破坏抑制色素的形成,或者是能够使物品褪色,漂白剂分为氯漂白剂和氧漂白剂。

氯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氧漂白剂都是通过过氧化氢或者会释放过氧化物的化合物,来达到漂白的效果,例如有过硼酸钠或者过碳酸钠。

漂白剂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目前临床上和家用常用的漂白剂是84消毒液,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漂白剂对于病毒、真菌、芽孢、细菌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在中国部分漂白剂还可以使用于食品加工业。

漂白剂作用原理图

漂白的原理:漂白粉遇水会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可以氧化色素,从而达到漂白目的。

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有效氯含量为30%-38%。漂白粉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或颗粒,有显著的氯臭味,很不稳定,吸湿性强,易受光、热、水和乙醇等作用而分解。漂白粉溶解于水,其水溶液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随后逐渐褪色而变白。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游离出次氯酸,遇稀盐酸则产生大量的cl2。

漂白在化学上是指将一件有颜色的东西经过一系列化学作用最后变成白色。漂白能把有机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氧化或还原,但有机有色物的基本物质没有破坏。漂白剂是工业和家庭用以除去织物或纤维上的颜色或清洁或去除污渍的任何化学产品的总称。用于漂白或除去纤维、纸张和纺织品的天然颜色。

漂白可分为氧化漂白和还原漂白。氧化法通过具有强氧化性的氧化剂,氧化有色分子,生成无色分子。此法对织物纤维有损伤,所以不适用于丝绸、羊毛等织物,常用于棉、麻、化纤、纸浆等。如:NaClO(次氯酸钠)、Ca(ClO)2(次氯酸钙)、H2O2(过氧化氢)、ClO2(二氧化氯)

还原法通过具有强还原性的还原剂,还原有色分子,生成无色分子。此法对织物纤维损伤小,但是生成物在氧化作用下可以恢复到有色状态,所以仅对丝绸、羊毛等部分织物。如:SO2(二氧化硫)、NaHSO3(亚硫酸氢钠)、Na2S2O4(硫代硫酸钠)。

漂白剂作用原理视频

因为漂白剂中大多都含有氯,漂白剂能透过氧化反应以达到漂白的目的。常用的化学漂白剂通常分为两类:氯漂白剂及氧漂白剂。白色的衣物弄脏之后可以用衣物漂白剂来清洗干净。漂白剂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也有少量氧漂白剂中含有过氧化氢成分。

漂白剂原理是通过次氯酸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氯酸,氧化有色物质,达到漂白的目的。虽然漂白剂和84消毒液都可以用来给衣物消毒清洁,但是它们主要的作用以及产品的浓度都不相同,所以84消毒液并不能代替漂白剂使用。

漂白助剂的作用原理

漂粉精是一种高效的漂白粉,漂粉精的漂白原理是利用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成分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从而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很不稳定,容易生成氯化氢和新生氧,HClO→HCl+O,新生氧的氧化能力很强,能破坏衣物中污渍的有机色素结构,从而达到漂白效果。

下一篇:苹果汁汁有什么功效与作用(苹果汁的作用) 上一篇:碰共振作用(碰共振对人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