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四季养生 >

道家养生与中医养生有什么建议?

更新:2022-06-13 17:18编辑:bebe归类:四季养生人气:86

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从黄帝内经中讲解一下,《内经》中养生可分为养神和养形两个层次,首重养神,养神是整个养生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养神即为情志养生。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粗守形,上守神”之说,特别强调了养神,即情志养生的重要性。养神重于守形,这是由于“神”在整个人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人的各种活动都具有控制和支配作用。如何养神, 《内经》则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恬淡虚无、顺物合道、节制情欲。

1《内经》恬淡虚无与道家“无为”之“无欲无求”《内经》在情志养生方面吸收了道家恬淡虚无的养生思想,指出精神内守是养生防病的内在基础。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强调了情志养生,保持恬淡虚无的精神状态对于养生防病的重要性。张景岳在《类经》中解释道:“恬淡者,泊然不愿乎其外,虚无者,漠然无所动于中也。所以真气无不从,精神无不守,又何病之足虑哉,此治内之道也”。说明心神清静则不躁,神安则不乱,精神守于内,则邪气不能外侵,疾病就无从萌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此阐释: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dan)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指出圣人所为是“无为”之事,安于保持恬淡的精神状态,居于虚无快乐的境界,故而寿命无穷,天以尽享天年,这就是圣人养身的方法。正如《庄子·天地》所言“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又说“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天;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警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倘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又言:“且举世而淮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刻意》提出“恬淡寂漠,虚无无为”,又言“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不难看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是养生的最高境界,这正是道家所推崇的“无为”境界。

2《内经》顺物合道与道家“无为”之“顺应自然”所以到现道家养生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

道家养生学最突出的理论特点之一,是它的重人贵生的人生观念。先秦诸子中除阴阳家“舍人事而任鬼神”外,其余大多重人事而辟鬼神。孔子之所以是中国哲学的开端,是因为他首先提出了人事第一的道德化的新内容,以代替鬼神的宗教支配。他很注意衣食住行与健康长寿的关系,说“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己取之也。夫寝处不适,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宜乎。”(《孔子家语》)

哲学家中,最早明白揭示人有卓越位置的是老子。他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上篇》)。荀子更为精辟地论述了人的性质,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华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也就是说,人有其余众物所未有的特异优点,所以在宇宙中实有高贵位置。主张“扁(辨)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荀子·修身》)。

周秦之际儒家所作《礼运》更把人奉为体天地之德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说,“火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心能知能觉,人为天地万物中有如有觉者,故可谓天地之心。人为五行所成之物类之最卓越者,故可谓五行之端。人乃天地之德,天地之心,实非他类物之所能比拟。

汉代学者基本上继承了这一传统。如董仲舒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先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春秋繁露·立元神》)。因此可见,“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正是在这样一个思想文化环境中,积淀了中国几千年重人伦的心理结构。同时,给以人为对象的养生实践提供了认识方法和思想基础。这些思想后来直接被道教所继承,并以此作为本身的宗教要旨之一。在道家养生家看来,要想做到长生不死,肉体成仙,首先应当从爱护、保养自己的躯体和生命着手。为此,道家从理论上作了充分的阐述,提出了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

乘车路线与联系方式

路线:武汉出发,动车到十堰站,汽车到丹江口站,飞机到武当山机场

联系方式:固定电话:(办公室)

郑道长:

下一篇:四季养生粥 有哪些? 上一篇:四季养生瑜伽的四季养生瑜伽